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如何维持自己的权利,纵观历朝历代,有许多王朝的灭亡,它的背后都有着不属于军权的影子,或是后宫,或是外戚,又或是宦官,西汉成为了天下一等一霸主的汉朝,最后却被王莽篡汉,而后,东汉末期,身为末代君主的汉献帝,又受制于董卓,曹操等等诸侯之手中,唐朝末年,唐宣宗,唐武宗,唐文宗,等等,也都受制于宦官之手,可以说唐朝的灭亡,离不开宦官乱政的影子。 宋朝建立之后,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为加强君主的中央集权,做了许许多多的措施,首先,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重文轻武,并且守内虚外,将军队与将领来回调换,没有人有着固定的军队,致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另外,他在重要的事务机构中,设立了大量的官员,每个人的职能被更加的细化,权利也被进一步的削弱,从而在一些重要的事务机构中,他将文官,武官宦官全部设立,并且实现了交错任用的形式,使得宫朝两套班子相互配合,并相互制衡。 唐朝马政机构的变迁唐朝时期,与之其他朝代最为不同的,便是他设立的马政,以及对马政的重视程度,因为马实在是太重要了,唐朝时期,能够将周边游牧民族打得望风而逃,臣服唐朝,最基本的便是以骑兵对抗骑兵,源源不断的骑兵则是依托于先进的马政,而有了马,使得交通、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推动了唐朝的强盛,然而也正是因为对于马政的重视,导致马政的管理官员几次变迁,最终导致了宦官掌握马政,甚至到最后把持朝政的局面,致使唐朝灭亡。 1、唐初体系 唐朝初年的行政体系,是比较整齐,并且完整的,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并且使用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制,然而却并不是拥有绝对的权利,很大情况上来说,适用于他们相互制衡,以及从后世的史学家来看,在制度设计上,有许许多多的职能重复,以及冲突的,就比如六部之首的吏部,它主要作用于地方官的任免,然而,对于一些朝廷要员来说,还是要经过皇上的点头。 而吏部算得上是六部比较好的,至于刑部,他负责全国的大案要案处理,然而他却也不可能一家独大,如果皇上想要直接审理的话,他要靠边站,并且还会有大理寺,同他一起并行审理,至于礼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妥妥的清水衙门,礼部主要用于科举、祭天,外交等等,然而,在古代外交并没有多少作用,如果这个国家强大,那根本就不需要外交,许多的国家都会来巴结你。 而且即便是在唐朝,很多的外交也都是通过嫁女儿来实行的,而兵部也一样,军政主要掌握在皇帝手中,导致兵部并没有实际的权利,而户部掌管的是全天下的钱粮,所有的拨款都要从户部这里出,从而在六部之中,真正能够掌管权力的,只有吏部和户部。 唐朝初年,因为突厥时常来犯,需要大量的马匹来组建骑兵,所以对于养马的规模迅速的扩大,唐太宗上位初年,将马厂迁往陇右,并且派出大量的人推行马政,而后通过马政的干预,致使战马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唐朝时期,将四方国家全部收复,在这个时期,“检校陇右诸牧监使的官职被确立,名为群牧,由张万群担任,归中央直属领导。 2,武后到开元后 武后至开元时期,由于马政的重要,开始设立了专人负责马匹接收、管理、调配,闲厩使这一官职出现,到唐玄宗开元中期,掌管马政的官员终于变成了单一的马政首长,负责中央马政的决策以及地方马上的生产,这一时期,皇帝看出了马政的重要性,从而对于马政的控制权都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手中。 而那个时候,唐玄宗宠幸高力士,从而宦官开始登上了唐朝政治的舞台,在关于马政的使职体系内,有一部分的职位开始出现了宦官的身影,这个时候以宦官为主体的宫室系统,便开始成为了与朝廷重臣为主体的官僚体系相抗衡,宦官先是是掌握了马政,而后又一点一点的掌握了军事,财政,后勤等等等等,为唐王朝都灭亡埋下了伏笔。 五代时期到宋朝初期的马政机构对于唐代最重要的马政,也经历了由高官到君主,再到宦官的变迁,而这一连串的变迁,恰好将宦官推向了时代舞台的主体,宋朝建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解决。 1、飞龙使 飞龙院,是宋朝初期主要的马政机构,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继承了前朝的马政制度,设置左飞龙院以及右飞龙院,分别设立了两位飞龙史,用于掌管宋朝马政,同唐朝一样,宋朝初年,担任左右飞龙时的官员都是宦官。 2、宋太祖、宋太宗的主导宋朝,因为没有幽云16州,导致这个朝代在对外战争上基本上是屡战屡败,而宋太祖去世后,宋太宗为了解决这一痛点,便大肆发展马政,并且亲自主导,这个时候,担任马政官员的主要部分依然是宦官以及武将,然而,宋太宗在没有想到具体解决方式之前,对这些宦官一直都是采用威慑的态度,那就是经常找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将这些宦官清洗一遍,加大官员的流动性。 在宋朝初年,对于马政方面的措施,一直都是持续的扩大,马匹生产,并且在宫中设置养马的地点,同时,武器库以及军需库,也都是在京城中,设置地点离皇宫不远,因为只有将这些宝贝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才放心,虽然宋朝初年,对于马政的措施进行了一些整改,然而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宦官管理马上的局面,《长编》卷二一, 太平兴国五年(980)正月壬午条曾记载:国初,但有左、右飞龙二院,以左、右飞龙使各二人分掌之。 群马司交错任用宋真宗,有人称他是北宋颇为软弱的一位皇帝,也有人称他是最会做生意的一位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宋真宗时期,宋朝与西夏和战,并且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而这两次盟约都是在宋朝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签订的,从而,有人批判宋真宗,说他太过于软弱,即便存在着巨大的优势,可依旧要选择偏安,牺牲本国的利益来换取和平。 但也有人说,宋真宗是一个特会做生意的皇帝,因为从条约的签订上看,是北宋向辽、西夏送去大量的物资以及赔款,然而要知道,打仗最废的便是钱,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即便是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打仗所耗费的财产依旧是巨大的,而宋真宗选择了一个至少能够保证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方式,那就是议和。 用着每年少量的钱,能够节省掉一大批军费的支出,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从而对于宋真宗来说,历史对待的情况都是褒贬不一的,而同样宋真宗担任皇帝期间继续马政的拓展,他在全国共设立了14处群马司,也就是将诸州的马政,改编成为一个统一管理的,机构叫座群牧司。 1、群马司 为什么要建立群马司呢?首先,马政的重要性被历代君主所看重,从而,对于马政开始不断的扩大,在古时候,中原政权与之少数民族政权对决中,唯一的难点,就是没有骑兵,战斗力不足,宋朝时期,这一弊端更为严重,加之没有幽云16州的天险,致使宋朝的战斗力更弱。 从而,发展骑兵成为了他们的重要举措之一,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扩大,对于这些分散的马政关系的处理,渐渐的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是抓不住,从而,设立了群马司,作为一个统一管理马政的中枢机构,群马思的设立,终于保证了马政的大权牢牢把握在皇帝的手中,并且名义上受枢密院节制。 2、交错任用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宋真宗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皇帝,同样,也将宋朝对于官员一并的主旨,交错任用推行到了极致,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宋真宗时期,群马司是新设立的机构,那么,究竟这个马政机构是应该继续归宦官系统,还是归朝中的大臣们掌管呢?于是,他在群牧司内部增设了一个层级,并将这个层级分为文官、宦官、武官三个层级。 这三个层级都能够掌管这个群马司,而宋朝时期,重文轻武,从而武官只是一个摆设,群马思就落在了宦官以及文官的掌握之中,为了避免文官的悠悠之口,从而,他下的指令是明面上,群马司由外朝掌管,然而,真正的权力,把持在文官和宦官两个统治集团的手中,每个统治集团各执一半,互相挟持,交错任用,互相制衡,同样,皇帝也在积极地选拔属于自己的心腹。 这一点,从《长编》卷四七,咸平三年九月庚寅条记载可以看出书上是这样说的:始置群牧司,命枢密直学士陈尧叟为制置使,马政旧皆骐骥两院监官专之,于是内外厩牧之事,自骐骥院而下,悉听命于群牧司也。书中的陈尧叟就是被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实干派精英,每当有这样的人入朝,皇帝就会将他安排进群马司。 开始一点点的分化宦官以及文官们的权利,最终,牢牢的把持在自己的手中,而后,北宋的历代皇帝对群牧司的管理虽然都会经过大致的转移以及分化等等,然而,宋真宗所设下的结构一直没有变,被后世所采用坚持的任用了下来。 马政作为政策之一体现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核心的原因宋朝,虽然是继唐朝之后的另一个中原政权,然而,除了经济之外,可以实事求是的说,它没有任何一个方面能够与唐朝相比、与唐朝相提并论,然而,马政问题困扰唐朝,却依旧困扰着宋朝,究竟应该怎样管理马政?历经唐朝后期的几位中兴之主,再加上宋朝有名的两位皇帝,宋太祖,宋太宗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宋真宗虽然依旧没能解决,然而他却提出了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将马政从各个管理系统所择出来,将它成为一个类似于六部、大理寺等外朝的官僚机构,然而,他依旧是由宦官所掌管,之后再其上设置一个专门管理它的机构,这个机构呢?一半由宦官掌管,一半由文官所掌管,并且定期更换,交错任用,使得彼此都不熟悉彼此的职能,以及为人,不敢轻易造次,并且地方的行政机构依旧有权能够监视。 1、交错任用的实现 那么交错任用是怎样实现的呢?他又对当时的朝廷起了怎样的重要意义呢?可以说交错一任用就像是一条锁链,将宦官与文官这两个和毫无相关的官员群体连成了一起,而还有一点,则是没有权利的武官以及皇帝自己做提拔的心腹文官,放在它们两者中间,从而他们原有的格局没有改变,可新的机构,却将她们涵盖其中,使得他们彼此不熟悉,避免了它们相互勾结,威胁皇权,也避免了他们内斗,造成国家内耗严重,达到了一种极为平衡的点。 2、原则细化 另外一点,就是原则细化,这点类似于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就拿国家的三省六部来举例,如果一个人主管着户部和吏部,那无疑他会是除皇帝之外最有权势的人,因为他有着一般官员的任命以及国家的财政大权,可若是将他的职能分化下去,派一个人执掌户部,那么原本能够掌管的权利就大大缩小了,一个人的权利变成了两个人。 而这两个人分管两个最重要的权利,再派出另外的两个人继续分化他们的权利,这样就能够使得他们在决策方面上不能一家独大,避免了其不轨之心,之后再一点一点的分化下去,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权利被大大的限制在了一个方框内,可又没有办法反抗,就是靠着这两种举措,宋朝没有造成乱政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