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播出后,不仅让演员赵丽颖、冯绍峰和朱一龙大火,更是火了九百多年前的一位女词人——李清照。 这部电视剧的名字也是取自于李清照的词《如梦令》中的一句。这首词流传甚广,古代有很多的诗词都被编成歌曲传唱,《如梦令》就是其中的一首。下面就让我们来探寻一下李清照笔下的“绿肥红瘦”吧。 李清照是宋代的一位女词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诗词作家大多都是男性。 这大概也源于古代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很多女性并没有在学堂中接触过知识,她们被灌输的思想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十几岁就已经嫁人,她们要做的是管理好家中的大事小事,当官的女性就更少了。 而李清照却可以说是一个例外: 读书?写文?喝酒?赌博?改嫁?休夫?坐牢?逃亡?一生可谓是起起落落、精彩纷呈。这真的是一个古代女子所做?殊不知她冰清玉洁、才华横溢,称得上“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号。 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出生于济南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小生活富裕,饱读诗书。接受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也为她以后的诗词成就铺垫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婚后她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生活得十分快乐。但后来国破家亡,她的后半生真是应了她写的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改嫁、被骗、休夫、坐牢,东奔西走、颠离漂泊,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她的文风也跟随她的人生经历一样,由早年的清丽、明快,到中年历经变迁之后的怀旧、悼亡兼以爱国思想,再到晚年的凄凉、低沉。让人既怜爱又佩服! 正如她的这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按照一般理解应是这样的: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觉醒来,看见侍女正在卷起帘子,想起院子里的几株海棠花,不知怎么样了?遂问之,一个侍女回答:一夜没变,海棠花还和之前一样开得好。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傻丫头,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时候啊。 你所不知道的是,对于这首词,还可以有另一种说法: 这首词最经典的应属文末的“绿肥红瘦”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或者说作者这样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人们经常以“绿”代替叶子,“红”代替花朵,这里红和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其实除了红花绿叶,还有另一种说法“红男绿女”。 因为古代男子坐官,官服大都为红色,代表了身份和地位;而女子则青衣黛眉,以示美丽。这一说法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泛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此处可参见清代舒位的《修箫谱传奇》。 李清照诗词里的“红”和“绿”就可以理解为“男”和“女”。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 而在古代那个封建思想的统治下,处处显示着“男尊女卑”。李清照正是想用“绿肥红瘦”来证明女子并不比男子差。简单的四个字,代表的意思却是丰富饱满。 女词人心思细腻,观察仔细,与“卷帘人”道出的“海棠依旧”形成了鲜明对比。 你道“海棠依旧”,是说一切生活习俗照旧,依旧海棠盛开;依旧红男绿女;依旧男尊女卑。可是,这一切本该是“绿肥红瘦”啊,凭什么男尊女卑?凭什么红男绿女?谁说“女子不如男”了? 李清照一句“应是绿肥红瘦。”则是暗借海棠比喻自己并不比任何男子差。 这也是女词人李清照文学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从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以看出她羡慕项羽一般的人,她也有着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如果不说作者,有谁能猜出这是出自一个,生活在九百多年前的封建时期的古代女子之手? 李清照虽为女子,却拥有男儿的志在四方,男儿的豪情壮志,男儿的保家卫国之心,这在宋朝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非常难得的。李清照不愧为“千古第一才女”! 电视剧《知否》的时间背景定在宋朝,宋朝时期有个婚俗,在新人大婚的时候,他们的婚服要“红男绿女”,这正好说明了古代封建制度下,人们的思想中的“男尊女卑”。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子的地位逐渐提高。到了如今,女性不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家庭中都是重要的角色,很多女性现在都从事着重要的工作,她们的能力不比男性差! 女性的话语权增多,在爱情和婚姻中不再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普遍也都受到了尊敬。而李清照笔下的“绿肥红瘦”,也是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大家肯定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在下面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