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的审美焦虑

 假装懂艺术 2020-02-16

审美的三个维度



曾经认为,艺术审美会像游戏打怪一样晋级。然而,艺术审美是带有鲜明个性和偏好的,他并不会像科学那样不断进化,而是在经典与求新中循环往复与缓慢前行。艺术认知的三个维度:由初级的感受审美升级到理性审美,再回归到个性化的感性审美

韦广新  傣族少女/布面油画 120x150cm(在售)


每个人都会有初级的感受式审美,既包含有天性也有后天的文化熏陶;随着系统地理论学习和观念交流,会逐渐强化理性审美,但过于理性的审美是乏味的,失去了个人的灵性;所以,再度回归自我的内心,才是纯正的、带有温度的艺术审美体验。

郑伟松  写实风景/布面油画 60x80cm(在售)


(当对某些事有了一知半解的认知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到处“挑毛病”,这就是典型的理性阶段的“病症”;很多知名的画家到了暮年,出现了“稚拙的儿童画风”,这是感性审美的回归。)

感性七分 理性三分



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时代的艺术即是那一代的文化承载,也记录着一代人的情怀,文化更多的是感性的体验。最感性的一句表达:人人都说“文化是包容的”。但又多少人是真能包容不同文化的?

王柏松  卧龙山麓雪景/布面油画 80x300cm(在售)


理性就像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支点”,其左是感性,其右就是偏激。如何拿捏好这个度,这是一个心性的问题。保有一份对艺术的热爱,给他多一点的感性与自由的释放。不去过多苛求与评判,艺术的归艺术,名利场的归名利场。面对种种的审美焦虑,我们该如何处之?

感性七分,理性三分,才是欣赏艺术最享受的状态;投资收藏艺术,则反之。功利地追逐艺术,让人很疲惫。

帅鹰  纵横系列/综合材料 90x90cm(在售)


独立的艺术审美



艺术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很直接的感情抒发,每个人都会有。对待同一件艺术作品,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却过目不忘,刻骨铭心。

说艺术很难,并不是因为看不懂,有时甚至不需要你去看懂,特别是对于抽象画。而是难在建立起个人独立的艺术审美,既要熟知基础的理论和历史脉络,更多的是要有自己的感受与看法,这是一个很享受的体验,只可与有共鸣的人分享。

张锦龙  写生人体/布面油画 80x100cm(在售)


建立起独立的艺术审美,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不“先入为主”,直观地去欣赏和评价每一幅所见作品,会是很美妙的一种体验。



“点赞”是一份鼓励,“转发”是一份肯定!



子阳画廊 出品 | 原创精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