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陕西旅游研究院应学校扶贫办要求,前往镇坪县城关镇白坪村进行调研。经过四天走访和实地考察,与村上主要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上编制白坪村旅游扶贫规划。 现将本人关于白坪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考分享出来(只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团队),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把脉,共同推进贫困山区扶贫事业的发展。 1镇坪县和白坪村基本状况 镇坪位于陕西的最南端,大巴山北麓。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接壤,南与重庆市巫溪县、城口县毗邻,西北与本省平利县连界。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一脚踏三省”之称,鸡心岭为陕、渝、鄂交界点,也是中国版图的“自然国心”,故享有“国心之县”的美誉。境内山冈连绵,峰岭叠嶂,大巴山主脊横亘县境南部,南江河纵贯南北,将全县切割为东西两半,形成“两山夹一谷”的地貌。 镇坪县城距离安康市170公里,距离省会城市西安400公里。南距重庆500公里。 下图蓝色虚线区域为镇坪县 白坪村基本情况 白坪村由原白坪村、青坪村合并而成,位于县城以北,平镇(平利--镇坪)省道上,距离县城21公里。有耕地1269亩,林地31968亩,森林覆盖率96%。全村有238户807人,其中2016年在册贫困户60户142人。 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劳务,年均劳务输出200人,占收入的80%。在家乡的群众有种植或养殖土蜂、魔芋、土鸡、山羊等。 2镇坪(白坪)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白坪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其实就是整个镇坪,乃至整个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 简单地说,以镇坪的土地和区位条件,在过去自然经济状态下,能勉强满足人们吃饭需求,仅此而已。要想进一步发展经济,很难。 农业,主要在于土地资源的限制。从八十年代开始,一届届政府动员农民种核桃、栗子、桃子、橘子等各种经济作物,然而收效甚微。主要制约正是土地。在关中平原上,一户几十亩土地很普遍,而在镇坪根本不可能。当前已经不可能再新增任何种植土地,所以发展农业解决不了当地可持续发展问题。 工业,包括加工业,也不可能。且不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造成破坏,单运输成本,就足以让大部分企业失去优势。政府对环境的认识始终是清醒的,工业之路不可行。 在认识到这两条路径无法承担发展重任以后,当地人只好踏上火车,去外地开始打工生涯。无论如何,务工的收入高于家乡经营土地。其实如果家乡有好的营生,谁也不愿意远走他乡。 在很多年,这个困境一直困扰着镇坪这样的山区。 这种经济社会发展困境在最近几年有了变动的可能。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逐渐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 简单地说,服务经济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通过提供服务产品,能够带动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到的五大幸福产业,是未来许多落后地区的可选路径。五大幸福产业包括: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 ,是未来最热门的产业领域。 过去在工业发展阶段,像镇坪这样的地区,不具有任何优势。然而到幸福产业时代,镇坪所拥有的优质生态环境、自然山水、空气质量,一下子就成为优势资源。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山区县域,在前些年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了经济的腾飞。比如汉中的留坝,安康的岚皋,商洛的柞水。 然而还是没有镇坪,为什么? 因为区位条件,交通可进入性差很多。 具有一流的资源,但是市场区位并不好。在镇坪周边几百公里范围内,没有大型城市。距离周边的几个大城市西安、重庆、武汉都非常远。而这些大城市拥有的人口、财富,是产生旅游需求的主要地区。 根据我们实地体验,从西安开车前往镇坪,需要7-8小时。这意味着周末如果有西安人(上班族)想来镇坪度假,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成本太高。 这种交通劣势随着2年后高速通车,将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所以镇坪全县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机遇。 3白坪旅游调研的基本认识 通过对白坪村的走访和调研,行成了几点初步认识。 第一,白坪没有适合开发为景区的优质旅游资源。在镇坪全域旅游规划中,白坪没有进入盘子。由此可以看出,白坪没有资源禀赋较高的旅游资源。如果有,以白坪村的交通条件,至少在全县旅游规划占据一定地位。从镇坪全域旅游规划来看,诸如飞渡峡、鸡心岭、南江湖这些是重点打造的景区,而美丽乡村、旅游小镇名录里,白坪也未能进入。 所以白坪固然是一个自然风景优美,空气质量清新的村落,但这个优势是从外部视角来说的,从镇坪全县来看,几乎所有的村子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第二,白坪的森林土特产非常丰富。因为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出产很多山货,板栗、核桃、土蜂蜜、中草药、猕猴桃、腊肉、魔芋.......如果放到西安市场上,市场价值非常高。但是由于运输成本高,加上当地淳朴的村民不太会做营销、炒作,所以打不开市场。 第三,白坪村有一个集中居住区域,叫做青坪,是未来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青坪位于南江河东岸,从西岸的道路上远眺,风格统一的村落、错落的梯田,能引起很多游客的注意。村落里还零散分布着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石板房。如果进行改造,作为高端民宿是有可行性的。 第四,白坪位于镇坪和平利、安康的交通要道, 交通条件相对比较好。 4白坪旅游发展的思路 基于以上认识,白坪村旅游发展,必须融入镇坪全域旅游发展的大局,以及南江湖旅游开发的大局。 如果镇坪旅游做起来了,白坪搭上这台列车,或许有机会借势。当然,全县很多村子都想搭这趟列车,就看谁能抓住机会了。 先天的资源禀赋并非旅游发展的决定条件。重要的还是针对市场,提供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如果镇坪旅游无法突破,白坪这样的村庄也很难实现飞跃。 白坪的旅游产品主题,必须结合镇坪全县的战略。据了解,镇坪全域旅游规划提出的功能定位是:休闲度假、养生康体、文化体验。要把镇坪打造成“秦巴山水国际休闲度假胜地、中国最佳原生态体验旅游县、中国国心旅游目的地”等。 此外白坪距离镇坪重点打造的南江湖景区只有2公里,所以必须考虑,成为南江湖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南江湖景区提出打造“陕南中医药养生示范项目”,白坪村要考虑承担一定的服务功能。 考虑到镇坪全域旅游和南江湖景区两个战略框架,结合白坪村资源禀赋,旅游发展方向就比较明确了。 白坪可以不做旅游景区,但一定要做成镇坪县,以及南江湖景区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常住旅游市场 镇坪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非常有限,再加上距离客源市场比较远,不适合做大众性观光、周末农家乐市场。 镇坪适合发展和养老、健康、旅游结合在一起的产品。比如中老年常住市场(常年居住或暑期避暑)、康体医药养生(主要也是常住)、中小学暑期夏令营等逗留时间较长的旅游产品。 但是从一开始,全县就要注意产品同质性问题。千万不能全县各村一窝蜂搞成一个模样。 比如低档的农家乐,四处开花。白坪不能做成那样。 可以以青坪片区为基础,重点发展中老年康体养生、休闲避暑的常住旅游市场。 主题建筑更要特点突出,庭院美化绿化要下大力气,研究主题建筑怎么与乡村文化紧密融合。能设计新型房子最好,不能设计新房子,保证干净卫生、舒适安全。 原有的古民居,可以利用起来,改造为度假型小院。房前屋后可以进行小片划分,出租给常住游客用于农事体验。 当然,白坪能否吸引长住客人,还取决于镇坪县的配套设施,比如医疗。如果这些跟不上,年龄大一点的不敢来长住。 农耕文化体验 利用原有梯田,种植多种类型的作物,打造一个农耕文明体验地。可以和旅行社、学校建立关系,发展青少年研学旅行。让青少年参与种植过程,体验农耕文化,并学习自然、植物等相关知识。 当然,梯田的植被必须考虑不同季节的观赏性。比如油菜、桃花。尽量让游客四季都能观赏到美丽的大地景观。在河对岸就有停车、拍照、逗留的愿望。 交通道路上要营造农耕文化的氛围,比如原有的生产农具,可以作为装饰物,展示在道路两旁。 打造一个主题餐饮品牌 无论旅游者常住还是短暂逗留,开发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餐饮都是必须的。 餐饮产品必须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围绕某个核心产品,形成主题。 比如腊肉宴。 虽然镇坪全县都能做腊肉,但还没有哪个村把这个品牌打造出来。 可以借鉴安康茨沟的“豆腐宴”,打造一个腊肉宴。如果嫌腊肉宴太腻,可以搞一个粗粮宴。 镇坪旅游土特产交易中心 发挥土特产优势,整合各种类型森林土特产,形成镇坪最大的旅游纪念品交易中心。 只要有人气,让旅游者把土特产带走,要比开淘宝店把这些特产运输到山外面更划算。 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 因为镇坪目前没有形成规模特别大的旅游土特产交易市场。而其实旅游者是有需要的,比如买腊肉、木耳、蜂蜜这些。白坪位于游客进出的路途上,如果能做一个旅游土特产交易中心,是有一些优势的。 恰好修高速的时候,已经征用了白坪几亩地用于囤放物资。在高速完工以后,这些土地将闲置。如果能有效利用,个人认为可以策划一个镇坪最大的旅游土特产交易中心。 如此,白坪也就融入了镇坪全域旅游发展。旅游者来镇坪,游览飞渡峡、鸡心岭、南江湖,最后在白坪购物,满载而归。 至于白坪的另外两个片区,白土岭和大坪,主要以中草药、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如果南江湖景区成功打造为陕南中医药养生示范项目,到时会建设诸如中药材博物馆、医药养生等,白坪通过种植中药材,可以融入南江湖发展的框架。 大坪片区主要为养蜂、板栗等,生产旅游土特产。 ![]() 如果以上几个事情都可以做成,那三年后的白坪将会是如下场景: 有大约几十个大城市的退休老干部季节性常住青坪,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他们租住当地农民多余的房屋,并租用一小片土地种菜,享受农耕的乐趣,以及美好自然生态环境。他们的子女每个一个月驱车来村里看望父母。 几个老院子改造为特色民宿,接待消费能力较高,有一定文化品位的客户群。 村庄道路上分布着农耕时代的各种器具,犁、耙、风车。每个周末有旅行社组织学生团队前来进行研学旅行,学习传统文化和农业知识。 经过培训,村里所有的经营户都可以提供腊肉宴或粗粮宴。所有常住和短期居住的客人,来村里都会吃一次。 旅游土特产交易中心熙熙攘攘,成为游客离开镇坪的最后一个节点。临走时,满载着腊肉、木耳、香菇、蜂蜜等土特产。 白土岭的村民,通过中药材种植,融入南江湖旅游开发(当然,这取决于南江湖旅游规划的落地),大部分村民成为南江湖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 ![]() 当然,系统的旅游规划,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比如环境维护,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本文暂时先不考虑这么细致。 时间仓促,认识有限。或许并不那么科学,抛砖引玉,欢迎各位大师发表高见。感谢您为贫困山区脱贫工作作出的努力!
我们的目标和定位:系统挖掘陕西旅游资源; 为陕西旅游从业者提供最新旅游思想; 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公益旅游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