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思维的五要素

 巴拉拉皇家书摊 2020-02-15

我以为看到真相时,很可能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 张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为不能外出,所以我有大量时间呆在家里。但我发现,看手机占领了我许多时间。痛定思痛之后,今天早晨醒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朋友圈中公布我今天的誓言:壮士断网,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期间绝不看手机,而是利用这半天时间集中精力啃一本非常烧脑的书。之所以要这样做,我是希望用我在朋友圈子中的声誉(也就是面子)来监督我坚守自己的誓言。

结果我真的做到了。我居然在半天内花了整整10小时看书,一共读了130页!其学习效果达到了我近30年内的最高值,我仿佛回到了20多岁时的脑力水平。另一个收获是,我还利用每小时短暂的5分钟休息时间跑了9千步。

我一直认为,人一定要紧握自己命运的缰绳,而不能交给他人、手机、微信或者任何其它外因。

通过学习,我总结了科学思维的5个要素,现和大家分享。

1、不用道德

科学思维只能基于两个来源,即事实与逻辑。其他来源都会影响科学思维的正确性。而用“道德的眼光”来进行科学思维就是人们常犯的错误。

比如,分析现在的疫情以及对应措施时,就不要把“善良”、“好心”、“自私”等道德因素放进去。

2、不带情绪

在科学思维时,我们的情绪往往是思维的敌人。有时,我发现许多人(我也不例外)常常会把强烈的情绪带入分析、讨论一件事实之中,比如,我会有气愤、蔑视、悲伤。结果,我的分析就不可能客观了。

3、不看利益

有时,我们会用“屁股决定脑袋”的方式来思维。比如,我会只看到有利于我的事实或者观点,而忽略、拒绝与我的利益不一致的观点。比如,我在朋友圈中与人辩论时,可能基于个人、公司、民族、国家的利益来选择事实与观点。

4、不依直觉

直觉往往建立在经验与不假思索之上。比如,我认为某国、某组织、某个人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不喜欢的人,那么,他们说的话肯定都是错的、假的、有敌意的。

比如,最近的疫情造成各种阴谋论盛行,我们有可能凭直觉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而不是认真去研究事实并分析其中的逻辑。

5、不凭个案

许多人看问题时,往往会用一个个案就得出规则与结论。最常见的是:某某医学是不是科学,完全基于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看到的几个案例。

真正的科学研究需要全面、系统地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但我估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所以,他们无法摆脱依靠个案的思维模式。

小结

科学思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让我们看到真相、找到原因、找到规律、指导决策的最好方法。对个人而言,它会帮助我们取得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对组织而言,它能决定组织的成败。而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组织,不管它是大还是小,最有权力的这个人如果没有科学思维,那么,组织走向衰败是必然的。我作为一个管理者,我最害怕的也是自己失去了科学思维能力。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即使我以前具备这种能力,但由于健康、环境、压力、地位、成就等因素的改变,我可能丧失这种能力。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有过无数案例。如果真是这样,公司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开除我。当然,那时我可能会认为公司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失去科学思维能力的人,是没有自知之明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今天看了一天的书,就是想加强这个能力。我明天会将此书的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