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眼盲心不盲,用鼻识文章

 皇家书库319 2020-02-15

清朝的时候,冀州保定府人王志平,到顺天府参加举人考试,在报国寺租房子住下。寺中已有余杭县的一个姓杨的书生住在那里。王志平因为和杨书生住房相邻,于是便互相拜访,结为好友。

民间故事:眼盲心不盲,用鼻识文章

一次,二人偶然来到大殿前游览,一个瞎眼游方僧人坐在廊下,旁边放着一个幌子,上书:眼盲心不盲,用鼻识文章。二人觉得奇怪。王志平便说:“这是个奇人呀!他眼睛是瞎的,却能用鼻子识别文章好坏,不妨去请教一番。”二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起到房里去取自己写的文章。

和尚对他们说:“你们把自己的文章烧了,我用鼻子闻一闻就知道文章的好坏了。”王志平照办了,等他烧过文章,和尚闻一闻,点一点头说:“你的文章有大家风范,虽然还欠火候,也很接近了,我刚才是用脾脏领受的。”王志平问:“能考中吗?”和尚说:“也许能考中。”

杨书生却不以为然,于是先拿唐宋八大家韩愈和苏轼的的文章烧了试探他。和尚闻了闻,说:“好哇!这篇文章是我用心领受的,如果不是韩昌黎、苏东坡,怎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杨书生大为吃惊,才开始烧自己的文章。和尚闻一下烧的灰,呛得咳嗽了好几声说:“臭味难闻,我勉强用胸膈领受了,再闻,就要作呕了。”杨书生惭愧地走了。

民间故事:眼盲心不盲,用鼻识文章

几天后,参加考试,半个月后发榜,杨书生竟然中了举人,王志平却落选了。王志平和杨书生一起去告诉和尚。杨书生得意洋洋地得说:“瞎和尚,你就是胡说八道,现在到底怎么样?”和尚叹息着说:“我虽然眼睛瞎了,但鼻子还管用,那些考官连鼻子也不管用了。你们不妨把所有考官的文章都找来,各烧一篇,我便知道谁是评判你文章的老师。”

杨书生去找考官们的文章。杨书生问:“如果错了,怎么处罚你?”和尚气愤地说:“弄错了,你再剜掉我的瞎眼珠。”杨书生开始烧文章,每烧一篇,和尚都说不是。等到第五篇,和尚忽然对着墙拼命呕吐。和尚对杨书生说:“你的文章就是这位老师评判的。”杨书生一打听,这果然是评判自己文章的老师。

和尚劝王志平说:“你的文章没什么毛病,完全可以中个举人,既然落榜,不应该怨天尤人,要多反省自己,这次落榜,是因为你过去曾因一点小事生气,害死了一个丫环,被阴司削去了官位,如果你诚心向善,也许还会中举,但是今生注定命薄不能做官。你的儿子可以继承你的荫庇,能够为官。”王志平连声表示感谢。

和尚又对杨书生说:“你由于祖辈荫庇,侥幸中举,以后也会做官,但你切记不可贪赃枉法,否则会有牢狱之灾。”杨书生却颇不以为然。

民间故事:眼盲心不盲,用鼻识文章

后来,王志平果然中了举人,但以后没再出去做官。他得了一个儿子,自幼聪明绝顶。十岁考中秀才,十三岁中举,十五岁考中状元。杨书生后来做到知府的位置,但因为贪赃枉法,被捕入狱。

王志平和杨书生想起和尚当初的劝诫,不禁感慨万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