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匠精神”是留给智能机器人的;人文艺术依然是人类的自留地

 假装懂艺术 2020-02-16

“工匠精神”是指一种职业精神,它是一个人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敬业品质的综合体现。

近些年,大家所熟知的“工匠精神”,日本人践行得最好。他们一直保持着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而且代代相传,严守那份手艺,坚守对顾客的承诺,严控服务环节,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地经营着。全身心投入的这种“工匠精神”造就了日本产品在国际上的良好声誉。另外,“工匠精神”在日本并不限于手艺人,日本整体社会都具有这种工作精神。

曾经,工匠是与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职业,比如木匠、铁匠、石匠、篾匠等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朴素生活添彩。记得在小时候的九十年代,每次请匠人来家里干活,餐桌会端出一碗大块腊肉来招待,一般匠人只会夹一块,家里人一般是不舍得吃的,得留着下次继续招待,有时候爷爷没忍住吃了一块,还会被奶奶数落一顿。这一童年的小记忆,足以说明普通老百姓对匠人的敬重。

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而且,近二三十年,国人过于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可贵的“工匠精神”并没有多少人在坚守。

举个栗子



前段时间,马未都在自己的节目《观复嘟嘟》里讲,他想定制一批九宫壶,做九把不同的壶,高难度的制作工艺,中国人没人敢接活,结果找到四位日本制壶匠人,他们欣然答应。马爷定制了365套,马爷问需要多久?给的回复是十年,马爷这种注重品质的人都蒙圈了,十年,黄花菜都凉了,因为每道工序都是他们自己在做,不用任何帮手,最后“讨价还价”答应五年完成。高品质的手工产品,一定是需要足够时间和精力来打磨。

近一两年,身边的人都开始提“工匠精神”了,似乎嘴上不说“工匠精神”,产品就不够好。但这四个简单的字,似乎只是给了某些人自我感觉良好的推销词,他们并没有真正去践行“工匠精神”。一个杯子+“工匠精神”这个词+互联网销售,难道就是好产品了吗?虽然所有的“热点词”都沾边了,但认真去做产品的人又有多少?

现在,各行各业都对这个词极度渴望,但没有花太多功夫在产品上,多数人只是拿“工匠精神”来当遮羞布,或者赶时髦。这个词短时间内被滥用,说明中国到目前这个发展阶段,大家开始对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之前欠下的“质量债”的确太多太多,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这个涉及到所有人的人身安全,糟糕透了。

不要被表面的溢美之词所误导,做一件好产品,是需要始终如一的专注、执着的精神。这张浮夸风地提“工匠精神”,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要义,认真践行的人就更少。

“工匠精神”,这既是一个“即将过时”的名词,但又是我们在过去发展的二三十年,缺失的一个名词。因为,在可见的不久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完全会替代这种“工匠精神”,它们能完全按照程序化的精密设计运行,不掺假掺杂,也不偷工减料,始终如一,质量可靠。不认真的人,你的工作肯定率先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所取代;造假者,更是会被时代所淘汰。

但,不管人工智能取代工匠的时代,具体哪一天到来,我们当下还是得脚踏实地,充满热情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总是没错的。

最后,还是说回老本行,文化艺术行业。

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可能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也不要过于乐观。对于创作力不强的人,你得知道一点:纯粹的模仿能力,人工智能将比你强一万倍都不止。

对于文化艺术行业,要想成就出众,天赋应该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是,有人有点疑议。

再举个栗子


红星美凯龙CEO 车建新,在吴晓波的《十年二十人》采访里谈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他觉得“对于年轻人,没有天分,只有勤奋”,他觉得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通过勤奋,不断努力学习、训练,就能积累出这种“专业敏感”,成就出彩人生,

或许,他觉得年轻人有足够的可塑性和巨大的潜能,即使天资不够,通过后天的勤奋,只要积累出对专业的敏感性,也能基本达到有天赋的人轻松就实现的水准。(小编认为这种“专业敏感”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至关重要;要优秀,就必须训练出极强的“专业敏感”。

其实,目前可预知的人工智能,就是通过这种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学习、训练,从而实现标准化的流程操作,并且已经替代了一些普通工人的工作。


陈明华 海上佛光 80x100cm/布面油画

或许,人类最后也就只保有这一块感性的人文自留地了。感性的创造力,还是会光芒四射。那时,有艺术天赋的人,会更感性,更超越,想象力更丰富。

时下,做一个有底线、有情趣、知性的人;对于自己的状态,熬过也好,享受也好,每一天都只有24小时,世间的不确定性,让你并不确定会有多少天!

“点赞”是一份鼓励,“转发”是一份肯定!


子阳艺藏 出品 | 原创精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