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荆州百姓的利益角度看,关羽为何会大意失荆州?

 今古言堂 2020-02-16

说起关羽失荆州,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说法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至于关羽大意的原因,通常都认为是他骄傲自大、看不起东吴所导致。

比如,关羽在镇守荆州时,曾公开拒绝孙权的联姻请求,还侮骂孙权的使者,说出“吾虎女岂配犬子”的伤人话;后来在关羽领兵出征时,南郡太守麋芳(刘备的小舅子)因督办粮草军需不力,关羽又放话出来要惩罚他,这直接导致后来麋芳因害怕而被孙权诱降。

再后来,关羽又被陆逊的一封吹捧书信所麻痹,因此丧失对东吴的警惕,竟然把留守后方、用于提防东吴的军队全部调至前线对付曹操,结果导致吕蒙白衣渡江,成功偷袭了荆州。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曹操、徐晃、吕蒙,甚至刘备和诸葛亮也都有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些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在我看来,荆州丢失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大人物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荆州广大百姓们的选择。

因为,许多时候,一场战争可以决定一片地区的命运,主要就是因为这片地区的广大百姓,对侵略者、叛乱者没有强烈的排斥心理,甚至还报以一种欢迎的态度。在这种背景下,侵略者、叛乱者只要取得一场军事胜利,马上就可以对这片地区传檄而定。相反,这片地区的统治者只要有一个明显失误,就可能面临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从这层意义上说,吕蒙通过一场偷袭,就能够迅速席卷关羽控制下的荆州三郡(南郡、零陵和武陵),这本身就意味着当地的百姓们,大都支持他夺取荆州。失去这种背景,荆州三郡肯定会涌现各种各样的反抗行动。

所以在我看来,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事件中,广大生活在荆州的百姓,他们并不是整个事件的旁观者和被动接受者,而是整个事件的真正推动者。因此,这里我就从荆州广大百姓们的利益角度来谈一谈,威震华夏的关羽为何会大意失荆州。

关羽失荆州的背景分析:

说起关羽失荆州,必然离不开樊城之战;而说起樊城之战,自然就不得不提到关羽北伐。那么,关羽一直在荆州呆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心血来潮要北伐呢?史书上对此都说得非常含蓄,比如在《三国志》中只有这样一段记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

在这段记载中,我们很难看出关羽北伐的真正原因,因此很多人甚至怀疑,关羽北伐是他擅自行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刘备一直在成都没有任何动静。所以,如果我们想弄清楚关羽北伐的真正原因,就只能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探究。

据史书上记载,关羽北伐,是在公元219年7月刘备称汉中王之后,而在这之前的两个月,发生的事件是曹操率军从汉中战场退回长安,此后曹操就一直坐镇在长安。再后来,等到关羽水淹七军后不久,曹操才从长安返回洛阳,接着等到11月份,关羽就兵败被杀。

其实,从这一系列历史事件中,我们大约就可以推出,关羽为什么会独自北伐。那就是,曹操从汉中战场撤退后,并没有选择离开西北地区,而是亲自坐镇在长安。曹操的这一行为,这对于刘备来说,显然是一种很大的威胁。

因为,曹操一直停留在长安,意味着他随时有可能再次杀回汉中,在这种背景下,刘备自然无法安心巩固他对汉中的统治,所以刘备必须想办法,让曹操尽快离开西北地区。

于是,刘备就选择在汉中称王,意思就是告诉曹操,汉中已经是我的领地,你就不要再打汉中的注意。接着,刘备又让关羽率军进攻樊城,在荆州地区给曹操施加一些压力,逼曹操赶紧从西北撤出,否则他的襄樊一线就有可能出事。

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关羽水淹七军,曹操终于不敢再继续呆在西北了,于是他赶忙从长安返回洛阳,开始全力对付关羽。从这层意义上说,关羽最初北伐的原因,就是在襄樊战场给曹操施加压力,迫使曹操退出西北。只不过后来机缘巧合,关羽在襄樊战场上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于是刘备集团便想着扩大战果,结果最终酿成悲剧。

关羽北伐对荆州百姓的影响:

在不知道后来的结果之前,关羽北伐,对于蜀汉政府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

因为,往小的说,它是在执行战略牵制的任务,逼曹操将战略重心从西北转移到荆襄一线,这有利于解蜀汉政府在汉中的压力。往大的说,随着关羽北伐的不断胜利,蜀汉政府的实力和地盘都因此在不断扩大。

问题是,随着关羽北伐的不断深入,广大生活在荆州的百姓与蜀汉政府之间的矛盾,开始变得越来越尖锐和不可调和,于是在关键时刻,他们选择集体背叛蜀汉,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身亡。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自刘备占据荆州以来,广大荆州百姓并没有迎来修生养息的好日子,相反他们一直在为刘备集团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支持。

最初,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后,荆州曾在刘表的统治下,度过了十八年的平和时光。虽然,这十八年的和平,并不意味着荆州没有战事,但至少在这段时间里,荆州的绝大多数百姓,上至豪门大族,下至小老百姓,大都在以刘表为核心的领导下,最大程度地维护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局外人看来,刘表的这种行为,自然是胸无大志的表现,问题是,站在广大荆州百姓的角度来看,却显然是另外一回事。因为,绝大多数百姓们所希望的,无外乎是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可以得到保全,自己和家人可以安居乐业的生活,自己的既得利益能够保住。

然而,等到刘备占据荆州后,荆州的和平就变得无法持续,因为它从此需要给刘备集团源源不断地“输血”。最简单而言,刘备先是同孙权抢地盘,后来又进攻益州和汉中。在这个过程中,荆州作为刘备的大后方,不可避免要为刘备提供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这其中的消耗,必然是巨大的。

在这种背景下,荆州的广大百姓们,一方面需要节衣缩食过日子,另一方面还需要把家中多余的钱粮、甚至男丁送上前线,支援刘备的开疆拓土大业。这种行为不断持续下去,荆州的百姓们,不管是豪门大族也好,还是小老百姓也好,肯定都会在心中滋生不满情绪。

当然,对于荆州百姓的这种反应,刘备显然是明白的。所以刘备在入川后,特意把黄忠提到五虎上将的高度,还让魏延当了汉中太守。刘备这种举动的潜在含义,就是告诉荆州百姓,大家的眼光不要只盯着荆州这点小地方,只要愿意跟着我打天下,肯定会有更辉煌的前途。

虽然,刘备的这个大饼画得非常诱人,但这一切对绝大多数荆州百姓来说,显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关羽等人为刘备鞍前马后,将来必然可以拜将封侯、功成名就。问题是,荆州广大的百姓们,显然不可能有这种机会。

因此,随着刘备持续不断的让荆州输血,荆州百姓和刘备集团之间的矛盾,自然是越来越大。

第二,关羽北伐,让荆州变成孙权、刘备和曹操三家斗争的第一线,加深了荆州百姓的不满情绪。

在刘备攻取益州和汉中后,荆州非但没有缓口气,反而负担更加重了。因为,此前它只需承担后勤上的责任即可;可现在呢,因为关羽北伐,荆州又多了一个战略牵制的任务,开始主动进攻曹操。

后来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站在关羽的角度,自然是好消息,因为,乐观来看,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战果,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至于站在刘备和诸葛亮的角度,自然也是乐见其成,因为,乐观的去看,关羽再加把劲,就有可能会席卷中原。

问题是,站在广大荆州百姓的角度来看,这实在很难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关羽北伐中原能否成功,显然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想当年,吕布、袁绍、袁术等枭雄想逐鹿中原,结果都铩羽而归,现在就关羽的那点家底,真的能席卷中原吗?这实在让人怀疑。

更关键是,不管关羽北伐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经历漫长而艰苦的战争,这期间需要调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绝不是仨瓜俩枣能打发的,到时荆州百姓们必然要来几轮大出血才行。

在这种背景下,即便将来北伐成功,结果无非是刘备当皇帝,而荆州作为最大的买单者,不说十室九空,恐怕至少一大半青壮年会死于战场之上。大家觉得,为了刘备能当上皇帝,你和你的家人都因此死于非命,这样的胜利,对你有吸引力吗?

更不用说,如果将来北伐失败,荆州百姓就直接是人财两空,换做你是生活在荆州的百姓,不管你是豪门大族,还是小老百姓,你真愿意这样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当关羽表露出想要继续扩大战果打的意图时,荆州百姓对刘备的蜀汉政府,自然是愈发的不满。

第三,关羽北伐,让刘备集团对荆州的控制力变得非常薄弱,荆州百姓得以实现串联。

对于刘备的蜀汉政府来说,如果它们在荆州的统治非常稳固,那荆州百姓虽然有情绪,也只能放到心里。问题是,当初刘备率军大举入川时,将自己的嫡系班底大都带入川中,只留下关羽独守荆州,这本身就会大大削弱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影响力。

虽然,关羽在镇守荆州期间,也会重用一批愿意追随蜀汉的荆州人士,以此来巩固对荆州的统治,问题时,等到关羽北伐时,他肯定会优先把自己最得力、最可靠的人手带在身边,因为曹操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关羽需要全力以赴才行。

这样一来,既然关羽把他最得力、最信任的人都带在身边,那也就意味着,后方有大量不怎么支持他的人,这些人虽然平时不敢言,但一旦找到机会,就很容易跟着起哄。事实上,后来麋芳无法完成供给军资的任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荆州百姓都不希望被卷得太深,所以在征调物资方面各种敷衍或不配合。

然而,关羽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仍然在雄心勃勃地准备下一场战事。当然,关羽考虑不到的事情,远在成都的刘备和诸葛亮就更加考虑不到。

因为,在益州和汉中的日子,关羽始终源源不断地送来支援,而伴随这些支援的,必然是大大小小的利好消息,总而言之,我在东线一切顺利,荆州人民都积极拥护蜀汉政府的统治。

站在刘备和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关羽的说法似乎没有错。因为,这几年来荆州形势确实大好,不仅成了可靠的大后方,而且还在西线需要牵制时,组织起强有力的攻势,还击败了庞德、于禁的重兵,打出了威震华夏的大胜利。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关羽的说法都相当可信。

在这种背景下,关羽也好,刘备和诸葛亮也好,肯定都对前途充满了乐观,所以关羽才不惜把留守后方、用于提防东吴的军队全部调至前线对付曹操,与此对应的,便是荆州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被征调到前线。

关羽的这种行为,自然严重损害了荆州百姓的既得利益,加上此时愿意积极支持关羽工作的人大都在前线。于是后方的这些荆州百姓,当他们内心的怨言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就会开始进行各种串联。

第四,关羽北伐,让荆州改投孙权的呼声,不可遏制的漫延开来。

当越来越多的荆州百姓实现串联后,让荆州改投孙权的呼声,就开始不可遏制的蔓延开来。因为,在关羽北伐的这段时间,孙权肯定没有在一旁打酱油,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对荆州百姓进行渗透和策反,在暗中做着他的统战工作。

事实上,孙权后来能够席卷荆州的王牌,就是他在荆州的统战工作,早已紧锣密鼓地布置到位,荆州的绝大多数百姓,都愿意支持他夺回荆州。所以等到吕蒙偷袭江陵时,南郡、零陵和武陵三郡几乎是兵不血刃被席卷,就连刘备的小舅子麋芳也只能顺应这股潮流,否则他恐怕当场就会被手下人给火并掉。于是乎,蜀汉控制下的荆州,瞬间变成东吴的地盘。

失去这个前提,孙权仅靠偷袭江陵,肯定会输得一塌糊涂。因为,如果广大荆州百姓都不支持孙权占据荆州,孙权即便偷袭江陵成功,南郡、零陵和武陵三郡人民的反抗也会此起彼伏,到时等到关羽大军从前线回来后,孙权就只能围绕江陵和关羽展开大火并,到时不论他们谁胜谁负,曹操都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羽之所以敢把后方用于提防东吴的军队全部调至前线,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而绝不是被陆逊的一封吹捧书信所蒙蔽。

换而言之,在关羽看来,孙权即便能偷袭成功,也不代表着他能迅速够席卷荆州,这样孙权就很容易陷入战争的泥潭之中,最后白白便宜曹操而已,这完全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甚至而言,后来曹操得知孙权偷袭江陵后,故意放关羽回去,就是希望出现这种局面。

问题是,孙权在荆州的统战工作,做得实在太出色,广大的荆州百姓,都愿意站在孙权这边。所以孙权在席卷荆州的过程中,自然就是势如破竹。于是,关羽从如日中天之际,突然变成了丧家之犬,只能率领几十人跑路;而曹操呢,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荆州被孙权收入囊中。

总结

综上所述,所谓大意失荆州,绝不是关羽对东吴大意,而是关羽对荆州百姓太大意,忽略了他们的利益诉求,所以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集体背叛,于是关羽的后方瞬间被席卷,他手下的精兵强将也瞬间溃散一空,于是短短一个月不到,关羽就从巅峰走向了末路。

当然,关羽没有考虑到荆州百姓的利益诉求,也未必就是他想不到,而是他即便想到,也无法去照顾。因为,作为一个在外统兵的将领,必然要以大本营的利益为重。否则,如果关羽处处考虑荆州百姓的利益,那当刘备需要关羽牺牲部分荆州利益时,关羽岂不是要各种讨价还价。如果是这种情况,刘备还能对关羽放心吗?

从这层意义上说,当关羽处处以荆州百姓的利益诉求为重时,也就意味着他和刘备开始走向分裂!所以对于关羽来说,荆州百姓的利益诉求,就不是他该优先考虑的事情,而是刘备该考虑的事情。问题是,当关羽在襄樊战场打出了威震华夏的大胜仗后,刘备如果让关羽收手,这同宋高宗给岳飞十二道金牌有什么区别?

如果是这种结果,后世人在谈起这段历史时,恐怕又会各种感慨,总而言之,蜀汉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就是因为刘备鼠目寸光,猜忌武圣关羽,害怕他功高盖主,所以逼得他撤军,白白错失了这样一个好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刘备甚至诸葛亮,恐怕就是这样想的,他们不愿意错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也就不会阻止关羽继续扩大战果。对于荆州百姓来说,既然蜀汉政府选择不顾他们的利益诉求,那大家就只好集体反水,选择改换门庭投奔孙权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