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地相隔几千里却共用一个方言,里面蕴含着怎样一种情结?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2-14

近日因为疫情的原因,在家闭关自我隔离,把路遥《平凡的世界》又看了一遍。这次看这本书,与以往有所不同,忽然对书中的一个词,产生了兴趣,不,应该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词就是“展扬”。不过,这个词定义为方言似乎更准确一些。书中第三十一章秀莲第一次见到少安时,作者有这样一段描写:

两地相隔几千里却共用一个方言,里面蕴含着怎样一种情结?

秀莲一见少安的面,就惊喜得心蹦蹦乱跳:天啊,这就是她要找的那个人嘛。他长得多帅!本地她还没见过这么展扬的后生!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词“展扬”。少安家里穷,在当地找不到不要彩礼的老婆,在婶婶的介绍下,跑到山西相亲,与秀莲见了面。秀莲一眼就相中了少安,说少安“展扬”。那意思应该是说少安人长得很帅吧。

看到这里,尤其是看到这个词,令我感到特别亲切,仿佛少安和秀莲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家乡一样。因为我想起来,在我们家乡也用这个词,说得时候读音是相同的,写法却有些不同,写做“展洋”。我在大连出版社出版的《韵味大连方言》中,查到有“展洋”这个条目。书中对这个词是这样解释的:

展洋,是大连话中最有气质的一个词条,让人觉得实实在在应该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展,就是展示的意思。那么,“洋”作何解释呢?大连人评价一个人的时尚装扮喜欢用“洋气”一词,“你看人家打扮得真洋气。”对气质性美女的评价,大连人也喜欢用“洋气”,“那女的长得真洋气”。

以上就是书中对“展洋”这个词的定义。那么,山西的“展扬”,与我们家乡的“展洋”是不是一个意思,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路遥先生走得早,他没有对山西话中的“展扬”加以解释,但是我们从文章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来,“展扬”“展洋”所要表达的意思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表现为对外在一种美的肯定或追求。由此可见,这两个词其实就是一个词,只不过是写法不同而已。这样问题就来了,路遥先生只是在书中使用了这个词,他并没有特别地说明这个词就是山西的方言,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韵味大连方言》中把它归类于就是大连方言,让人觉得未免有些武断了。

两地相隔几千里却共用一个方言,里面蕴含着怎样一种情结?

出现这样的问题,恐怕与追求名人效应有关。中国历来有这样一个传统,那就是十分看重名人效应。各地都希望皇帝宰相,名臣猛将,各种名人出生地或者埋葬地在自己的家乡,以为家乡增光添彩。实在没有的话,那些有故事的小人物也不嫌弃,比如像什么董永、西门庆,如今也都成为了旅游资源。即使不是出生在这里或者葬在这里的,也得要找到名人与自己的家乡有关系的事件,以突出自己家乡的地位和名声。

最著名的一件公案,是在清朝发生的关于诸葛亮隐居地的那场风波。关于诸葛亮的隐居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河南南阳的卧龙岗,因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话;一说是在湖北襄阳的古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两种说法,各有根据。两地人为此争论多年而没有结果。相传,到了清朝咸丰年间,两地人竟然为此事告到南阳郡守衙内。当时的郡守顾嘉蘅好生为难,因为他身为南阳郡守,家乡却在襄阳,这个官司,实在难断。

两地相隔几千里却共用一个方言,里面蕴含着怎样一种情结?

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双方都不得罪的折中办法,挥笔写下这样一副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联中的意思是说,既然诸葛亮能够对先主、后主同样忠心耿耿,忠贞不二,我们为了自己的荣耀对襄阳南阳喋喋不休的争论就显得没有意义了。诸葛亮为保刘氏蜀汉政权,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他的英名传遍天下,是我们民族的光荣。至于他隐居在哪里却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人们要学习他的精神。于是,一场官司就这样平息了,两地都修建了诸葛草庐。其实,据考证,诸葛亮真正的隐居地是在湖北襄阳的古隆中。

两地相隔几千里却共用一个方言,里面蕴含着怎样一种情结?

对于这种争论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从最现实的角度上来看,诸葛亮的隐居地开辟为旅游景点,会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想而知的。可是,毕竟像诸葛亮这样名垂千古的大人物太少了,不是哪个地方都有的,那么就退而求其次吧,大人物没有,小人物也行,正面人物没有,反面人物也不嫌弃。于是,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出现了李白故里之争,山东与安徽出现了西门庆故里之争。名人故里之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全在利益也。只要能带来经济效益,管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即使是西门庆之流,也照样被奉为座上宾,让他们为当地发展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两地相隔几千里却共用一个方言,里面蕴含着怎样一种情结?

无奈,名人资源实在有限,捷足者先登,后来者只有望之兴叹。在徒唤奈何之余,看到名利皆与自己无缘,后来者岂肯善罢甘休。他们挖空心思,打起了地方方言的主意,于是一股方言热油然兴起。越是土得掉渣的方言,似乎越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越受那些文化人的青睐。如果完全是为了保护地方方言,倒也是件好事。方言也是一种文化,应该得到发掘和保护的。不过,本地区方言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有研究者要在方言上做文章,就拼命地收集方言,手伸得越来越长,甚至都伸到了离本地区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把别的地方的方言拿来当做本地区的方言凑数,洋洋洒洒、煞有介事地讲解一番,为自己的家乡贴金,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两地相隔几千里却共用一个方言,里面蕴含着怎样一种情结?

就像前边说到的山西“展扬”与大连“展洋”,这个词究竟是源于何地,它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样的?作者还应该再深入地进行一番研究,给自己的结论一个合理的解释,才能让人信服。否则,就会有以讹传讹的嫌疑了。好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山西那里来争夺这个词的所属权,不然,文坛上又要打起笔墨官司了。

内容来自懂车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