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术技巧:经皮外固定架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小梦想在努力 2020-02-15

参考文献:Stefano Gumina,et al.Complex humeral head fractures treated with blocked threaded wires: maintenance of the reduction and clinical results with two different fixation constructs.J Shoulder Elbow Surg (2019) 28, 36–41

对于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而言,取得良好疗效首先是要取得骨折解剖复位。在固定方面,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目前被认为是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金标准,但是钢板固定的骨不连、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却在9%-36%之间。经皮外固定技术不需要切开和显露骨折端,有助于保护局部血供促进骨折愈合,但是其固定强度是否可靠令人担心。

 

意大利学者Stefano采用经皮外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其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J Shoulder Elbow Surg杂志上,欢迎查阅分享,感谢鼓励支持。

 

手术技巧:

患者半卧位(倾斜20°),C臂图像增强器和骨折放在同侧。前后位和腋窝位透视确定骨折位置和大小。 使用螺纹克氏针的直径为2.5mm,末端70mm为全螺纹。在外科颈远端2-3cm外侧穿入克氏针固定肱骨头。通过内翻、外翻、肱骨的前倾、后倾来纠正骨折移位,可以在肱骨头附近做2cm的微创切口,钝性剥离进行复位。复位完成后,通过外科颈置入2枚螺钉克氏针固定肱骨头,两枚克氏针间距5mm。注意避免穿透肱骨头。


复位大结节骨折块,可以采用螺纹克氏针或者钩子将其定位到正确的位置。使用两枚克氏针向后内侧方向固定最上方的肱骨干皮质,再置入2枚克氏针固定大结节。最后通过架子将克氏针与外固定架相连(框架A,图1左)。

 

另外一种框架B,由4对克氏针固定完成,A和B横向穿过骨折线,C位于肱骨头,D在肱骨上方距外科颈4-5cm处置入克氏针到肱骨干,完全位于骨折线外。(框架B,图1右)

 


 
 图1 左:框架A三组钉固定,右:框架B四组钉固定。

 

临床结果

共治疗52例肱骨头三部分骨折病例,男性19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3.1岁,右肩29例。其中框架A和框架B分别17例和35例,在不同的医院完成,但两个医院的手术时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平均手术时间37分钟,平均随访22个月。末次随访时个人相对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9.7%,框架A和框架B分别为86%和93%,具有统计学差异。97%的患者术后解剖复位,平均术后颈干角为135°,末次随访时为132.9°。

但是,有1例78岁女性患者出现了严重并发症,骨折不愈合。还有2例浅表感染。

  

图2 a 61岁男性肱骨近端骨折,b-d 在外科颈远端2-3cm处从肱骨外侧皮质置入螺纹克氏针。通过2cm的皮肤切口置入钝剥离子进行骨折复位,复位完成后通过外科颈置入肱骨头。e-f 一旦复位成功,就按照框架B进行连接。g 框架B外形。术后肩关节15°外展固定悬吊。

 

作者总结认为通过此次临床研究可以发现经皮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很低。经皮外固定的临床结果取决于克氏针及外固定框架结构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