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餐桌上的这3种汤千万别喝,否则身体会遭殃!看完赶紧告诉家人

 灵魂医学 2020-02-17

煲汤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食补养生方式之一,生病、乏力、没食欲时人们都会想着喝碗汤补一补。天冷就熬一锅热乎乎的肉汤,天热就来一碗冰凉的绿豆汤,好不惬意。

但是你知道吗,这看似简单的一碗汤,在“如何喝”上却蕴含着不少学问,要想真正做到养生,下面的这些要点你一定要注意!

喝汤必须注意这3点

1,时 间

饭前

饭前喝汤可以滋润消化道,减少干硬食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并增加胃部饱腹感。正所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大部分人特别是要减肥的人,都宜在饭前喝汤。

一般来说,饭前喝汤的最佳时间是餐前20分钟左右。

饭中

吃饭时喝两口汤的好处是方便稀释食物,促进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种喝法有助于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饭后

饭后喝汤的最佳时间是饭后10分钟左右,这时候人基本已经吃饱了,喝汤会增加总能量的摄入,对于想要增重或是生活在严寒地区需要储能的人来说比较合适。

2,适 量

无论是饭前、饭中还是饭后,喝汤都要把握适量原则,一餐小半碗就足够了。喝得太多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种 类

为了健康起见,不建议大家喝太过油腻的汤,鸡汤、肉汤这类的喝前最好撇掉多余的浮油。

此外,不同人群适宜喝的汤的种类也有所不同。比如高血压患者适合喝少盐的汤品;胆结石患者宜喝低脂的蔬菜汤;浓肉汤、菌菇汤中嘌呤含量较高,患有痛风的人群要少喝等。

3大误区千万别踩

科学喝汤,除了要注意汤的种类、喝汤的时间和量之外,还要避免犯下面这些常见的错,否则身体可能会“遭殃”!

1、煲汤时间越久越好

汤并非是煲得越久越好。炖煮时间过长,不仅会导致食材营养流失,还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加大痛风的患病风险。

推荐煲汤时间:

青菜汤或海鲜汤:半小时以内

鱼汤:1小时左右

鸡汤或排骨汤:1~2小时

筒骨汤或猪蹄汤:不超过3个小时

另外,还有人认为鱼汤、肉汤等汤色越白越有营养。实际上汤会发白是脂肪溶化的结果,汤越白越说明脂肪含量高,与营养无关。

2、只喝汤,不吃料

不少人认为经过炖煮后,食材中的营养都会溶解到汤里,所以“喝汤就能获得全部营养”。但有人曾做过实验,将鸡、鱼等高蛋白食材炖煮了6个小时,结果发现蛋白质溶出率只有6%~15%,大部分营养仍留在肉中。

所以要想充分获取营养,不能光喝汤,把“汤料”一并吃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3、汤泡饭,助消化

将米饭泡在汤里可以变得柔软,吃下去也会更加温暖,因此在肠胃不舒服时,很多人的首选饮食就是汤泡饭。

但正因为米饭变软,人们吃的时候往往会缺乏咀嚼,随便咬两下就一口吞下,这样反倒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长此以往,人的消化功能会发生减退,胃病也可能随之而来。所以汤泡饭这个习惯还是越早改掉越好。

汤中加对料,养生功效更好

为了让汤的养生保健效果更好,很多人会在汤里加一些中药材。但是中药讲究“对症、对体质”,没有选择的乱用对身体并无好处,甚至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对症下药”呢?

润肺滋阴

玉竹、麦冬

最近受寒潮影响,全国各地普遍降温,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仍然严峻,大家此时都格外重视肺的保养。而玉竹和麦冬都是滋阴润肺的常用药材,平常煲汤时加10克左右,就能起到不错的保健功效。

健脾补气

山药、桂圆干

受疫情影响长时间宅在家,吃了睡,睡了吃,很多人都容易出现脾胃不适的情况。这时,可以在汤中放一点山药或桂圆干来帮助解决。

山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材,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它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桂圆干则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效,手脚冰凉、容易失眠的人也可以在汤里放上几颗。

补肾养肝

枸杞

立春节气已过,此时养生需注重疏发肝气,以保持人体气血通畅。枸杞是中医认为的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佳品,煲汤时放一点,不仅增强功效,还能丰富汤的色彩与滋味。

荠菜猪肝汤

这是一道食疗方,有疏肝养肝的功效,最适宜此时食用。

食材:猪肝100克,荠菜(或菠菜)100克,枸杞20克,生姜4片

做法:荠菜焯水晾干,猪肝切片后用盐腌制片刻,再裹一层水淀粉。锅内加水,放荠菜、枸杞,最后下猪肝至熟透即可。

煲汤小技巧:

中途忌加冷水

快出锅时再放盐

大火煮沸,小火慢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