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与二十四节气

 美学中医 2020-02-18

自古以来,阴阳就和二十四节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阴阳”就是太阴(月亮)和太阳对地球上生命的影响的规律或学问,古人用二十四节气来反映这种阴阳关系。

《易传·系辞上传》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礼记·郊特牲》:“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阴阳和而万物得。”

《礼记·祭义》:“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孔颖达 疏:“阴谓夜也,阳谓昼也。夏则阳长而阴短,冬则阳短而阴长,是阴阳长短。”

《楚辞·九辩》:“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方位、南北、天地、昼夜、四季等均可用阴阳表示。

其中,最能体现阴阳变化的就是“二分二至”,从“冬至”到“夏至”交接点前的节气属于“阳”,“夏至”到“冬至”交接点前的节气属于“阴”。

我国处于地球的北半球,由于地球是椭圆形的,且两极轴心有夹角,往上(北)的最高点人们规定为“北回归线”,往下(南)的最低点人们规定为“南回归线”,由于地球的倾斜夹角,所以在其公转中,太阳直射点基本在地球赤道间,越往南、北,斜射幅度(面)越大。

以北半球为例,“冬至”就是地球转到最南点的“南回归线”后,即将往北移动,再转到最北点的“北回归线”,就是“夏至”的开始,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阴阳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所以,我们还可以得出二十四节气是以北半球为准建立起来的天文四季标准。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因此,冬至是阴阳二气变化的关键期,阴气处于最高点,但阳气开始发生,夏至则是阳气最盛、阴气滋长之时,阴阳转换,又可以和食物的热性、凉性相对应,和气候相对应,如何防病、健康饮食、顺时耕种、开展文化活动,有着一套完整的禁忌和规矩,是古代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天干地支、五行观念也和节气有对应关系。

图 二十四节气、二分二至和阴阳

罗盘中也应用到二十四节气,并且也同样利用了月建

十二支和十二月相配,依序称为建子月,建丑月,建寅月等等,这就叫“月建”。这里还涉及另外一个概念“十二宫次”

在历法发展过程中,古代利用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来定位月名。

古代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是历法中的“月建”

《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

《汉书·律历志》中说的很清楚:“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就说明了辰,月建所指。

这里提到的“(月)建所指”即北斗所指,叫做斗建,例如《史记·历书》集解就说:“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

《五行大义.七政》引《尚书纬》曰:“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

所谓“月建”,就是把黄道(即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的路线)附近的一周天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

图 北斗运行定二十四节气图

图 北斗斗柄指示“二分二至”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郑注:“孟,长也。日月之行,一岁十二会,圣王因其会而分之,以为大数焉。观斗所建,命其四时。此云孟春者,日月会於诹訾,而斗建寅之辰也。”:“斗,谓北斗,循天而转,行建一月一辰,辰三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也”

图 北斗斗柄所指,就是哪个地支月

初昏时出现北斗七星,斗柄指寅为正月,斗柄指卯为二月,斗柄指辰为三月,斗柄指巳为四月,斗柄指午为五月,斗柄指未为六月,斗柄指申为七月。斗柄指酉为八月,斗柄指戌为九月,斗柄指亥为十月,斗柄指子为十一月。斗柄指丑为十二月。

图 北斗七星“月历”

就一日而言,每日从所处地球观之,北斗七星绕行北极星随时间亦由东向西进行圆周运动,每个时辰(即两个小时)移动一个地支区位(也是周天30度),一天十二地支恰为一周,恰好又与太阳“周日视运动”相吻合。因斗建(所处月令)之不同,北斗七星于天球上位置,在不同月令虽同一时辰,亦有所差别。

由于夜半“子时”既是昼夜阴阳消长变化的终点,也是新的一天阴阳消长变化的开始,同时,冬至“子月”又正好是北斗星斗柄指向北方之时,所以非常重要。

十二地支之间间隔30度,等分一个太阳回归年,每支恰恰对应着一年的十二个月,即所谓“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灵枢·卫气行》)之意。

罗盘中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四山相配合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立春自壬始,雨水、惊蛰等节气循时序即“顺时针”而排列,在罗盘中称为“太阴到山盘”;

第二种是立春自壬始,雨水、惊蛰等节气“逆时针”而排列,在罗盘中称为“太阳到山盘”。

这里太阳指“日”太阴指“月”。到山的意思是太阳或太阴运行到二十四山的某山方位。

二十四气在中国罗盘盘面的方位,是由缝针先天十二支方位变换为正针十二支方位,随十二月立建的,即以太阴历,以北斗七星的斗柄摇光星所指的方位而立建的,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于寅位,因而俗谚称春正为“斗柄回寅”。

即:

大雪,自壬中至子中。冬至,自子中至癸中。

小寒,自癸中至丑中,大寒,自丑中至艮中。

立春,自艮中至寅中。雨水,自寅中至甲中。

惊蛰,自甲中至卯中。春分,自卯中至乙中。

清明,自乙中至辰中。谷雨,自辰中至巽中。

立夏,自巽中至乙中。小满,自已中至丙中。

芒种,自丙中至午中。夏至,自午中至丁中。

小暑,自丁中至未中。大暑,自未中至坤中。

立秋,自坤中至申中。处暑,自申中至庚中。

白露,自庚中至酉中。秋分,自酉中至辛中。

寒露,自辛中至戊中。霜降,自戊中至乾中。

立冬,自乾中至亥中。小雪,自亥中至壬中。

阴阳与太极图

我们都知道昼夜,一天的昼夜现象来自于地球自转,分为了白昼黑夜。昼为阳,夜为阴。

圭表测一天日影后会得到太极图。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圭表测日影,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射,表影则最长

图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图 用太阳一天的变化来理解太阳图阴阳变化

也就是说,圭表测日影会知道一天正午表影最短一年内夏至日正午的表影最短一天的正午,恰好与一年的夏至日正午表影最短对应了!

所以,能得到立杆测日影二十四节气所得太极图,与太阳一天变化太极图一样的情况!

图 地球倾角影响日照出现四季

图 立杆测日影所得太极图

实际上,在地球太阳日照出现四季时,看地球所处“春秋分、冬夏至”的南北半球日照情况,也可看作是非常明显的昼夜交替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天的昼夜现象与一年四季的“春秋分、冬夏至”出现了重合,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变成了季节的“大昼夜”现象!

冬至为什么在中国如此重视,因为北半球的北极此时是“极夜”,北极的“极夜”冬至以后范围逐渐缩小,因此冬至以后就从阴转为阳了呀,阳之开始!

因此我们很容易得到这样的认识,冬至是“阳始生”,夏至是“阴始生”冬至日阳之开始“阳始生”,从春分到冬至是“少阳”,春分到夏至为“太阳”;夏至日阴之开始“阴始生”,夏至到秋分为“少阴”,秋分到冬至为“太阴”!

所以,“冬至”又称为“至节”,因为它是“阴极之至”、是“阳气始至”,也是“日行南至”节日,又由于冬至过后,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又有“冬节大如年”的说法,我们知道了这些以后,古人的说法是有来历的,没有错哦!

也因此,实际上,就会变成四季,一年的“大昼夜”转换,恰好对应了一天的昼夜现象!所以,不少懂易经、阴阳五行等的人们画出的一日和一年太极图才会如此。(以后这部分内容还会再提到的。)

于是,按照传统解释:周易八卦在罗盘上表述的阴阳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是,太阳斜射在地球最北点的“北回归线”时用全阴的“坤”表示,进而返回初始用“复”卦表示,代表“冬至”开始“一阳复始”“夏至”用“逅”表述,代表太阳在最南点的“南回归线”时,“一阴复始”。 

中医治病离不开天文,自然与二十四节气也有关系,所谓“夏病冬治,冬病夏治”即是利用这种天文现象的原理来治病的。

(相关内容可看《为什么正月放在寅月呢?》、《北斗七星——挂在天上的钟表和月历》、《太阳(黄道)十二宫和十二星次》、《北斗七星与二十四节气》、《北斗星看不见时怎么寻找“北极星”呢?》、《测量星辰与“参”照》,以及《风水罗盘上的太阳“方位”和“时辰”》系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