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公式学语文-轻松得高分之段落关系

 温暖2016 2020-02-18

现代文第一讲 段落关系

用公式学语文-轻松得高分之段落关系

段落关系概念

用公式学语文-轻松得高分之段落关系

中考常考设问方式

用公式学语文-轻松得高分之段落关系

应对答题思路

题型一、文章段落关系之段落作用

段落作用答题模板:

考查段落作用,解题时需要结合段落间的关系,分两步进行分析:

1、确定在文中的位置

2、内容(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实战演练

旧土

(1)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旧墙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的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2)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住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细腻。

(3)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墙,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黏度,耐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刷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4)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5)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6)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黏,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7)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厌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8)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埋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9)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躏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但旧土不旧,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

(10)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文章第(4)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解题时需要结合段落间的关系,分两步进行分析:确定在文中的位置+内容(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篇点题,首尾呼应等;

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照应前文……;与……形成对比;为后文……作铺垫;

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深化中心。

第一,确定位置:第(4)段位于文章中间。

第二,分析作用:

内容上,引出文章的主题:我对旧土的深刻认识。

结构上,过渡段,承上启下。

整合语言,可将答案表述为:第(4)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文章的主题:对旧土的深刻认识。

本题正确答案:

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文章的主题:对旧土的深刻认识。

题型二、文章段落关系之段落顺序可否调换

段落顺序可否调换答题模板:可分三步答题

(1)下判定。

(2)概括材料内容。

(3)结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并列、递进、因果、转折、对照等)或论证思路分析。

实战演练

最耐渴的动物

(1)世界上什么大型哺乳动物最耐渴?人们马上会想到骆驼。的确,骆驼极其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死亡,但骆驼却可以长达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来。但是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相比,骆驼的这点本事就算不上什么了。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只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2)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哺乳动物作为恒温动物,一般必须把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能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分蒸发掉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的话,身体就会很快地脱水。

(3)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这个温度才不得不出汗把体温降下来。骆驼也有类似防止出汗的机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摄氏度的体温。

(4)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空气可以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白天储存在体内的热量,到了气温较低的晚上,就会逐渐释放出去。这时候,大羚羊又能让体温一直降到36摄氏度以下。这样在第二天白天时,它可以储存更多的体热。

(5)大羚羊的肾脏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尿中的水分,它的尿是高度浓缩的。不过,它的尿中毕竟还有些水分,它的粪便也要含有一点儿水分才排得出去,这样,大羚羊还是会损失一些水分。

(6)为了防止脱水,大羚羊仍然需要补充水分。在无水可饮用时,它通过食物来补充水分。大羚羊常吃的草水分并不多,在白天只含有1%的水。不过,到了晚上,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湿度的上升,这些草的水分含量会增加20倍。大羚羊白天不进食,只在黄昏和夜间进食,能最大限度地吸取食物中的水分。

(7)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做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累积更多的水分。

(8)就这样,通过种种独特的方式,大羚羊巧妙地适应了既炎热又缺水的半沙漠环境。这种适应性是如此成功,使弯角大羚羊曾经是撒哈拉地区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一度多达数十万只。

从全文的思路来看,第(1)段和第(2)段能交换顺序吗?为什么?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顺序可否调换,可分三步答题(1)下判定。(2)概括材料内容。(3)结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并列、递进、因果、转折、对照等)或论证思路分析。

第一步,下判定:不能。

第二步,概括材料内容:第(1)段总述弯角大羚羊耐饥渴,段末提出问题——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只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第(2)至(7)段分步解答以上提出的问题,具体说明弯角大羚羊耐渴的生理机制。弯角大羚羊为了防止出汗,贮存体内热量能保持46度的体温。另一方面,弯角大羚羊通过摄入含水分高的植物和夜间深呼吸获得水分。

第三步,结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分析:第(2)段解释第(1)段提出的问题,两者存在由现象到本质(原因)的逻辑关系。故两者不能调换。如调换则思路混乱,不能说明现象的本质。

本题正确答案:

不能交换顺序。因第(1)段是讲弯角大羚羊耐渴这种现象,第(2)段至第(7)段是讲大羚羊耐渴的生理机制(或原因),全文是按照从现象到原因的逻辑顺序来写的,第(1)段和第(2)段交换顺序以后,就使文章思路不清,就不能把弯角大羚羊耐渴的事理讲得清楚透彻。

进阶提升

我们能在梦里背单词吗?

(1)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白天学习的数学公式和推导过程,晚上出现在梦中,让你和数学题大战300回合;白天练习过英语对话,梦中你就可以非常流利地和外国人交谈,通常我们会称这种现象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最近,科学家对这种现象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做梦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记忆新学的知识,梦中的你的确是在学习的。

(2)睡眠的过程分成不同的脑电波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此时脑电波为慢波;快速眼动睡眠,此时脑电波频率较快。其中做梦是处于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深度睡眠时期。正常人入睡时先进入浅睡,即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然后再进入做梦阶段,从入睡到做梦阶段为一个睡眠周期,一般一夜睡眠经历4~5个睡眠周期的交替。

(3)当然,我们仅仅知道做梦是怎么回事,还不足以解决问题。最近,神经科学家埃林和罗伯特找了一些哈佛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让这些学生在电脑前坐45分钟,玩一个迷宫游戏。在迷宫中,研究者将一个特定的对象设为终点,让学生们记住,然后让他们从迷宫里一个随意的点出发,找到到达终点的途径,做完游戏之后,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一组人去睡觉,一组人则留下来看录像。研究者利用脑电技术探测了睡觉组的大脑活动,之后在一个做梦周期结束时叫醒他们一次,问他们梦到了什么,或者在他们睡完午睡醒来之后问他们做梦的情况。接着对两组人再进行一次迷宫游戏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中,睡觉组相对于不睡觉组更快地找到了特定目标,其中还有4位同学做梦梦到了迷宫,他们找到特定目标的速度是其他睡觉组成员的10倍!做梦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和记忆。

(4)对于上述研究,研究者有进一步的解释。研究发现,做梦能够导致记忆的再激活。因为梦的周期正好对应着神经同步的增强期,此时大量的神经元能够被同时激活,从而提高对特定事物的记忆。在上述研究中,罗伯特等人就注意到,被试者的梦并不仅是对刚学习过的迷宫经验的精确重现,还激活了相似的经验。比如,其中的一个学生不仅梦到了迷宫的影像,而且梦到了自己几年前在一个蝙蝠洞探险的经历。这表明,大脑在做梦的时候不仅激活了某个学习经验,还再激活了相关的学习经验。美国西北大学肯·帕勒的研究团队也有相似的发现,如果先给被试者建立一种声音和一幅图的联结,并在其做梦的时候(快波睡眠时期)播放这种声音,之后被试者对那幅画的记忆也会增强。

(5)这些研究成果得到的结论让人惊喜,尤其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做梦的促进效应将非常有用。我们都知道,学习外语是通过建立外语词汇和母语词汇的联结来完成的,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在白天背了一些单词和单词的中文释义之后,做梦时在你耳边重复中文释义是不是会有效提高单词的记忆效果呢?懒人们仿佛听到了福音把闹钟关掉!让我把梦做完,我要多背一些单词哦!

第(3)(4)段能否互换?为什么?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关系之段落顺序可否调换,可分三步进行答题:(1)下判定。(2)概括材料内容。(3)结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并列、递进、因果、转折、对照等)或论证思路分析。

第一步,下判定:不能互换。

第二步,概括材料内容:第(3)段通过一个实验具体说明了做梦能促进学习和记忆。第(4)段进一步说明做梦能够导致记忆再激活。

第三步,结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做梦导致记忆被激活的结论是在做梦能促进学习和记忆的基础之上得出的。两个段落说明的内容在逻辑上存在递进关系。因此不能对调。

本题正确答案:

不能,第(3)段承接第(2)段“做梦是怎么回事”的内容,用实验证明“做梦能促进他们的学习和记忆”,第(4)段对于第(3)段的研究,研究者得出了进一步的解释。结构上第(3)(4)两段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题型三、文章段落关系之语段归位

段落关系之语段归位答题模板:可分三步答题

(1)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2)寻找与文章的联系,确定与材料内容形成照应,相一致的段落。

(3)结合文体进行作用分析:体现……的说明顺序,或体现……论证思路,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紧密相承。

实战演练

(1)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遇到好词佳句随手摘抄,心有所感顺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又方便日后检索,为治文治学打下基础。

(2)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3)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小说院本、村野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印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4)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度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5)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的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变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6)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7)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以下一段内容放在文章哪两段之间更好,理由是什么。

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习笔记更重要。只记笔记却不温习,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关系之语段归位,可分三步答题(1)概括材料主要内容。(2)寻找与文章的联系,确定与材料内容形成照应,相一致的段落。(3)结合文体进行作用分析:体现……的说明顺序,或体现……论证思路,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紧密相承。

第一步,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材料文段指出除了做笔记外,经常温习笔记对于读书学习来说也十分重要。使用“固然”“更”突出了温习的重要性。

第二步,寻找与文章的联系:本文第(2)至(4)段列举前人学者大家顾颉刚、钱钟书读书做笔记的事例,论证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第(5)至(6)段呼吁现代人、普通人读书也要做笔记,不能急躁。第(7)段又在第(6)段的基础上,补充读书还要“不忘时常温故”。这与材料语段的提法相一致。

第三步,结合问题进行作用分析:题干文段与第(6)(7)段存在递进关系,符合论证中的递进式结构。

本题正确答案:

第(6)(7)段之间。本段强调了温故笔记很重要。(6)段之前讲的是做笔记的重要性,本段和前面段落形成递进关系。而第(7)段是对前面所有内容的汇总。

进阶提升

文学给我们的生活雪中送炭

(1)古希腊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一生沉迷戏剧,晚年对于家业撒手不管。几个儿子把他告上法庭,说他年迈昏聩,无力管理,要求移交财产管理权。索福克勒斯对于有人说他昏聩很不感冒,当场给陪审团背诵了他刚写的《俄狄浦斯王》,问陪审团成员一个昏聩的人能写出这种诗剧吗?陪审团成员被震撼了,二话不说让他走了。

(2)那是在古希腊。人们看重精神生活。可是在当下文学似乎成了生活的点缀和茶余饭后的消遣。那么,在今天文学到底还有什么用呢?

(3)我想说,文学(当然我说的是最好的文学作品)能让人聪明起来,文学用悲剧把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你看,让你知道价值何在;文学用喜剧让那些比你更渺小的人物摆在你面前,让你知道生活的底线何在。文学能打开我们的天眼。19世纪俄国理论家别林斯基是如此评价莎士比亚:“通过了他的灵魂的天眼,看到了宇宙脉搏的跃动,他的每一个剧本都是世界的缩影,包含着整个现在,过去和未来。”这话也足以证明文学的价值。

(4)文学有时候是用最为简约的方式,让我们领悟各种感情和明白很多道理。鲁迅的《孔乙己》令我们产生既同情又痛恨的复杂感情,朱自清《背影》让我们触摸到父爱的深沉,即使阅读《红楼梦》这样的宏篇巨制,我们不仅从中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而且能从中感悟真情,人们还可以接连不断地打开它,从中发现、收获。请问几百年后,还有谁去咀嚼《战略管理》?还有谁记得几年前红极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吗?

(5)文学增加了我们生活的维度,给我们平常的经历添加意义。小时候,我带着一本《小说月报》,看到上面登着一篇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读罢十分震撼。那时候我和小说中的“破老汉”一样,在山上放牛。史铁生能把他插队看人放牛的经历,化作了一个活生生的虚构世界,恰巧和我读书时的现实世界产生了共鸣。对那时候从没出过门的我来说,我发觉在那山外,还有另外一个天地。

(6)文学是一种装备,它帮助我们了解人生,使我们生活更精彩。它能激发人的潜力,丰富生活的色泽。我们经常会发现,处在同样一种境遇之下,为什么两个人看见的东西就是那么完全不一样呢?因为两个人的脑子里摆着不同的思维框架,有的人知道如何让看到的一切归巢就范,有的人对看到的一切视而不见。据说财富500强的CEO多半是文科背景,因为他们更易不受固有思维的约束,因而人生更丰富。

(7)在我国,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解决了温饱。但仍有不少人被物欲蒙蔽了眼睛,仍过着“灰暗”的生活,因此,需要文学给我们的生活雪中送炭。

大家熟知的著名歌手周杰伦有位御用作词人——方文山,他生于台北,从小在父辈们对古典诗词的吟诵中长大,自幼便受到了古典文学的熏陶,虽然做过放映器材的推销员、卖过报纸、送过外卖,做过安装管线工,生活一度艰辛,但他从不放弃对文学的热爱,最终成为“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典型创作人,当今华语流行乐坛的第一词人。

上面这段文字插入第几段之内比较合适,请简述理由。

本题正确答案:

第(6)段。这段主要论述了方文山即使在生活艰难的时候也对文学保持着热爱,永不放弃的态度,最后文学回报他当今华语流行乐坛的第一词人称号,与第(6)段的分论点文学能使我们了解人生、生活精彩、激发人的潜力保持一致,所以应该放在第(6)段。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关系之语段归位,可分三步答题(1)概括材料主要内容。(2)寻找与文章的联系,确定与材料内容形成照应,相一致的段落。(3)结合文体进行作用分析:体现……的说明顺序,或体现……论证思路,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紧密相承。

第一步,概括材料主要内容:选段讲述了方文山“中国风”的创作风格是如何炼成的。论述了方文山在生活艰难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最后以“中国风”成为中国流行乐坛第一创作人。为一个事实论据。

第二步,寻找与文章的联系:根据第(3)至(6)段的段首句可知分别论述了文学使人聪明、文学增加了生活的维度、文学使我们更了解人生,使我们生活更精彩。材料里的事实论据与第(6)段中的“文学是一种装备”,使得人生更精彩丰富的分论点契合。

第三步,结合问题进行作用分析:材料选段为一个事实论证,具体论证了第(6)段的分论点,体现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论证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