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 《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1) 【原文】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发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禅解】 “外在”有八风,“内在”有五风。经云: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转识成智,清净五根,名曰:超越四时五季! 2018年11月2日《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2)【原文】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劲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禅解】东南西北皆生风,唯有中央在“本土”。春天颈项难受, 应知护肝;夏天胸胁难受, 应知养心;秋天肩背难受, 应知清肺;冬天腰股难受, 名知强肾!中央土: 四季土, “健脾养胃”时不忘!2018年11月3日《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3)【原文】故春气者病在头, 夏气者病在脏, 秋气者病在肩背, 冬气者病在四支。 【禅解】此说明, 四时之病, 容易发病位置!2018年11月4日《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4)【原文】故春善病鼽衄, 仲夏善病胸胁,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秋善病风疟, 冬善病痹厥, 飧泄而汗出也。 【禅解】此指四时发病的症状! 2018年11月5日《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5) 【原文】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禅解】精者:"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根深蒂固也,地藏也。谓之:养精蓄锐也。春生方力也。此为"内力"。夏暑应出汗,排也,通经化瘀也。秋收阴固也。此为"外力"!2018年11月6日 《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6) 【原文】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禅解】 一天如此,一年如此,人生亦如此。不可违也,顺其自然,方印阴阳! 2018年11月7日 《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7) 【原文】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禅解】 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乃名曰:平安、健康也。如果违之,则病! 2018年11月8日 《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8) 【原文】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攸受乎? 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故病在头。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音角,其数八,其臭臊。 【禅解】 日出东方,鸡鸣晨晓,万物苏醒,应该内存"正念",食之粗粮,不贪尘色,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使身心轻安,此为养肝第一法! 2018年11月9日 《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9) 【原文】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禅解】 正阳高照,万物茂盛,当苦作勤劳,汗流浃背,但不可过度,乃是强身健体之基也。如此,筋舒气畅血通,名之"心好"也! 2018年11月10日 《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10) 【原文】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脊。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禅解】 土乃"四季土",但,时至长夏(伏天),是"本土"也。此时万万不可吹空调、不晒太阳,受寒气,应该多动出汗,健脾方可消食,为秋冬作基! 2018年11月11日 《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11) 【原文】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禅解】 入秋转凉,万物归"阴",应"观空"收之,心平方可气和(柔、细、长、深),名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2018年11月12日 《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12) 【原文】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禅解】 寒冬季节,万物归焉,阴密孕阳。所以年之冬、日之夜、人之肾,为"本"也、为"母"也,譬如水质好,鱼儿才能好一样! ![]() 2018年11月13日 《黄帝内经上·素问》金匮真言论篇(13) 【原文】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逆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禅解】 善于印道者,正观世俗,反省自我,妙觉"颠倒",断惑证真,超越"阴阳、表里、雌雄"之束缚,深密不漏,隐己同俗。无修无证,应机而显,一时而化,是名"得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