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第五十三章 原文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1],行于大道,唯施[2]是畏。大道甚夷[3],而人好径[4]。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5],带利剑,厌[6]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7]。非道也哉。 【注释】 [1]介然有知:稍有所知。 [2]施:同迤,逶迤,引申为歧路、邪路。 [3]夷:平坦。 [4]径:邪径,歪门邪道。 [5]文彩:刺绣的服装。 [6]厌:饱足。 [7]盗夸(竽):大盗、盗魁。 第五十三章 译文 假使我稍有些知识,走在大道之上,我就会行无为,生怕所行妨碍大道而步入邪路。大道平坦,但君主却偏爱走邪径。朝政腐败,农田荒芜,仓库空虚。却身穿锦绣衣服,佩锋利宝剑,饱吃美食,财物富足有余。这就是强盗头子的行为。此行为不合大道。 我的心得感悟 《道德经》千人千解,其内涵深远远超文字字面意思。“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这一整章,看似在针砭时弊,浅显易懂,或与时代格格不入,熟悉的状况,嚼之无味;实则大可论治国,中可评齐家(组织),小可悟修身。 以修身为例,理解感悟如下。 道,是无穷接近于虚无的,径是路线,是相对有框架的思想,是人的追求和渴望。人们往往迷失生命的原始初心,而在变老的过程中不断加持自己的欲望。我们生而为人,迷途终将知返,最后必竟归尘归土,在世不过百余年。那么人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到这世上,我们要追求的是欲望,还是参悟大道?欲望的满足,往往带来直接的生理和心理的强烈快感。而大道是什么?虚无?法道?自然?这是我们迷茫的。生命的个体,在宇宙的空间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名如夸克。 我们追求的各类快感是由组合为我们的细胞运作产生的。快感对于空间、时间有什么意义?有的,我们的情绪会传递给周边的生命体,可能会改变空间的磁场。对于快感的追求,就是不断满足我们的欲望。我们会要啖美味,开豪车,住大屋,藏娇女。这些欲望的满足结果是导致我们外实内虚,在这些快感的追求与享受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伤身伤心伤情,失去机体感知的敏感度,损失我们的健康寿命。 生命奇迹是自然而然诞生的,在个人修身上,《道德经》鼓励生而为人遵循自然。当我们饿了,我们就吃点,但不求多贪美,当我们渴了就饮水,当我们困了就睡觉,当日出了我们就干活,当日落了我们就熄灯;当我们爱了就告白,当我们不爱了就放下。不压抑,不放纵,也就不需要减肥,不需要节食,不需要纵欲,不需要禁忌。一切尽人事看缘份。外在的规矩,是强加于你的自由的限制;内心的平和,是我们相对求得最大的大自在。在自由的空间里,我们不必羞赧于内心的真实,只要平和,我们就去直视,只要无需强力,我们就去体会。这样生命会无限接近延长,生命体验也会无限接近于深入。最终,当生命的组织解体后,至少留下更多知识经验的传承。 我不知道我讲明白没有。 道德经中的道德不等于现在的宣传的道德,现在的道德是统治的工具。总结一句:求大道者无框架,循自然,求平和,用我们可控的生命,去最大化传承人类的知识经验。 分享者 2017级MBA pc 熊笑云 2019-2-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