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余年》:人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天使之剑 2020-02-16

01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庆余年》,让我看到了读书的意义。

男主范闲饱读诗书,记忆力出众。穿越到古代的他,人生就像开了挂。

他借酒斗诗,唐诗宋词张口就来,一夜之间成为整个庆国的“诗神”,名声大震。

他默写《红楼梦》,书籍火爆了整个京都,一本书卖到8两银子,赚了一大笔钱。

他说:“我看过的每一个字,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记得丝毫不差,历历在目。”

诗词、书籍的美好,就在于它们不因历史的改变而褪色,永远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和震撼。

读书的作用,不一定在于功成名就,更重要的是让你获得内心的平静,拓展了见识和眼界。

就像作家亦舒说过:“人生所有烦恼会不多不少永远追随,但学识涵养可以使一个人更加理智冷静地分析处理这些难题。

深以为然。

02

我最喜欢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蒙冤入狱的安迪,有次被典狱长关禁闭一个月。

那是个暗无天日,只有老鼠作伴的地方,普通人连短短3天都难以忍受。

当安迪被释放出来后,狱友瑞德看着他说:“难以置信,你竟然挺过来了。”

安迪指着自己的脑袋回答:“有莫扎特陪着我。”

阅读、音乐、诗歌、艺术的作用,就在于此。

要拥有很多内在资源,才能不惧怕独处,才能在失意时忍受世界上所有的孤独和痛苦。

一本书就像一个精神的小宇宙,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慰藉。

记得英国作家毛姆写过一本书,叫《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看了这张照片,我才知道:

一个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大概就是给自己营造了一座避难所。

在书中可以暂时忘却世界中的痛苦,令生命被无限延长。

03

看过一句话:“全民族静下来,是一个国家深度思考的开始。

在以色列,周六是安息日。

商店、饭店、娱乐场所大都关闭,公交也停运,人们在家中静心祈祷、反思。

唯独读书、买书是被允许的,书店照样开,买书的人络绎不绝。

因为犹太人有句俗语: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

在他们看来,读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诗歌、文学、艺术如同水和粮食一样重要。

在犹太人家庭中,书柜一定要放在床头,而且,书损坏了一定要修补。

犹太人刚刚开始教孩子读书的时候,会放一罐蜂蜜在旁边。

孩子读一句书后,让他舔一口蜜,即“书中自有甜如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

而对比之下,去年中国的人均阅读量仅为7.99本。

这也就是为什么犹太民族的人口只占世界的0.2%,但却获得了近30%的诺贝尔奖。

我们总是用浮躁代替了思考,用焦虑代替了行动,却忘了,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们有过太多繁华的帝国,后来随着岁月慢慢湮没;

有过太多奢靡的物质,今天早已化为无形烟火;

有过胜利也有过屈辱,有过风光也有过卑微。

但最后留下来的,只有那些最伟大的精神。

所以我们应该阅读经典,只有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那些浩瀚如海的作品中最闪亮的存在。

这样,我们才会更平心静气地面对自己个人的挫败。

就更有了在这个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并存的世界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