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179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8

             《伤寒杂病论》

                   ――第一百七十九条

原文:问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谓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约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陽陽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注: ①脾约:因胃热乏津,脾之输布功能为胃热所约,以致肠燥便结的,名脾约。

       ②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指胃肠燥实。

释义:(本条讲陽明燥实症的症型和成因。)

     问:三种不同的病症,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各是指的什么?答:太陽陽明症,就是指脾约症,即胃燥津伤而引起的便秘症。正陽陽明,就是指胃家实症,即肠胃燥热积滞成实症。少陽陽明,是指误用发汗、利小便之法,使津液损伤,致津枯肠燥而成实,则形成大便难以解出的病症。

     本条以三陽陽明冠于陽明病篇之首,旨在揭示陽明病的复杂情况:既有太陽新病与脾约宿恙同见的太陽陽明,又有少陽病误治致津伤便难的少陽陽明,又有不兼太少而陽明自家燥实的正陽陽明。

       脾约症的特点是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乃习惯性便秘,大多见于杂病,决不会是外感病初期,所以有一些注家解释脾约症为太阳转属陽明,是不切实际的。

      少陽陽明是少陽病因发汗、利小便太过,津伤肠燥而致的烦实大便难症,此时少陽病应当还未全罢,所以名为少陽陽明。如果少陽病已全罢,就没有突出少陽的必要,因为误治伤津化燥转属陽明,尤其多见于太陽病,并非仅见于少陽。因此,太陽陽明为外感兼夹杂病,实际属于合病,少陽陽明为少陽误治转属陽明,性质同于并病,只是没有命名罢了。

      至于正陽陽明,正,是纯的意思,不夹杂太陽或少陽,单纯为陽明燥实症。由此可见,以本条为阳明病篇之首,既有症型的区分,也有成因的提示,并且以问答方式讨论,其本身就有着特殊意义。

      陽明病以燥热实为特征,其成因有多种。本条主要是从三陽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相互传变而论,提出三种成因。

    太陽陽明是指陽明病由太陽转属而来。太陽主表,表病误治失治,病邪入里化热,导致胃热肠燥,损伤津液,约束脾土的转输功能,形成大便秘结的陽明腑实病证。此类病人,多因素有胃热肠燥,外邪易于化热化燥而人里,脾阴被燥热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形成腑实便秘,故又称本证为“脾约”。“脾约”为阳明病的证候之一,后边的第二百四十七条有专门讨论。

      少陽陽明是由半表半里热证进一步发展,转化为陽明里热实证。少陽主相火,治宜和解清热,如误用发汗、利小便等法,重伤津液,则火热易于化燥,归并陽明。胃肠受燥热搏击,必不能传化,壅而成实,大便不通,即“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大便难”为陽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可与“胃家实”对勘。

      正陽陽明是由陽明本身病变为主所形成的胃家实证,其形成有两种可能。其一,如成无己所说:“邪自陽明经传入府者,谓之正陽陽明”;其二,为宿食化热成燥,由燥成实。总之,凡是未经太陽或少陽的传经过程而形成的陽明病,均为正陽陽明。然而,“未经太陽或少陽的传经过程”并不排除外邪直犯陽明,因胃陽亢盛之人,易感燥热之邪,与积滞相搏,阻滞肠道,而成燥热里实、腑气不通之候,即“胃家实”是也。“胃家实”与提纲同义,故可与提纲互参。因燥热发自陽明者,更具有明显的陽明病特征,故与提纲并论,互相发明,而非提纲之外另有“胃家实”也。

  本条是相对而言的描述方法,不能绝对看待。也就是说,不论是太陽陽明,还是正陽陽明,亦或少陽陽明,其所成之证候,均有“脾约”、“胃家实”、“大便难”之可能,读者不得以词害意,更不得以固定来路而限制其病证。参考第一百八十一条之陽明病,缘于太陽病汗下之后,其证有“不更衣,内实,大便难”等,可资为证。如果将三者相互比较,当以正陽陽明的证候为最重,太陽陽明和少陽陽明则稍次之。不过,这也仍是相对而言,不能绝对看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