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觉时若有4个表现

 饮膳道人 2020-02-18

血液粘稠也被称为血稠,在医学上称之为“高粘稠血症”,血稠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环境,也可以说是血栓发生的一个前兆。睡觉时若有4个表现,说明血液已粘稠,坚持4步走,半月有效果!

睡觉时若有4个表现,说明血液已粘稠

1、头晕

血液粘稠后,睡觉过程中会有一些异常表现,特别是头晕会比较明显。很多人血液粘稠之后,提供给大脑的血液量不足,可能就会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头晕、头痛的情况就比较明显。一般在睡觉过程中,有这种感觉,有可能就是血液太过粘稠引起。

2、胸闷

部分人的血液粘稠情况明显,容易出现心脏负担加重的情况。此时心脏需要的血液无法及时提供,可能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从而出现胸闷的感觉。如果有这种情况存在,应该及时降低血液粘稠度,保证心脏血液及时提供,这样才能维持身体健康。

3、肢体麻木

倘若在睡觉的过程中,出现了肢体麻木的感觉,有可能就是血液太过粘稠。血液粘稠后,正常的身体循环会受到阻碍,没有足够的血液提供到身体的每个部位。因此,更容易出现肢体的麻木感。晚上睡觉时留意到这种信号,应及时降低血液粘稠度。

4、容易抽筋

睡觉过程中总是抽筋,有可能是血液粘稠的表现。血液粘稠度升高时,正常的血液循环受到了阻碍,就可能会影响局部的血液供应。如果腿部血液供应不足,就很有可能会产生抽筋,这也是长时间血液粘稠没有得到改善的表现。

3种行为或是血液粘稠的“祸根”,若你也有,趁早避免!

1、久坐不动

2、长期熬夜

3、抽烟喝酒

血液粘稠的人,不想血栓来“打扰”,坚持5步走,半月有效果!

1、早起后喝杯白开水水

早上起床后,经过了一夜的休息,血液容易粘稠。此时,喝一杯水,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补充人体一夜流失的水分,助力健康。另一方面,可稀释血液,改善血液粘稠度,更有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选择淡盐水、饮料、果汁等,尽可能选择35-45℃的白开水。

2、两餐间,喝杯淡茶水

淡茶水,是血液最好的稀释剂。日常喝点茶水,有利于血液健康。尤其是产自陕西紫阳的紫阳毛尖,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粘稠,保护心血管健康。紫阳毛尖种植地,也被称为“中国硒谷”,茶叶里含硒成分为一般食物的三倍之多。补硒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这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均是较为有益的。

3、少喝酒,不抽烟

抽烟喝酒,不利于血脂健康,容易加重血液粘稠,诱发血栓。喝酒,会增加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导致血液粘稠;抽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硬化,容易形成血栓,危害心脑血管健康。因此,预防血栓,就要做到少喝酒,不抽烟。

4、不熬夜,多休息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不利于血脂健康,更会加重血液粘稠度,给血栓的形成,留下机会。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再继续熬夜了。多休息,充足的睡眠,不仅对于血液健康,十分重要,对于人体各项机能来说,也都尤为重要。

5、多活动,少久坐

长时间久坐,身体的代谢能力就会降低,血液流速会变慢,更容易导致血液粘稠。而运动可改善血脂健康,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粘稠,预防血栓的形成。所以,生活中尽量多活动,少久坐。可以做些像慢跑、游泳、健身等有氧运动,对于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