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丨父亲的同学会

 长今手帐 2020-02-16

116篇原创作品报道,谢谢你一直来听我的故事。

父亲在家,常常是看书到深夜,等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大年初五清晨我跑步回来却见父亲已经起身在洗漱。那时才七点左右。



催母亲是否准备好早餐,说他要出门了。说这话的时候又见父亲已经换好一身西装,白衬衫看得出是熨过的,有些隆重感。至少父亲在我眼里,很少西装革履的打扮。除非出席什么盛大场面。


他从鞋柜上拿下来鞋油,将黑色皮鞋擦得锃亮锃亮的,像是要发出光来。穿好鞋子之后站到了镜子前,父亲头发已经十分稀少,其实压根不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梳完头发,但他还是站在镜子前梳了又梳,看了又看。惹得从厨房出来的母亲看见了要打趣他,“哎呀几根头发还梳这么久,好啦,够好看啦,快去喝粥吧,粥已经盛好了。”

父亲又在镜子前看了自己一眼,不禁叹了句,“真真是老了啊。”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跟我们说。

父亲进厨房吃饭,我偷偷问母亲,“父亲今天是要出门作甚。”

母亲笑笑说,“他要去参加同学会,兴文中学啊,感情真是好,一大把年纪了,大家都还是这么热心。挺好的,你看你爸也挺开心的。”

父亲吃过饭便喊我开摩托车送他去村口搭车。一把年纪的父亲显得格外的神采奕奕,坐在我的车后座,忽然念起来隔壁街的一个叔叔名字,“四儿,你知道那个王叔叔吗,算在我的那个年代,那人是班上的文娱委员呢,想当年黑板报还多数是他写的呢。”

父亲絮絮叨叨地说了一段时间,车子也开到了村口了,他下车,然后走过车辆来来往往的马路,等公交车来了,便向我挥挥手,隔着一条马路,喊我说,“回去吧。”脸上有着少数时候看到的光亮。

直到傍晚母亲打电话过去,父亲才说要回来了。电话那头,有着一种说不清的兴奋劲,“你们先吃,不用等我了,我这边还吃了饭呢”。

父亲回家时鞋子还是早上的模样,亮闪闪的,定是后来也擦过的。依旧一副神采飞扬的模样,像极了在战场上赢了胜战的将军。吃过晚饭之后,他转身进了卧室拿出来两本册子,一本是硬纸皮的册子,翻开来看是同学回忆录,在里面记录了兴文中学父亲那一届学生的毕业照,个人照及毕业后每一期的同学会合照,毕业后同学的发展简介、对母校的捐赠情况。一本是同学赠送的医学书。

在泛黄的年轻的照片上,父亲叫我和弟弟猜猜看哪个是他。我们都没有见过父亲年轻的样子,弟弟猜了几回都错,而我却是凭着第六感猜中了父亲年轻的照片,照片上看起来十分清瘦,眼睛却炯炯有神,透着一种对生活的渴求。

母亲曾无意中提起过父亲年轻时候的生活。那时候生活十分贫穷,父亲为了念书常常要早起走几公里的路去学校听课,放了学再走几公里回家,常常到家的时候已是万家灯火。父亲在那个贫穷年代因为读书刻苦考上了大学。而上大学,最大的问题是学费和每天的食粮。粮票少得可怜,数额也很小,每天父亲只能以萝卜干和白开水来充饥。萝卜干本就不抗饿,白开水喝多了也消化掉了,一天下来往往饥肠辘辘。加上走路,消耗了更多的体力,更是一种考验。后来实在是因为吃不起东西,差点饿晕,父亲才放弃了念大学。

后来父亲又做过挑化肥的工,在那个年代,拿化肥去卖往往容易遭到地主的殴打。父亲曾多次被人打得鼻青脸肿还要死死护着那一车的化肥。也有过因为长期睡眠不足和吃不饱在运化肥的时候晕倒,把自己磕伤的时候。

若不是母亲讲起我未曾知道这些,因为父亲从来没有提过。

父亲坐在茶几旁边一边喝着茶,一边跟看着电视的母亲说起来许多名字,“陈建设啊,就是成天都在帮人家做木凳子的啊,后来好像生意做得还不错。当年在学校也只是个不怎么念书的学生呢。郭云霞啊,后来嫁给了一个富人家,还移民去了美国生活呢。”

父亲一边说一边指着那些泛黄照片上的人。每一个人,都像是在他口中跳出来般十分的亲切,再怎么变化的人,那一年青涩的模样依旧是留在了脑海里的印记。

大年初五村子里有篮球比赛,哥哥要去参加,我嚷着要一起去看。父亲便说,“看来你还是跟我不太一样啊,我年轻读书的时候就不爱运动,觉得累,只想坐着看书就好,不像你们爱在外头蹦跶。”在以往,父亲的语气恐怕会是——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去看书!

春节我也有同学聚会,但我提不起太大兴致去参加。一是家住得离镇上远,要步行三十分钟才到村口搭车,碰上塞车,人挤人,要站着将近一个多小时才到镇上。二来是同学会往往订在喧闹的KTV,KTV里总是男生一团喝酒摇骰子,女生三五成群扯着声音在喧闹的空间里说话,久了实在让人有些疲惫,兴致也少了大半。在烟味、酒味、噪声充斥的房间里聚会,我总是没多久就坐不住,然后起身告别离开。再有人约,就索性拒绝。

父亲听说我有聚会,却叫我要去聚聚,别在家闷着。别等到他那个年纪,想要再见到某个同学,已经是见不到了,那时候会心生遗憾,悔恨当初怎么不去多见一面。

后来吧,父亲谈起有一年聚会,在一个雨天。那一年,路还没有修好,坑坑洼洼。大雨一下,路上很多积水的坑,坐车来也是十分受罪的,颠簸得很。整个班级的人,六七十个,都没落下一个。来的人有的已经头发上都沾了水,一甩,就乐呵呵地说,“就当洗了个头啊,还是免费的呢。” 同学会在学校举行,连九十几岁的老人坐着轮椅也要让孙子推着来参加,往往是那些已经过世了的或者移民国外的人会缺席,其他的人向来都是无条件的参加。

喝茶聊天,畅谈过往,也唠唠家常——你家孙女什么时候结婚啊,现在生意做得怎样啊。一群老人,坐在一起,已经是白发苍苍的模样,讲起来这些过往和家常,显得精神抖擞。

父亲晚年在生活上脾气变得暴躁起来。有一年家里重新装院子里的下水道,找了一个叔叔来,修了几天都还是让父亲不太满意。父亲忽然破口大骂,好似不留一点情面,后来这个叔叔隔天就不来开工了。再后来,还是母亲提着礼品上门给这个叔叔再三道歉,才让他重新来家里将下水道修好。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母亲有时候也会感叹,“你爸爸脾气不好,你们做儿女的要多理解他一下,毕竟这么老了,脾气是改不了的了。”

而在他的同学里,他依旧是当年那个读书十分刻苦,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酷爱读书的有才华有学识的人,做事做人上都得到别人敬畏的学习榜样。

父亲直到七十多岁依旧每天喝茶读书,家里的书柜做了一个又一个,买的书也越来越多。母亲曾抱怨过父亲随意放书的习惯,常常帮他整理,但整理过后没多久,屋子又乱了,有次母亲拿出来一些缠了蜘蛛丝破旧不堪的书问父亲,“要不,把这些书扔了吧,你可以买新的。”父亲勃然大怒,“这是知识,你怎么可以扔,真是没文化的人啊。”

同学会回来后,父亲话说得多了许多,人似乎也快活了些。他送我一本医学书,是他的一个同学当了中医编制的,嘱咐我要好好念书,在这个能够念书的年代。

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家中有七个兄弟姐妹。父亲在教育这一块上没有亏待过我们,我即便成绩不好,也咬着牙念完大学,因为我明白知识能够在以后的某一刻帮助到我。年幼时候在饭桌上吃饭说要考研念博士,父亲拍着桌子,眉毛要飞起来的样子——如果你真的是当了硕士博士,我把房子卖掉供你读书。

如今,父亲的同学会也过去了许多年,但那日清晨他梳洗打扮,神采奕奕的模样,总是让我回味不已,往后,我似乎很少见到父亲那日的神情了。

【散文】系列往文:

散文丨催婚

散文丨饺子这种食物

散文丨外婆家的两棵龙眼树

散文丨二十几岁的漂泊

散文丨送我一把香菜

散文丨你的婚礼,我未能出席

散文丨我和幸福之间,只差一只录音机

一个人坚持写了16年日记是怎样的体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