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下病

 只为ni一人 2020-02-15
带下病系由湿邪影响冲任,带脉失约,任脉失固,导致阴道分泌物量多或色、质、气味的异常改变,多见于阴道、宫颈的炎症性疾病。
诊断依据
1、带下量多,绵绵不绝。
2、带下量虽不多,但色黄或赤或青绿,质稠浊或清稀如水,气味腥秽或恶臭。
3、须排除输卵管和子宫体、颈的恶性肿瘤。
鉴别要点
1、经间期出血本病系指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周期性出血,一般持续3到7天自止。赤带的发生无周期性,亦非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
2、漏下本病系指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不净,月经周期紊乱。赤带则月经周期正常,经净后从阴道流出的红色黏液。
3、白浊系指由尿道流出的浑浊如米泔的液体,随小便排出。带下则出自阴道。
4、白淫系指女子突然由阴道流出的白色液体,量多骤下,可有幻觉及梦交等。带下则经常存在,不似白淫之突然骤至。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重在辨带下的色、质、量、味。一般量多,色淡,质清稀者为虚寒;量多,色黄者为实热;量多,色淡,质稀,无气味者多为气虚;量多,色白,质清稀如水者多为阳虚;量少,色黄或赤白带下,质稠者多为阴虚;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稠,有臭味者多为湿热;量多,色黄或赤白带、五色带,质稠如脓,有臭味或腐臭难闻者,多为湿毒。
2、治疗原则
以祛湿为主,可用健脾除湿、温肾祛湿、清热燥湿、清热解毒、祛邪利湿等治法。治脾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涩;湿热、湿毒则宜清、宜利。
3、分证论治
(1)脾虚证
【证候】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面色萎黄或白,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加减。炒白术、炒山药、党参各30g,炒白芍15g,炒车前子、苍术各10g,陈皮、黑芥穗、柴胡、甘草各6g。若湿蕴久化热,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者,可用易黄汤加减。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各10g。
(2)肾虚证
【证候】带下量多,淋漓不断,色白,质清稀如水,面色晦黯,小便清长,夜尿频数,畏寒肢冷,腰酸如折,小腹觉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肾补阳,固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加减。鹿茸、制附子各3g,菟丝子、潼蒺藜、黄芪、白蒺藜、紫菀茸、桑螵蛸各10g,肉苁蓉、肉桂各6g。
(3)湿热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呈泡沫状,或赤白相兼,或色白如豆渣样,味臭,伴口苦咽干,胸闷心烦,脘闷纳呆,阴部瘙痒,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汤加减。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各10g,牛膝6g。若属肝经湿热下注,证见带下量少色黄,质稠,如泡沫状,味臭,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头胀头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木通、生地黄、柴胡、车前子、生甘草各6g,黄芩、栀子、泽泻各10g。
(4)湿毒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至,臭秽难闻,腰骶疼痛,坐卧不安,口苦咽干,或见发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20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5g。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取次髎为主穴,肾虚加太溪、肾俞,灸关元,用补法;脾虚加足三里、三阴交,灸气海;湿热加带脉、阴陵泉,平补平泻;湿毒加行间、带脉,用泻法。以上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2、单方验方
(1)冬瓜子30g,白果10枚,水煎内服,适用于湿热证。
(2)薏苡仁30g,山药30g,莲子30g,水煎成粥样,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肾虚证。
3、中成药
(1)白带丸:主治湿热带下。
(2)妇科千金片:主治带下量多,色白或黄白相兼,小腹疼痛。
(3)愈带丸:主治湿热带下。
(4)妇科止带片:主治湿毒带下。
4、外治法
(1)蛇床子、地肤子各30g,黄柏15g,煎水坐浴,每日1到2次,7到10天为1个疗程。
(2)苦参、蛇床子各30g,狼毒、黄柏各12g,乌梅10g,煎水熏洗坐浴。
(3)细辛10g,蛇床子30g。煎水熏洗。
(4)阴泰洗液:阴道冲洗或坐浴。
(5)妇炎洁泡藤片:坐浴或阴道上药。
(6)洁尔阴洗液、洁尔阴泡藤片:阴道洗浴或上药。预防与
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2、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3、饮食应避免过食辛辣肥甘或生冷之品。
4、定期进行健康及妇科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