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以持续性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久而久之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期临床症状归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病的范畴,其病因复杂,尤其与精神因素(忧思、恼怒等)关系密切,此外,禀赋不足,脏腑虚损,饮食劳倦等诸多因素,均可引起阴阳失调,气血紊乱,络道不畅,血脉瘀滞,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健康长寿,务比降低血压,使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甚为重要. 现将降压之法概述为十法,分述如下: 一、苦寒降压法:肝胆火旺,炎炎于上,气血沸腾,并走于脑髓,有头痛如裂,青筋怒张,面红耳赤,烦热易怒,大便硬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治宜清肝泻火,苦寒折逆,方用;三黄石膏汤、龙胆泻肝汤。药用黄芩、黄连,知母、生石膏,槐花、黄芩,茺蔚子、夏枯草,知母、黄柏等。 二调气降压法;按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有一息之不运,血有一息之不行之理,运用降气顺气之法,亦是降压的有效治法,方用旋复代赭石汤,常用药对;旋复花、代赭石,桔梗、枳实,杏仁、薤白,佛手、香橼等。 三、熄风降压法;适用于肝风内动,眩晕面赤,烦躁不宁,夜卧不安,治宜熄风降压,方用天麻钩藤饮,要用钩藤、天麻,槐花、菊花,羚羊角、水牛角等。 四、镇逆降压法;适用于肝阳元盛,血压甚高,头脑血管过于充盈诸证,治宜贝石重镇之品以引血下行,方用镇肝熄风汤等,药用紫贝齿、紫石英,青龙齿、紫贝齿,石决明、紫石英,生石决明、磁石,紫石英、磁石,紫石英、铁落,珍珠母、磁朱丸等。 五、化痰降压法;痰浊中阻,升降失常,眩晕头痛,头胀如裹,胸膈满闷,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和胃降浊,化痰降压,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十味温胆汤等,药用;半夏、竹茹,茯苓、白术,半夏、橘皮,远志、菖蒲,枳实、胆南星等。 六、滋阴降压法;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扰,血随气升,血压增高,治宜滋阴降压,方用知柏地黄汤,杞菊地黄汤。药对用;枸杞子、菊花,白蒺藜、沙苑子,女贞子、旱莲草,知母、黄柏,生熟地、砂仁,杜仲、怀牛膝等。 七、通便降压法;适用于实热内积,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腑行不畅,治宜通调腑气,泻热降压,方用承气汤,药对用;生川军、芒硝,瓜蒌、风化硝,枳实、厚朴,晚蚕砂、炒皂角子等。 八、利水降压法;适用于气血紊乱,久久不愈,以致水液代谢障碍,兼见下肢浮肿,治宜利水降压,方用真武汤、五苓散、二草丹。药对用;猪苓、茯苓,冬瓜皮、冬瓜子,车前子、车前草,车前草、旱莲草。赤茯苓、赤小豆等。 九、通络降压法;络脉以通为顺,高血压之人,多有络脉不活之症,俗云;久病入络即是明证,治宜通络降压,方用六藤煎等,药对用;钩藤、忍冬藤,海风藤、络石藤,青龙藤、鸡血藤,桑寄生、桑枝,丝瓜络、炮甲珠等。 十、活血祛瘀降压法;高血压晚期多有血脉瘀滞征象,治宜活血祛瘀降压,方用血府逐瘀汤等,药对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葛根,茺蔚子、夏枯草等。加减法;眩晕加白薇汤,(当归、党参、白薇、甘草);欲作中风者加天麻、钩藤、菊花、地龙;失眠证属心肾不交者加远志、菖蒲,酸枣仁、夜交藤。心悸心动过速者加朱砂、琥珀,珍珠母、紫石英,仙鹤草、卧蛋草。心前区疼痛者加檀香、降香,丹参、三七,蒲黄、五灵脂,蜈蚣、全蝎,乳香、没药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