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种典型的读书方式,第二种的价值可能是第一种的10倍

 hyztsguan 2020-02-16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教父》

最近看到这句话感触特别的深,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努力让自己实现从前者到后者的阶段跨越。当然这其中很多人掉在了中间的坑里,不过还好,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向上爬的权利。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或许正是因为我们有太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体验,所以才更加渴望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吧。

好了,话题扯得有点儿远,今天咱们就先拿读书这件事儿来说说:

关于读书,我们往往很容易陷入到一些误区当中,尽管我们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找到那个门,也没有遇到自己心爱的姑娘。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读书法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次我们就以致用类的书籍为例讨论一下:

关于这个问题,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中,帮助我们分析了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我们把自己和书的关系搞错了

读个书能搞错什么关系?读不就完了么?我们读没有问题,但是怎么读,问题可就大了,关于读书通常有两种类型的人。

第一类人,在他们看来读书本身就非常的有意义,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更是会带给自己一种仪式感。另外,读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滋养“的过程,慢慢研究才会收获更多。

这种读书的方式是典型的“以知识点为中心”,力争把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读到,努力理解作者的逻辑与思路。

如果你是为了考证或者是考试为主,那么这种方式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你是为了看书学会一些技能助力自己的职场,那么这种方式显然是比较低效的。

况且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完全学习作者的思路呢?我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是把作者的一些新思路和方法,添加到我们的原有的体系当中去,这样才能够更快地帮助我们成长。

所以,不要再延续着上学时候的“学生思维”,也没有人会专门出一套卷子来考你对整本书的掌握。

接下来,该是我们第二种读书方式登场的时候了。

第二类人,他们是从需求导向出发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阅读的一开始便是带着特定的目的去读书,他们读书的过程更像是在进行挑选,只选择自己目前最急需的部分进行精读,其他的知识点往往一扫而过不做重点,这才是最高效直接的。

另外如果你了解主题阅读,你会发现尽管围绕着一个技能的讲述有很多的书籍,但是通常来说书与书之间有很多的知识点是重合的,仅仅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提炼出他们之间的并集就好,所以更没有必要选择第一种通读的方式了,这也是很多阅读达人能够一年读几百本书的绝招。

以上便是今天的分享,两种读书方式,两种不同的身份地位,至于我们该选择哪一种,你们现在有答案了么?

(完)

---日更第96天,始于20191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