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一章@黄丹 读书分享

 大智若愚wxy 2020-02-16

《道德经》第十一章

有以为利,无以为用


第十一章  原文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毂(gū/gǔ):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

埏埴(shān zhí):1、指用水和粘土揉成可制器皿的泥坯。2、陶器。

牖(yǒu):窗户

第十一章   译文

用三十根辐条制造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抽,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空的地方用来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房子,当中空的地方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我的心得感悟

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利”和“用”,总结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非常看重“无”,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无形的东西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但能产生关键的作用,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室给人的便利。车子的辐和毂等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

当然,“有”和“无”应该有明智的取舍,关键是把握“利”与“用”。需要“用”的时候则应注重“无”的创造,需要“利”的时候便注重“有”的借助。毕竟能够适时的创造条件也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

据说西方建筑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空间才是建筑的主角。”房屋并不完全等于屋顶墙壁地板这些实体,也包含空间,有空间才能住人。

智慧也如此,我们从小学读到博士,所读的知识也等于砖瓦,这些砖瓦用来圈出一个空间,知识越多,空间越大,这个空间就是——智慧。

再深一步思考,其实老子的理念里更多的还是在更宽广的层次面对问题。“有”作为实体的固定的存在,在变化的环境和情况中往往是难以依赖始终的。“无”,既是对“有”依赖一种舍弃,更是面向环境的一种适应性态度。借助环境,利用环境发挥自己,在牺牲固有优势的同时,却获得更为宽广的出路。甚至可以说,退一步,创造出“无”的状态,以暂时的劣势和失败换来新的转机。

我们每一个人要保持心灵的“无”,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富有。

分享者

黄丹

2017级MBA pc

2018-11-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