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资金的优势之一 首先,分析机构资金对市场的影响力,我认为这个观点建立的基础之一是——做投资,核心因素之一是研究,而研究的关键点在于调研。 调研才能真正把握到行业的现状、企业的经营情况,才能形成对行业和企业的专业分析和理性认识,而这对普通人来说基本上很难做到。 调研这一块对广大散户来说就是一个巨大门槛。既要有时间去调研,又要又相关的接待方,同时还要投入较大资金。 反观那些知名机构,往往配备了专门有经验的调研人员,并且投入巨量资金,且集合了大量可用资源,在选股上自然就比散户高出一大截。 同时,机构更偏向于长线投资,机构选手不会轻易调仓,而且几个亿或者几十亿的资金不可能说买卖就能够买卖的,从以往的分析中就可以了解相关基金的持股周期,这就具备散户跟上顺风车的操作性。 二、正向循环和抱团 1.经过认真调研以后,实力机构往往都能获得差不多的一手信息,以此为判断自然会得出相似的结论,往往就会形成机构不断争相买入形成抱团的格局,直接导致相关个股在机构买入资金不断推动下出现持续性的上涨行情。 2.同时由于机构的判断都是长周期性的判断,而且行业的景气度持续的时间往往也是夸年度的周期。 在此过程中,机构的买入会持续不断的涌现。机构做得越好,越能募集资金,募集来的资金会再次买入,如此形成正循环。 知名机构在众多机构中,往往起到了头炮的作用,一旦个股得到知名机构的认可,时机一到,非常容易形成一致性预期。 从过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机构在消费股、医药股以及行业龙头上最容易形成一致性预期。 三、机构择股择行业的标准 1. 行业景气度 行业越景气,机构持仓越高。最近十多年,有如下几次明显的行业景气周期: (1)2006Q3-2010Q1 金融+地产。金融板块业绩增速在2006-2007年实现了翻倍增长。 (2)2010Q2-2014Q2消费。2009Q1,食品饮料归母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之后,消费板块的机构仓位加速上升,并于2009Q3突破25%,在2010Q3达到37%。 (3)2013Q1-2014Q1 成长。成长板块业绩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速由负转至20%以上,机构开始加仓成长板块,成长板块开始进入布局期。并购重组政策在2014Q1放松,成长板块进入了产业业绩爆发周期。 (4)2015Q1-2019Q3 消费。食品饮料板块行业净利润增速从2016Q2开始再度进入回升趋势,而2017年Q1,CPI拐点再次向上后,进一步确立了消费行业景气度恢复预期 当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时,机构买入也越来越多,行业个股就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趋势,而且趋势持续的时间相当长,往往都有几年的跨度。 2. 政策支撑是机构选择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支撑,则是机构持仓成长的重要信号,也是机构对于成长板块景气度持续性的判断标准。 2013Q1,成长板块整体业绩增速由负转正,机构开始增持成长板块,但板块仓位始终未能超过25%。 直到2014Q1,并购重组政策出现显著的放松,包含取消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审批以及鼓励依法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通信、计算机、电子元器件、传媒行业进入产业并购期。 在大的产业周期背景下,成长板块进入到机构抱团持仓的鼎盛期。相关个股也出现了长期的慢牛走势,只要买入并持有相当时间,都能获得不错受益。 综上所述,机构对于抱团板块的选择以行业景气度为核心,同时以政策支撑为判断的依据。 往往在行业尚未进入到大产业爆发周期之时,机构已经开始提前布局行业景气度回升的板块。所以最好的买入时机就在当机构开始布局,并且季报也显示行业有反转之时。 四、案例分析 太遥远的例子我们就不说了,就举一个近期的例子:圣邦股份(300661)。 圣邦股份是国内模拟芯片设计龙头企业,进口替代的主要受益者,2019年科技板块出牛股,圣邦股份即是其中之一。 圣邦自2017年6月上市以来,涨幅高达511%,机构持股比例从最初的2%迅速攀升至46%。 2019年开通沪深港通以来,北向资金持股比例攀升至近2%,内外资机构持股比例不断上升,开始掌握公司的估值定价权。如下图: 从股价来看,公司的股价对比行业指数(SW半导体指数)波动相对较小,符合模拟芯片的行业属性以及公司较为稳健的业绩表现。 2019年以来,公司股价涨幅高达391%,跑赢行业指数,主要受益于华为等公司供应链进口替代需求带来的业绩提升。 同时,产业政策方面的利好,是进一步的催化剂。这从2019年科技板块的表现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另外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宁德时代(300750):锂电池龙头。 在宁德时代一上市,高瓴资本就开始大量买入,在2018年三季度高瓴资本就已经出现在了宁德时代的机构持仓中了,一同建仓的还有一众外资。如下图: 在高瓴建仓之后,宁德时代一直处于景气周期中,虽然国家政策上有退补,但宁德时代龙头地位稳固,在此期间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营收和利润双增。 直到2019年底,国外对电动车对政策刺激加强,国内也相应的改变了策略决定为电动车不再继续下降补贴,于是行业见底开始走向复苏。 在行业景气度和政策双重刺激下,机构开始不断买入,19年底出现了井喷行情。如下图: 文:投资小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