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内科---食入恶寒

 学中医书馆 2020-02-14

第一章.内科---食入恶寒 

[病案]魏某,男,24岁。1975年8月14日初诊。病起于1974年底,初因感冒而 

胃脘不适(久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下垂),继而每天每餐(尤其午、晚餐) 

食入未尽即感恶寒,而口干渴,喜热饮(不恶寒时口不渴),饮后胃脘作胀,恶寒 

从背部开始,旋即由上而下寒彻足心并延及全身,同时哈欠连连,需要立即停 

止饮食而去晒太阳或上床盖被取暖,才能回温,夏天也不例外。每次阵寒发 

作大约持续20~60分钟不等,因此每餐饭常需在恶寒解除后继续吃完。今 

年3月和5月间曾先后患过两次疟疾,经服用西药后愈,但食入恶寒至今不愈, 

并伴有嗜睡纳差,嗳气多而矢气少,大便软烂不爽,尿色深黄如浓,皮肤时起痒 

疹,头昏,面色萎黄,颊泛黑晕,下肢乏力,行走有飘浮感,易患感冒,舌红、苔白 

黄厚腻,右脉濡细左脉弦细。患者在初病时曾服桂枝汤、玉屏风散、六君子 

汤、附桂理中汤等均无效。 

[治则]通阳利尿,补脾和胃。 

[方药]柴胡16克,青蒿15克,通草9克,茯苓15克,葛根30克,升麻15克,陈皮30 

克,甘草15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服2剂后食入恶寒减轻,脘胀下移为腹胀, 

矢气增多,大便成形。再服3剂,食入恶寒续减,已不打哈欠,小便转清,皮疹消 

除。在此基础上根据症状变化略有加减,加白术、大腹皮等,服6剂,食入恶寒 

已愈。以后改用甘温补中益气为主,并少佐苦寒清解湿热,方用补中益气汤 

合小柴胡汤调理之。一周后本病(食入恶寒)又有反复,再进开始服的处方5 

剂又愈,继服5剂以资巩固,以后一直未发而痊愈。(见《新中医》1978年第5期) 

[评析]患者病属湿热郁伏少阳所致,《金匮要略·疟疾病篇》曰:“柴胡桂姜 

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患者久患溃疡病和胃下垂;脾胃中气虚 

弱,不能升清降浊,有湿热郁伏少阳之象(恶寒、尿如浓茶、苔白黄厚腻),还 

有中气虚弱的嗜睡,纳减,脘腹胀,食喜热,恶寒,面也萎黄,头昏等症,这就非柴 

胡桂姜汤所能胜任。故重用柴胡和青蒿开达少阳气机,并配合通草、茯苓利 

小便以通阳为主,同时又重用党参、黄芪、甘草、葛根、升麻、陈皮以升补 

脾气,和降胃气,故药后有效,以后增加白术、大腹皮增强健脾祛湿作用。病 

愈之后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调理之,方中用了黄连、黄芩苦寒之药,此 

为误用,李东垣《脾胃论》告戒曰:“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应“大忌苦 

寒之药泻胃火”,故病情有所反复。停用原来处方,改服开始服用的处方而食 

入恶寒复解除,终获痊愈。(李祥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