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153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8

原文:太陽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陰陽气并竭,无陽则陰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注:陰陽气并竭:表里之气均受损。

      无陽则陰独:表症已罢,而里症独具。

释义:(本条讲汗下烧针导致的变症及预后判断。)

      太陽病,医生使用发汗法治疗,汗后仍然发热畏寒,于是又用攻下法治疗,误汗伤表,误下伤里,致表里正气均虚,陰陽之气同时虚竭,表症已无,而里症独存,故见心下痞满。医者治疗再用烧针法,使脏气大伤,出现心胸烦躁不安,面色青黄、筋肉跳动的,为难治之候;若面色微黄、手足温暖的,表明胃气尚存,较易治愈。

      太陽表证用汗法治疗,本是正确途径,但应该以“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今发汗之后,表证非但不愈,反而发热恶寒较前为重,说明是汗不如法。汗后表邪未解,应当再汗,可医者却改用下法,是属误治。发汗不当伤其表,误下之后伤其里,致使“表里俱虚”,而“陰陽气并竭”。陰者,里也;陽者,表也;竭,乃正气虚甚,“陰陽气并竭”指表里之气俱虚之义。若脾胃之气受伤,而邪气乘虚内陷,致使气机痞塞、升降紊乱,即可形成心下痞证。表邪因误下而成痞,也即表证已罢而里证独存,此即“无陽则陰独”的含意。

      误下成痞,其机制本是“邪热内陷”,当清热消痞。既使是寒热错杂,也应辛开苦降,温清并用,和胃消痞。但医者却用“烧针”的方法进行治疗,是“以热治热”,必致里热更甚,因而愈加胸烦。

      此时病情较为复杂,不仅邪气未去,而且正气也大伤。因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观察脾胃的状态,对其预后的判断意义很大。青为肝之色,黄为脾之色,脾主肌肉。若面色青黄不华,是脾气败而为肝气乘脾之象,故多“难治”,预后较差。假令面色微黄,手足温暖不凉,说明脾胃陽气尚存,化源不绝,此虽是误治的坏病,但还是容易治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