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汗身痒症(一) [病案]李某,男,40岁。1978年3月初诊。患者全身起风团样皮疹,无汗身痒,有 焮热如蚊咬样感,口干欲饮,胃纳不佳,大便如羊粪。经中西医治疗数月未 愈。舌红中心光剥、无苔,脉象细数。 [治则]益胃生津,祛风凉血解表。 [方药]党参18克,北沙参30克,玉竹24克,生地18克,麦冬15克,元参15克,土茯 苓30克,忍冬藤18克,白蒺藜9克。服4剂后,身焮热刺痛感基本消失,风团疹,身 痒未除。上方加白藓皮,续服4剂,身痒除,风团未消。上方去白蒺藜,白藓皮, 加丹参15克,再服3剂,汗出痒止而愈。 [病案2]黄某,女,70岁。1978年7月初诊。患者全身瘙痒无汗,四肢及背部瘙 痒较甚,面与四肢浮肿,神疲乏力,纳差腹胀,暖气则舒,大便3~4天一解,小便混 浊。经中西医治疗数月无效。舌淡有黄浊苔,脉滑数,重按无力。 [治则]补益中气,消滞化湿。 [方药]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桑寄生18克,防风9克,谷芽12克,大腹皮 9克,陈皮6克,白蒺藜9克,炙甘草6克。服8剂后,微有汗出,身痒减轻,肢肿略退, 胃纳渐增。以后略有加减,去防风,桑寄生,加地肤子12克,白藓皮12克,麦芽12 克,茯苓15克,草决明15克等。一共服药28剂,患者诸症均除,(见《新中医》1980 年第1期) [评析]两例均属胃虚无汗身痒。一因胃阴不足,无津作汗,肌失濡养,一因胃气 虚弱,阳虚不能化律作汗,肌失温养。病案1因无汗阳气怫郁,郁久反成水湿,故 用土茯苓、忍冬藤、白蒺藜等祛风除湿,方中加党参益气以强津液复生,最后 加丹参配生地活血养血以消疹块而治愈。病案2是中气虚弱,脾虚水湿潴留 则肢肿,胃虚不化则食滞,故虚中有实,在补中益气药中加消滞之品。方中有 玉屏风散之意,原治表虚自汗,今治无汗是因中气不足,表气不固和阳虚不能 化汗之因,故用之有效。(李祥云) 无汗身痒症(二) [病案]施某,男,43岁,1980年6月25日初诊。全身无汗已四个多月,心中烦闷而 热,遍身肌肤有烧灼感(腋下体温38.5℃),胸背、臂部有鸡皮疙瘩,有针刺状瘙 痒,面色深红,额上青筋浮露,齿干,舌质红、苔薄滑9微黄,脉浮数。曾在香港 及国内多家医院诊治,行各种化验检查未见异常,进服中西药物无效,诊断为 内分泌功能失调。 [治则]通阳发汗,调和营卫。 [方药]麻黄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生甘草4克,杏仁10克,生姜3克,大枣4枚,干 浮萍6克,鲜葱白7个。服6剂,鼻部汗珠出,继而额上微汗出,余处无汗。再进3 剂,全身汗出濈濈,诸症随之渐消,病愈。随访二周,一切如常。(见《新中医》 1982年11期) [评析]患者无汗,但胸背臂部起鸡皮疙瘩。有如太阳伤寒麻黄汤证或葛根汤 证,但无恶寒身疼,亦无项背强,无汗而心中烦闷与阳明病无汗、心中懊恢、 湿热郁蒸于内略相似,然无小便不利之现象。分析病因该患者系寒闭肌表,阳 气怫郁,导致营卫失调。故治以通阳解表,调和营卫。用麻桂各半汤加味,仅 服9剂,数月之疾,霍然而愈。(李祥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