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刘晓:技皮·术骨·匠心——漫谈“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

 linbnuhhu 2015-07-30


“数控机床这东西没什么神奇的,我招一个农民工,培养半年,照样可以操作。那么请问你,我要职业学校培养三年干什么?”

——一位企业老总的发问


1我们是该培养“工人”还是“匠人”?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术工人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因此,“工人”、“劳动者”似乎成了跟职业教育划上等号的字眼。工人起源于17世纪末期的英国,随着工业国家的出现,是伴随着工业大生产而产生的专门化的工作者。其特点正如电影《摩登时代》所描绘的那样,是某一个社会生产大体系上的一个具体分工的螺丝钉,他完成的是一个最具体的工作,参与到的仅是一个组织里的分工场景。在这种导向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逐步走向一个注重“成器”教育忽视“成人”的现实尴尬境遇。我们知道,无论何种教育,人都是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而教育总是担负着解放人、完善人、提升人、赋予人以人性素质的长远责任。一切教育,就其本性来说,都应该是面向未来的,当今时代明确地向教育提出了“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的任务。但是,当今的职业教育实践,都是以对“人”的忽视和“人”失落为特征的,长此下去,职业教育无非是把学生当成了技术的容器,试图使其将来成为实用技术的高级“机器人”。

如今,工业形态的变迁对技能的要求正在发生变化,在以往的工业社会,其社会生产的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的方式,决定了该时期的劳动者是以胜任一种岗位的技能或能力为要求。但如今随着工业形态的变迁,个人的职业生涯也随之改变,人们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多种多样的工作,转岗、转业、转行也是常态,社会形态结构和劳动与就业部门的变化必然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要求。基于此,如何提升公民适应社会、应对职业生涯挑战的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命题。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工作呈现了工作变化的速度日益加快,更多地依赖于从业人员的智能,工作岗位合并,工作范围拓宽,对工人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日益拓宽。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仅仅盯在就业这一基本要求上,而应更多关注学生将来通用能力的培养,现代的职业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世界,更应关注其工作世界与生活世界。即除了满足学生作为一个学习者在学校的学生生活,还应关注到学生将来作为一个职业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和作为一个社会人如何适应不同角色带来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职业教育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又具有教育本质的共性,也应是“成人”教育,即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促进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理智的与技术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匠人”,应当成为时代赋予我们职业教育所应有的历史责任。所谓“匠人”(或称“工匠”),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名词,特指有工艺专长的人。匠人这一群体的特点是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作坊,他对自己的工作的完成度极高,对最终的产品负有最终的责任和全部的热情。匠人的出现,是传统的具体分工的工作场景发生了变化,每一个人可以靠自己的手艺而不再是参与到一个大组织的分工当中才能释放自己的才华。

2为什么要重拾“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职业态度、使人们能顺利从事某种职业的教育活动,从这一角度来讲,“技艺授受”定当成为职业教育的本质。所谓“技艺”,是指“技巧性表演的才能”或“手艺”。我们认为“技艺授受”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即职业教育是由掌握一定技巧性的技术或手艺的教师将其掌握的技术、技艺授受给那些有比较明确的技术、技艺应用意向的学生,使其能够在社会的技术、技艺性的工作中就职,并且能够在这些职业中发展,其教学内容就是某种技艺。

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归根结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当教育产生之时,其中主要的部分,也即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劳动规则以及生产习惯部分,就是职业教育的萌芽,因此可以说,人类最早的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职业教育,换言之,教育的起源也就是职业教育的起源。这时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传授制造简单工具和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渔、猎、采撷的经验,以及一些劳动习惯、规则等,那时的教育,就是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来说,也就是最早的职业教育。随着历史的发展,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职业教育的这一特性在从古至今的职业教育中是明显的,永恒存在的,职业教育均以“技艺授受”为导向。封建社会及之前,职业教育主要以学徒制形式存在,它所要培养的是手工业和商业等技能型职业的从业管理人员。远古的百工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属于天子、诸侯、公卿等官府中的工奴。但初始时,如商代,称在屋下做工的罪人叫“宰”,即手工奴隶,用以生产各种手工业产品。百工的的技艺是父子传授的,但并不外传。当百工掌握了手工技艺的专门知识后,便率领、指导奴隶们生产劳动,这样在手工业作坊里就开始孕育出学徒制的教育形式。父子相传,世代相传,是百工教育的主要形式,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沿袭几千年,一直是古代技艺教育的主要特点。


【匠心独韵】 手工匠人一件工具的诞生


因此,重拾“工匠精神”,将其渗透于我们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之中,既遵循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有满足了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诉求。

3究竟何谓“工匠精神”?


谈到工匠精神,这并不是一个当前时代产生的新词,也并非舶来品,“工匠精神本身在中国就有。中国古代就有句话,叫做“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很好的给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意蕴。而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古今中外的观点诸多,在此我们不一一赘述,但是通过归纳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内涵体现在:

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5.敬畏、入魂,指的是“匠人”在工作时,将自己的“心意”和“魂魄”注入作品之中。

6.谦恭、自省,指的是“匠人”对做的事情并不吹嘘,实事求是。


独具匠心:史上最复杂的百达翡丽手表制造过程


回到我们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来,个人觉得所谓“工匠精神”落到每一个受教育者身上,我们所要为其赋予的主要是在获得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在中国的古代哲学里,对新手到专家的过度体现在三个境界,分别是“技”“艺”“道”。所谓“技”,是指手艺、本领,理解为拥有一技之长,这对一个手工业者所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就是赖以生存的“皮”。而所谓“艺”,古代包含方法、策略和知识、学习等意思,指才能,技能,技术,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细细琢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艺的审美,即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制成品的方法与过程;二是工艺的创造,即当劳动者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爱上这种劳动时,就能激发劳动者的无限创造力。而只有对“技”和“艺”有了体悟之后,经过自己的磨练,方可进入中国的古代哲学中所说的“道”的境界。魏源曾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其意思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因此,这也就到达了《庖丁解牛》的那种境界。

这个“道”,可以归结为我们所提倡的所谓“匠心”。什么才是真正的“匠心”?匠心,破开来就是“匠”和“心”二字。所谓匠,代表高技能,而所谓心,代表的是高素质。因此“匠心”指的就是既掌握高超的技术技能,同时兼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技术或技艺方面有着良好的创造性。匠心精神不仅是狭隘的手工业者,更代表一个时代的气质,鉴定、踏实、精益求精。因此,这里暗含着对职业精神、职业承诺、职业智慧的要求。

4“世界再嘈杂,匠心需沉静”



《致匠心》


回到现实中,当前的媒体对工匠精神的日益重视,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一种产品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关心。当前很多媒体和学者在诟病中国的企业家不具备工匠精神,对产品质量的不把关,对利益的过度追逐,急功近利等。其结果就是中国的产品始终距离世界一流存有差距。“中国制造与世界品牌的差距在于细节,而细节在哪里,我们谁也不知道”,这是我们经常在谈及中国制造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个对细节的忽略,恰恰是一种工匠精神的缺乏造成。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有工匠精神,中国今天就不是简单粗暴的中国制造,而是质造,质量的“质”。真正有一天,我们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一说到made in China,不再代表廉价、质量差,而是真正能够翘起大拇指,发自内心的去欣赏!

因此,我们强调工匠精神,但它绝不是一句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职业教育,就是应当从这一点抓起,注重培养学生的“匠心”,要让每一个人知道:

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渗透生命后的行为素养;

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技能养成习惯后的创新能力;

我们带给学生的不是人文本身,而是人文启蒙理性后的求真精神。


(此文中素材来自互联网,因排版限制,未一一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