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东这个两面派 十年前的阳春三月,应邀参加洛阳牡丹诗会,于北上的火车中与安全东先生相见。一番攀谈之下,终于看清,原来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其时,我们同在《中华诗词论坛》的同一个板块作版主,他是新人,记忆中是汶川地震以后才进入论坛的。而那时我因忙于事务,已很少去论坛履职了,所以与他接触不多,了解不深。只觉得他虽入坛时间不长,但进步神速,诗作技法渐熟,韵味渐厚。因是四川老乡,故而特地多了一些留意。旅途漫漫,交流个人履历以及学诗历程,这才知道他原是军人出身,在西北待了十余年,从事新闻宣传,然后转业,比较对口地到了达州的宣传部门。多年来在做新闻报道之余,他创作了为数不少的散文和新诗,而真正开始旧诗的写作,还不到两年时间。原来是个两面派。我嘴上不说,心里暗自为旧诗阵容又多了一个优秀的队员而暗自高兴。不到两年就能写到这个水平?见我心存怀疑,他又接着说,以前虽然不写旧诗,但从小喜爱,读了不少,同时读过不少的诗词理论专著。怪不得转型这么快。原来有了旧诗的积累,加上新诗的创作经验,一旦向旧诗投诚,自然很容易进入新的角色。这十年来,每当我试图将身边的新诗朋友拉倒旧诗的阵营时,总是以安全东作为案例对他们进行诱惑。从此便与这个两面派有了更多的接触。我不知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抛弃写了那么多年的新诗,毅然决然地转向旧诗创作。也许是多年的求索之后,他终于发现旧诗的舞台更加宽广,更加适合他诗心的绽放?想想当年还在学校时,诗社的学长建议我转向新诗的写作,因为几十个人的诗社中,就我一个人写旧诗,一个读者都没有。幸得我意志坚定,没有轻易变节。在转入旧诗写作大约六年之后,他出了第一本诗词集《云水集》,收录了诗词八百余首。仅仅六年,收录的作品就达到如此数量,令人称奇。我当时写诗已经二十余年,其作品总量尚未突破一千,这不能不让我为他的勤奋而折腰。他批量生产的技能,令人咋舌,如《步吴昌硕五律诗韵五十首》《山中杂咏和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拟古意二十首》等,一看题目,就不知会吓退多少诗坛好汉。千万别以为这只是以数量吓人的噱头。集子中好诗、好句俯拾皆是。“全东之杂诗,处在陶诗的延长线上,而风味则近于大历十才子,置诸《全唐诗》中,亦佳作也”(见《云水集·序一》),川大文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的这个评价,真让我眼红了许久。我一直很好奇,旧诗写的如此摇曳生姿、风情万种的他,新诗究竟是何模样,是否也如当今一些诗人那样写的让人读后不知所云,或者就是散文的分行排列?于是特地在他的新旧诗集中,找到两组题材完全相同的作品进行了对比。先看新诗: 对于新诗,我是地地道道的外行,我怎么也理解不了李少君的《赶海歌》其优秀在什么地方。安全东此作,既不那么深奥难懂,也不像大白话那么一览无余,应该说还算“诗”吧?看到前几句,我就笑了,这老安是干啥呀,怕人迷路介绍老家所处的方位啊?后来一想,哦,这么不厌其烦的絮叨,是为了突出老家被四面大山围困的“严峻形势”,起强调的作用吧,《木兰辞》里不是有过东市买什么,西市买什么,把东西南北都说了个遍的成例吗? 你能说他写的啰嗦?而旧诗的《老家形势》呢 ,他却是用十六首古绝,把老家的山、沟、岩、洞、塘、潭等说了个遍,试看几首:人家成星散,住在绿云里。(看来确实读了不少古文,这开头两个字就把我难住了)。这些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其练字、造景、抒情的功夫,已见得几分老辣,这还是他学诗一年左右的作品。对比两组作品,不难发现,无论写新诗还是旧诗,他都是带着感情,写的那么真切,那么富有情味,处处流露出家国情怀,社会担当。老安的诗“又贴近生活,关注三农,或写打工者、或写留守儿童、写空巢老人、写土地撂荒,绝非不食人间烟火者”(《云水集·序一》)。这类题材,在他的新旧诗中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说明他几十年来,一直将“反映现实,书写当下”作为一种诗人的自觉,只是在旧诗中这种倾向更加明显一些。也许,旧诗的传统更适合贴近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吧?比如他的“万里长空一镜凉,晚来云树共苍苍。儿孙更在南云外,独立柴门数雁行”(《秋》),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新时期的《倚门候子图》,是当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剪影,读来令人动容,鼻头发酸。“秋雨潇潇乱若丝,工棚逼仄觉天低。可堪屋漏床床湿,浸我民工件件衣。 饭钵接,面盆支,到头还是一身泥。出门愁看天公脸,依旧浓云遣不飞”( 鹧鸪天·雨中民工工棚所见),写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不是亲眼所见,不是有着对底层民众真切的悲悯情怀,断难为之。这些作品,都折射出一个诗人所应有的关注现实,解剖社会,唤醒良知的担当精神。这些年,转型成功的老安在旧诗领域如鱼得水,文章传于老幼,声名噪于四海。“高踞一席,管领风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以吟业有成,粉丝滋多,可谓名闻遐迩矣”(《云水集·序一》)。诚然,本地一位清高狷狂之士,对我的作品不屑一顾,却对老安崇拜有加,有如太白之仰浩然也。臧克家先生说“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对于臧老来说,也许真是这样,有了“新欢”,没有忘却“旧爱”。但这么定义老安,他也许会觉得冤枉,自从十多年前开始写旧诗以来,他似乎转的非常彻底,再也没有写过新诗了。但不管怎样,他总是写过新诗的,照例还是应当列入《贰臣传》,称他两面派,一点都不冤!安全东 1954年7月生,四川平昌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巴山诗社社长,《巴山诗词》主编。本文作者:何 革 笔名一叶舟,1967年3月生,四川旺苍县人,现居广元,巴山诗社会员。点击回顾 小楼《己亥年辑】征集中,时间不限,数量共8-30首之间,唯质而取。作者添加中……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检索更多作者请点击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