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教育大语文路线图(含音频)| 龙树老师

 海上嘉蘭 2020-02-16

题解:古典教育大语文是指以古典教育为核心的大语文教育理念。大语文是指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培养通才的语文体系。

启蒙及其教材:启蒙应该从民国课本(五岁左右)——新国文(五岁以上)——三字经(如果愿意可以增加《弟子规》)、小四书——论语、左传或孟子、诗经(需要老师教,否则可能学不懂)。大概四年时间可以完成上述课程,这个时候孩子的年龄大概是10岁至11岁了。然后孩子可以自学史记、诗词了,因为他们的古文能力足够自学了。

写字:六岁开始用九年义务制课本写简体汉字,每天十字,每字十次。写到二年级后可以抄书了,生字查字典(工具有:汉典、中文笔顺)。抄现代汉语经典书,请家长自选。抄书的好处是:生字量大了,进入成人阅读范围了,识字量大增,视野开阔了。并且可以学习标点符号以及句法的使用,为将来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写作:抄2年书就可以写作文了,因为他们对中文句子特点、标点符号有了具体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特点。写作原则:不命题、不指导,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让他们自由写作,可写的东西太多了,他们自己会找的。未必天天写,至少2天写一篇。

现代汉语:学了四年的古汉语,之后学习诗词,之后设立课程全面学习现代汉语。

作文是语文的试金石,最能全面考核语文水平:孩子从四或五起学习民国课本,六岁开始写字、抄书。这意味着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同步学习。有了扎实的古汉语基础,学习诗词就容易了,再加上后来现代汉语的学习,初一孩子的写作水平就比较好了。作文是语文的最高阶段,最能全面综合考查语文能力,语文学得好不好,考察的方法就是看他作文好不好。作文是考核孩子语文全面能力的一个标准,很重要!要写,不要打字。

语文教学要从难到易,起点要高。这样会越学越轻松,以后就可以渐渐摆脱对老师的依赖而主动有意识地学习了。学生进入,老师淡出。

之后要加上逻辑学和辩论学,大概是初中之后。我们应该重视辩论学,选择古希腊和古罗马名人名著名作作为教材。

我为什么要把古文放在前面、把诗词歌赋放在后面呢?因为诗词歌赋是抒发感情的。这感情是别人抒发的,别人触景生情,你没那个景,你怎么理解他的情呢?你学诗词歌赋,你是在了解别人的感情。时代变了,环境变了,经历不一样,很难真实地了解一个人当时的感情。老头儿写的诗歌,小孩儿怎么理解他的心情呢?能理解多少呢?所以这个需要生活的阅历,需要间接经验,就是间接的历史经验,间接的经历,就是来自历史,所以我们是先史后文,即先历史,后文学。先文学后历史就很麻烦,孩子会读诗歌会背诗歌,不知道什么意思,容易无病呻吟,徒发感慨,飘在空中。有历史的史实做铺垫,你会变得沉重厚重,这个人变得深沉,再读轻飘飘的诗词,轻、重就结合起来了。历史是底子,打底的,诗词歌赋是锦上添花的,我们要用底色先打底,后再装饰房子,历史就像房子,先打根据,把房子盖好了,再装修,破房子再怎么装修也装不成什么来。所以要先历史后文学。学历史,孩子掌握了很多历史事实,历史中有苦难教育,历史很残酷啊。不要给孩子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纯洁无暇。苦难教育让孩子了解真理,了解人性的恶劣,了解历史的残酷和真相。当然历史也有真善美,总是正义战胜邪恶,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孩子知道人性如此,历史如此。要他们脚踏实地生活,不要对生活对人生抱有幻想,幻想害死人。诗词歌赋幻想居多。宋词有美妙之处,也有不健康的情绪,小感情,小我,自怨自怜。所以不要移植别人的感情,要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学历史,看别人的经验,多了解苦难,了解苦难的人比较深沉,比较务实也比较智慧,再抒发自己的感情就很真实了。如果整天诗词歌赋的,傻乎乎的,很傻很天真,只会写诗,不会生活,百无一用是书生,此之谓也。这就是先史后文的原因。

文学:先要踏实下来,然后再往上提一提,而不是总飘在天空,那样再下来就很难了。文学是需要的,文学是滋润的,但是文学是以历史为基础的。大的文学家都是历史学家,都是哲学家,很有智慧,会写小情调的诗不是文学家,那是文艺青年,不要把孩子培养成文艺青年,要培养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懂得思辨、独立思想,独立主见的、道德高尚的人。

以上就是教材设计的理念,我们的教育要有目标,要把孩子引向哪里?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要非常谨慎。这就是我选择古典典籍的理由,在这些古典典籍中有亘古不变的真理,有对人性的了解,对国家政治的了解,对个人的了解,里面有爱,有礼,礼就是规矩。这是教育的基石。教育理论需要教育实践来检验。这么多家长认同我的理念,说明我没有错得很远;我自己的实践证明,我没有错得离谱。选择古典作为教材,底气在于只要孟子没错,我就不会错;只要《左传》没有错,我就不会错;只要《诗经》没有错,我就不会错。最关键的是,只要教法没有错,我就不会错。

学完了中国古典的典籍之后就转向西方经典了。只知东方不知西方,意味着不懂东方。想要了解东方必须通过西方来看,想要了解西方也必须通过东方来看,有对比才有比较,这很重要。互为对比,互为镜子。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这就是古典教育大语文路线。大语文的“大”是指格局,即大有广度,颇有深度,长阔高深。长阔即长度、广度,就是跨度,指中西的跨度,也就是宽度,学贯中西。深度就是历史,古今就是历史,博古通今。

其实没有所谓的绝对正确学习方法,正确是相对的,错误是绝对的,因为孩子跟孩子不一样,此所谓学无定法,但是教育有其共性特点。家长的担忧在于总怕自己走弯路,风险意识过强就夸大了难度而束手束脚不敢前行。其实,就启蒙而已,先给孩子上课,从哪里开始其实家长凭常识就可以判断了,上了一段时间之后,再观察孩子的情况,借鉴别人的经验,研究教材体系,自己就能因材施教地教孩子了。教育忌讳鲁莽,但也要勇于实践。边实践边总结,边学习,边思考,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矫正实践。思考后行动起来,行动之时要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