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仄体裁不难掌握

 江山携手 2016-06-11

    从网上看到记者张永芳等所写的一篇报道,摘录如下:

    “当代大学生对古典诗词是一种什么认识?应该怎样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诗歌教育?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沈阳师范大学进行了专题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至少可以说明以下问题:

    一、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喜爱古典诗词,因为从总数看,喜欢和很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9%,想学习或非常想学习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4%,而且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几乎没有分别。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报刊发表的多是新诗,但表示更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占59%,高于喜欢新诗的33%的比例。

    二、尽管喜爱古典诗词的学生很多,但了解诗词、能写诗词的学生并不多。从阅读量来说,自认为量较大的只占4%,绝大多数学生自认为阅读量一般,占总人数的78%,甚至有许多学生几乎不读古典诗词,这些人比例高达18%。而能够写作旧体诗词的学生,只有7%左右。相信在这些自认为能写的学生中,多半未必精熟格律和技巧,只是爱好罢了。因而,如何使青年学生更多地熟识古典诗词,是很迫切的任务。

    三、从调查情况可知,理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爱好、了解与掌握的程度,全面超过文科学生。如认为学习古典诗词对提高人的素质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理科生占95%,文科生占93%;喜欢和很喜欢古典诗词的,理科生占92%,文科生只占87%;自认为阅读量较大和一般的,理科生占84%,文科生只占81%。尤其是自认为能写旧体诗词的,理科生占13%,文科生只占2%,差距十分悬殊。

    从网上还看到一位原来写新诗的作者,非常恳切地谈论他由写作新诗转为学写旧诗的过程。

    这位作者说:古典诗词虽然有格律的约束,“其实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时间久远,今天看来还是倍感亲切。如宋人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既通俗又雅饬,非常耐咀嚼,越品越有味。假如把《寒夜》的格律打破,翻译成大白话,就会索然无味。余光中说:一首诗的生命有大半在其声调,真乃经验之谈也!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押平声韵的古风,韵脚是 ,念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如果把故乡改为故里,意思不变,可是念起来味道全变了,假如李白当年真的用故里,恐怕这首诗就不会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诗歌了。如果把《静夜思》翻译成英文,格式、韵脚全丢失了,味道全变了。”作者要强调的是有格律约束的古诗词很值得自己去学。

    这位作者决定放弃新诗写作,转而学写旧诗。经过顽强努力,取得显著成果。在谈及学习经验时,他介绍了自己的心得,说:“如果不懂平仄押韵,可以先写顺口溜;如果连顺口溜都不会,干脆凑够五言、七言,遵循写作基本要求,字词衔接自然,句子有那么一点诗意即可。然后由浅入深,一步步过渡到格律诗词,从汉语拼音新韵新四声过渡到古平水韵、入声、文言文。这个过程,才叫学诗,才叫学问,才有挑战,才有魅力,可以说,古典诗词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巨大宝库。”

    两份资料谈论的“古典诗词”,或称“古代诗词”、“传统诗词”、“格律诗词”、“古诗词”、“旧体诗”、“旧诗”等,我们给它增添一个说法:“平仄体裁作品”,有时为了强调它们历史悠久而在前头加上“传统”两字。当需要特别指称这些作品的写作方式时,就叫做“平仄体裁”,因为它们都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讲究字音的平仄组合。

    第一份资料给人的突出感觉就是:传统的平仄体裁已经变成老古董了,人们虽然还是珍贵它,甚至把它视为国宝,但是它已经远远地离开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了。在大学生中尚且如此,在老百性中情形只会更甚。古董尽管价值连城,已不再像茶具那样用来喝茶,不像炊具那样用来做饭。人们天天都在喝茶和做饭啊,可是生活中却用不着吟诗作对了,“平平仄仄”已经“无所作为”了。其实传统的平仄体裁依然有着巨大的使用价值,今天人们用它来充当表情达意的工具,仍旧可以胜任愉快,威力不减当年。平仄体裁客观存在的这种真实面目,怎样才能让人了解呢?

    第二份资料使人产生强烈的印象,似乎传统的平仄体裁难学。连写过新诗有所成就的文化人,也如此历经曲折才能上手,只有中小学根柢的普通人,那不更难了吗?事实真相也并非如此。平仄体裁这个东西,要学会运用并不困难,不过是“雕虫小技”。有了汉语拼音做基础,再往前迈进一步就行了。当然要运用得好,写出影响深远的作品,确实不易,那真是“雕龙大法”。不过现在需要的是学“雕虫”,“雕龙”以后再想办法。目前,怎样才能让人了解平仄体裁容易学会,恐怕更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大家对平仄体裁“宝而远之”,其原因,很大程度可能是因为它难学。

    我们多年从事中文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古诗词又情有独钟,涉及解平仄体裁之难,似还有些一得之见。看了别人不少博客文章,深受教益,总不能“只收入不付出”,便也起意要动笔写点“博文”。写什么呢?既然当前有必要破除许多人对古诗词的畏难情绪,那就围绕“巧学古诗词”这个中心去写,跟喜欢古诗词的朋友们聊一聊掌握绝句、律诗、新歌行、宋词、元曲、对联的另类方法吧。

    对古诗词的巧学,巧在哪里?要而言之:用打破常规的办法破解平仄字音和平仄格式两大难题,让更多的人迅速具备初步分辨古诗词字音和初步运用古诗词格式的能力。唯有巧学,才会不难。后继博文就从破解这两大难题入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