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关中客 2020-02-16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的选修教材《诸子选读》的《论语》选读单元,本课难度适中,不同程度学生对本课均有感悟,但层次不同。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故而学生的接受程度较困难,同时我校处于城乡结合的地理位置,学生的家长大多以做小买卖为主,所以家庭教育较为欠缺,学生的文字积淀几乎为零,但正因如此,我们的学生学习诸子思想,用诸子思想指导生活更为必要,更有价值。

【教法分析】:

    课改理念要求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收获,故而本课设计时我遵循了这样的理念。让学生读、学生译、学生说、学生写。同时设计中重在引导学生理解“仁”、感悟“仁”。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 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3、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教学难点】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教法设计】:自主学习、启发式、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 一 课 时
   ( 教学内容梳通文意,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本课反映的主要思想。)

 一、故事导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    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予人。”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孔子,共同学习“仁”的思想。

二、预习反馈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樊迟 fán  皋陶gāo、yáo   弘毅hóng  枉 wǎng
   学生集体诵读。(活跃课堂氛围) 
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天下归仁  ______________赞许
  (2)为仁由己  ______________靠
  (3)请问其目  ______________详情
  (4)回虽不敏  ______________资质愚钝
  (5)请事斯语矣______________实行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______________字
  (7)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担忧
  (8)能近取譬  ______________比方
  (9)士不可以不弘毅  ______________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10)死而后已  ______________停止
  (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______________贫困
  (12)克己复礼为仁  _____________ 实现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子曰:“知人。”  “知”通“智”   
   (2)举直错诸枉   “错”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乡”通“向”    
   (4)知者利仁  “知”通“智”        
4、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
  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
文言句式:(1)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                 

         (2)选于众  状语后置句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定语后置句  
         (4)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
5、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
  诸、其
三、疏通文意,理解语句的大概意思。
  (学生根据文下注释理解句意,并自由选择语句翻译,疑难处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学生总结本课反映的主要思想:孔子对于“仁”的阐述。
五、作业:
1、深入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2、学了本课,你有何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深入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2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教学难点】 :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二、学生齐读课文
三、文本解读
1、(整体感知文本) 
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尽量使用实例)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2、(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关句子。                     
  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重点句) 
a.克己复礼为仁。(什么叫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后会怎么样:天下归仁。什么样的行为是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样: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c.爱人,知人(是什么。怎样做: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表述) 下面,请大家结合我们找出来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施行仁后会怎么样。                                          
  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在平时不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帮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先通达。从字面意义的理解上看,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纵放自己的欲望,而应该以礼来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团结合作。 】
四、“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总结:学以致用。
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五、课堂.总结                                  (学生小结)
学生再次朗读重点句子
六、拓展延伸                                   (学生讨论)

近来“钓鱼岛”事件不断升温,日本政府执意认为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为此他们颠倒历史给自己的不合理,不合法言行找了很多的借口。事实上,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争取钓鱼岛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己所欲施于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同理。

七.作业 
     学习了本章节,大家会有很多的感悟。请结合你对 “仁”理解,拟一份面向全校师生的倡议书,倡议大家都能以“仁”为行动准则,积极投身到和谐一中的建设中来。 
要求:1.字数不少于400字。
     2.符合倡议书的写作要求

 教学反思:«诸子选读»选进中学课本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生活在“物欲横流”,“道德日渐趋下”环境中的学生擦亮眼睛,指引他们朝着阳光灿烂的大道上前行。故而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一个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仁”,感悟“仁”,用“仁”来指导生活。围绕教学重点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较为突出的是导语;第二课时中对“仁”的讨论及“钓鱼岛”事件认识。课堂上,学生对导语兴起浓厚,对讨论参与热衷,对“钓鱼岛”事件认识深刻,结合现实生活,学生对“仁”的理解较为深刻,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导语还是不尽如吾意,如果能将导语改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或古之圣贤身上的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的感染力更强。

    本节课还有一处不足之处,讨论环节中,学生参与度高,但落实点不细,以后的教学中可改为请学生为“仁”写一句宣传语,这样落实在每一位学生的笔头,领悟在每一位学生的心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