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特朗悖论

 陆无尘 2020-02-15

1899年,法国学者贝特朗提出了所谓“贝特朗悖论”,使我们对概率的定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一个问题,得出了三种答案,所以该问题一经提出就被人称为“悖论”。其实,该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人们证明有无数多个。

现在我们要考虑,同一个问题,为什么答案会有这么多?

之所以被人称之为“悖论”,并不是因为这个问题错了,也不是解答错误,每种答案都对。但是结果不一样,这是因为人们忽略了概率中的一个定义。

样本空间定义

一个随机试验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称之为样本点,样本点的全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之为样本空间Ω,事件A定义为样本空间Ω的一个子集,它包含了若干的样本点。

所以我们要求概率,首先考虑这个试验的样本空间是什么,选择不同的样本空间,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我们针对上面三种解法考虑其样本空间:

上面三种解法得出不同答案的实质是因为求解概率的样本空间不同,换句话说就是弦是怎么做出来的,不同的作弦方式会得到不同的样本空间。

该问题之所以称之为悖论,仅仅是因为该问题中并没有阐述圆中的弦是怎么做出来的。而我们知道,做弦的方式有无数多种,所以贝特朗提出的这个问题有无数种答案。

以下用两题对比来体会样本空间这一概念:

两个题目做出线段CM的方式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