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天家谱,四姓共用;儒家四圣,千古传承。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2-18

笔者前面已经介绍了宗族文化的起源,也分析了宗族文化对于基层自治的重要性。应一些朋友的要求,今天介绍我国最特殊的家谱——通天家谱!由于许多资料无法验证,或有错漏,欢迎留言指出!

通天家谱

通天家谱,四姓共用;儒家四圣,千古传承。

从这四个字就知道这份家谱非同凡响,从某种程度来说,它甚至比皇族姓氏更加尊贵。我们国家是一种道德属性的文化内核,而这一内核则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孔子创立了儒学思想,这种思想在后续两千多年里逐渐被确立为思想核心。而孔子的后人,也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尊崇。到了明朝,朱元璋建立宗法制度时,也给孔氏后人赐了八个字,作为孔氏家族的家谱延续字辈。而这一家谱,也被称为通天家谱。

自汉高祖开始,孔子后人便被封为“奉祀君”。汉武帝执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地位再次上升。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以儒学经典为开科取士的内容,儒学思想渐渐成为读书人绕不过的坎。尤其在宋朝,儒学的根基上衍生出理学、心学、关学等新学说。孔子地位再次提升,被封为“至圣文宣王”,这是孔子正式称“圣”。孔家家主也被封为“衍圣公”,此后流水的皇帝,不变的孔氏衍圣公。

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不久,开始着手制定许多文化、思想类的政策。八股文、宗法制度等,都起始于明朝。朱元璋要求自己的子孙按字辈取名,也给孔家赐了“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八个字。在确立字辈之前,朱元璋已经封了两任衍圣公孔希学(五十六代)和孔讷(五十七代),合在一起便是十个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讷取偏旁)。明末崇祯年间又核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

康熙年间,满清是异族统治,为了彰显正统,更加重视尊孔。于康熙23年南巡曲阜时拜谒孔庙,御笔赐下“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二十个字。(后避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乾隆年间再增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道光年间再增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北洋政府期间又增十字:“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这便是完整的通天家谱。

儒家四圣

另一方面,除了孔子,儒家孟子、颜回、曾子,也分别在嘉靖时期确定亚圣、复圣、宗圣的名号,被称为儒家四圣。并陆续采用通天家谱,康熙61年,下旨特许孟、颜、曾三姓后人也按孔家家谱取名排辈。曾姓为视尊孔,自降2代字辈,从第62代开始启用“宏”字辈,与孔子第60代对应。晚清名臣曾国藩(族名传豫)即曾氏后人。

通天家谱,四姓共用;儒家四圣,千古传承。

颜姓则因为与孔家有表亲关系(孔子之母为颜徵在,是颜回的姑奶奶),所以未采用与孔门相同字辈,而是由皇帝另外钦赐一套传世字辈。颜氏自六十一世起为:公重从嗣胤,伯光绍懋崇。怀士锡振承,景世廷秉培。克建永沛昭,启裕显兆守

“亚圣”孟子是儒家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物,孟子原名孟轲,师从孔子的孙子孔伋(史记记载)。南宋时期,《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孟子地位也极速上升。

“复圣”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可惜颜回早逝,未能留下著述,只有只言片语记录在《论语》中。

“宗圣”曾参是孔子晚年所收的弟子,曾参虽然不如颜回那样被孔子满意(孔子评价“参也鲁”),但却是继承孔子学说的关键人物。曾参自己著述颇丰,四书之一的《大学》出自其手,《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不弘毅”等名句,也均出自曾参之口。另一方面,曾参受孔子托孤,抚养教育孔子嫡孙孔伋。孔伋再传孟子,使得儒学思想进一步发展。

一脉相承,千古不断

孔孟颜曾等大姓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最有力象征。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儒学道德文化,而道德文化不同于宗教文化,其本身是反人性的,需要长期的思维训练才能被人所接受。宗教不同,“神”代表的是未知,崇神本质上是人畏惧未知的本能。道德完全不同,一个人不能生而有德。

但自汉朝开始,中华文明就树立了儒学核心,科举制度建立以后,这一核心便坚不可摧。无数读书人受权力欲望的驱使,沉浸于道德训练中,成为有着一致的道德信仰的士大夫。虽然底层人民所接受的文化杂糅了道教和佛教,但儒学对此并不排斥,形成了独特的包容并蓄的文化传统。中国人没有宗教主义的包袱,也没有道德信仰的包袱,这是近代能重新轻装上路的关键。

通天家谱,四姓共用;儒家四圣,千古传承。

儒学流传到今天,既需要我们了解并发扬,也需要我们批判并扬弃。历史是向前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日日更新,执迷于旧思想里无疑是一种缺乏进取心的表现。

家谱排字论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虽然不需要我们再去因循守旧,但文化知识却可以代代传承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