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农村中医治“风疹过敏”的小方子! 一味药, 让我惭愧至今

 在水一方2 2020-02-15

本文理论依据:《经验后方》、《中华药海》、《简明中医皮肤病学》、《实用中药辞典》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在我的文章里,经常提及从前在农村工作时的经历。

在那段日子里,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在我看来,那些赤脚医生,看似没有文化,也没有太高的学历,但是人家有真本事,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他们身上,我体会到,中医的根在民间,在农村,在广大的基层。

我给你讲一件趣事吧。

有那么一回,一个农村妇人来找我们,看样子有四十来岁,体形矮胖,脸色发红,说话声音气壮高亢,应该是个急性子。她怎么了呢?浑身起风疹团。

解开衣服一看,好家伙,瓶盖大小的风疹块密密麻麻,连成片,颜色发红,患者自己是又痒有烫,热得难受,痒得更难受。

怎么办呢?就在我没什么头绪的时候,我旁边一个赤脚医生说话了,拿点麸炒枳壳,煎水喝了,再抹上去点就好了。一回9克,水煎。最好能留点药汁,涂在皮肤上。

说实在的,我当时是非常怀疑。因为这个赤脚医生,没什么学历,说话也是大老粗,我有点看不上他。再加上他说这个东西,我觉得更不靠谱。枳壳,我太清楚了,它是入脾胃经的,能理气宽中、消积导致,应对那些暴饮暴食诸证。你拿它治风疹,这不开玩笑嘛?

但是人家患者可不管,一听说有办法,乐坏了。

结果,她回去就用了。当然下午四点多钟,她再次路过我们这儿,一进门高声叫道:“你们真行啊,喝完就没了”!说着,解开衣扣,果然看不出来了。患者说,其实她喝完这个枳壳水,很快就不痒了,紧接着疹子就退了。

我在一边看,觉得不可思议。

后来,我把这事儿跟我老师讲了。我老师瞅瞅我,道:“那不书上都写了吗?你咋不知道呢”?

这一来,我就如做错事的孩子,一头扎进书房。这一看不要紧,我越看越惭愧。

原来,中药枳壳祛风止痒退疹,早就有了,只是我粗心大意,只记得枳壳的主要功效,对其一些小的功效没注意罢了。

原来, 在典籍《经验后方》第35卷里,古人明确记载枳壳治疗风疹的办法:枳壳三两,麸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仍以汁涂。

在《圣济总录》里,古人记载,枳壳麸炒三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煎,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另有一方,用的是枳壳、苦参、蒺藜子、蔓荆实。

《药性论》明确指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开宝本草》明言:“主风痒麻痹……”。

果然,我是越看越惭愧。这古籍里的东西,人家赤脚医生懂,我怎么就不动呢?原因就是我死读书本,缺少实践啊!

我在这里说一下原因吧。

这个风疹,其实就相当于过敏性荨麻疹。它的形成,很多时候考虑风热之邪郁滞肌表,或素体有热,外感风邪,搏结于肌肤。像上文中那个妇人,就是典型的风热型荨麻疹,表现为发病急,风团色红灼热,瘙痒剧烈,有的甚至发热、恶寒。这时候,就得清热祛风。枳壳,寒能清热,辛散祛风,故而可以派上用场。脾胃虚弱者不要用。枳壳要麸炒,目的是减缓燥性,以免它伤阴。

文章写到这,基本告一段落了。

我想说的是,对于风热型的荨麻疹,用枳壳是古法、验法,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这类老办法,不能丢。我承认,它不见得对每个人都好用。但是它有过实践,至少对部分人是适合的。

其次,一个人要想提高学问,增进技能,就要到基层去,多走,多看,多学习,多实际操作。只有深入到基层和民间,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