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虚极,守静笃,是什么样的境界

 香左 2020-02-16

致虚极,守静笃是道德经地16章开头的一句话,是学道之人所要到达的最终境界(非境界之境界)。

虚极,就是无,就是佛法的空性(五蕴皆空)。

金刚经说的无相,心经的无所得,就是这样的虚极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什么也没有。

最主要是没有身体,因为没有身体,就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就没有所谓的世界和宇宙了。

没有世界,就没有六道轮回,也没有十方佛国,天堂地狱。

一句话,就是什么也没有。

一切本就虚无,本来即梦幻。

然而,在这个什么也没有的情况下,是不是没有自己了?

自己还在。这个自己,不是身体,也不是思想意识。但又能知能觉。

当我们处于空性状态的时候,自己就是静态。叫守静笃。

所谓守静笃,就是自己成了那个什么也没有的心。

自己就是那个没有念头的静。

一切的有,都如梦幻泡影,只有自己如如不动。叫守静笃。

守是守持、保持之意,不是要我们找个东西守住。是不守而守,无为而为。

这个静态,佛家称为寂灭,又叫涅槃,是一种灭除了烦恼的清静状态。

这就是静态要讲的虚静的境界。

希望大家好好领会,最重要的是练习。

今天的作业题:我是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