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称“小汉口、钱窝窝”的蜀河,汉江上最具原生态气息的古镇!

 成博士旅游频道 2020-02-16

蜀河古镇位于旬阳县城以东53公里汉江与蜀河交汇处,

自古以来是汉江黄金水道上的水陆码头。


除了本文的文字和图片,

这篇推文最有价值的是4分钟的航拍视频。

强烈建议点击观看。

西周建立之初,周武王封藩屏周时,

封蜀国于河南南阳以北,

蜀国迫于楚国扩张,率民西迁,

曾在此停留,故取名蜀河。

1700多年前的西晋太康元年在此置兴晋县,

时属魏兴郡(今安康市)。

    1949年洵阳县政府由蜀河镇迁往新县城,

1956年5月,正式改名为蜀河镇。

明清以来,蜀河镇商贾云集,

被誉为 “小汉口”,“钱窝窝” 。

之所以拥有发达的航运文化,

主要是因为古镇南边的这条汉江。

在中国河流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叫做:

江、河、淮、汉。

江自然是长江,河是黄河;

淮指的是淮河,汉说的是汉江。

汉江,是一条沟通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河流。

历史上航运文化非常发达。

在没有公路、高速、高铁的时代,

汉江航运是荆襄地区与巴蜀秦地沟通的主要交通方式。

沿途形成了诸多水运码头。

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在大部分已经消失了。

而蜀河古镇,是少有的保存比较完整的汉江古镇。

那么,蜀河古镇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北依秦岭,南傍巴山,

东有蜀河,南有汉江。

山水环绕,是汉江流域山水风光的代表。

它是汉江黄金水道大码头,航运文化的代表。

可惜古码头没能保存下来,

今天在船帮会馆(杨泗庙),

还能依稀看到航运文化的辉煌。

杨泗是南宋农民起义首领杨么,

传说他投湖未死而被视为水神,

在当地广受经常往来于水上的船帮会馆的尊崇,

杨泗庙成为汉水水路商贸往来的重要交流地。

蜀河古镇东西宽160米,南北长735米,

规模虽然不是很大,

然而三纵五横的街巷格局保存完好。

街巷大多数很窄,下面图中称作“中街”,

以前是属于比较宽阔的马路了。

由于古镇依山而建,横线有不少是石板台阶路,

非常具有陕南特色。

古镇内共有102座传统历史建筑。

它们能够反映蜀河古镇传统建筑的

布局特征、建筑技术、艺术特色及历史文化内涵。

老字号如“和庆裕”。

明清的当铺旧址,

现在古镇唯一的四合院民宿“弘道客栈”。


小编非常喜欢他家的这个木床。

还有非常多的古建筑,

如民国时候的“蜀河电报局”,

以及不知名人物留下了的老院子。

这是本人拍下的古镇建筑。


有三处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

杨泗庙、黄州馆、蜀河石堡、清真寺。

杨泗庙为清代湖北“黄帮”会馆,

即黄州籍客商建造,原名“黄州帝主宫”。

是蜀河古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

杨泗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蜀河镇“船帮”会馆。

回民聚集区有个清真寺,

是古建筑的精华。

当地有“杨泗庙一朵花,黄州馆赛过它,

清真寺是花中之花”的说法。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民国四年(1915年)扩建。

除了建筑文化,

蜀河还有一个旅游者非常欢迎的餐饮体验,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河八大件”。

八大件指的是当地的正式筵席,

八个凉菜,八个热菜。

先不说有什么菜,

光是菜的摆放就很有讲究。

上青下白,左红右绿,四角荤菜。

八个凉菜,荤素各半;

八个热菜,四汤四菜。

荤素搭配合理,健康均衡。

第一道“墨鱼粉丝汤”,因墨鱼头大,寓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道“粉蒸肉”,喻美好生活蒸蒸日上;

第三道“清蒸鸡块汤”,隐含吉祥如意;

第四道“红烧汉江鱼”,意为日子红火、连年有余;

第五道“豆腐丸子汤”,表示腹中有文章;

第六道“莲菜合子”,取和气致祥之意;

第七道“酸辣肚片”代指宽宏大度;

第八道“清蒸羊排”,祝福客人发大财。

主食为米饭,上六个坐碗、一个汤。

六个坐碗:“墩子”、“片子”、“酥肉”、“肉圆子”,

根据季节配上两个清淡爽口的时蔬,

寓六六大顺,四个肉菜指四季平安。

蜀河因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陕西文化旅游名镇等。

蜀河古镇目前还没有深度旅游开发,

因此属于比较原生态的古镇。

在这里,没有喧嚣嘈杂的游客,

没有坑蒙拐骗的过度商业化,

还能看到一个原汁原味接地气的汉江古镇,

下面这些打铁匠、现场杀羊、蒸包子、炸麻花的图片,

相信城市里已经很少见到了。

欢迎来蜀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