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给大家终生受用的“双十二”大礼

 明悟好学 2020-02-18

 

 

今天是12月12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亲情、友情越显珍贵。在这个“双十二”的日子,精选一篇有关陆游的文章送给友人们,希望能大益身心。要想想在那个七十古来稀的时代,陆游能享年八十五,实在是有值得借鉴之处。难能可贵的是,陆游的健身方法并不神秘,现代实践证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其实武则天、白居易、苏东坡、郭沫若等能得享高寿,其健身方法和陆游的方法基本一致,精华在于静坐。真要感谢勤奋的陆游,不仅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词,还记下了自己修练的心得!是啊,毕竟身体好是做好一切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有钱、有权,身体不行有什么大乐趣啊?

      

                          陆游长寿原因浅探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卒于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10年),享年八十五岁,可谓历代文人中的寿星。陆游长寿的原因何在,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相传陆游临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一个男子对她说:“我乃秦观秦少游也,今特来你家暂住。”秦观字少游,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陆游母得此梦后心中愉快,于是给儿子起名用了“观”和“游”两个字。

陆游二十岁时与表妹唐琬相知相爱而结连理,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不久,唐琬抑郁而死。陆游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打击,专门写下了《钗头凤》和《沈园》来宣泄自己的痛苦。他对表妹的这种内疚情愫相伴一生。陆游二十九岁时,科考第一,谁知复试时,竟遭权奸舞弊而除名。

陆游真正受到重用是在宋孝宗淳熙五年,那时,陆游诗名日盛,时人称誉他为“小太白”,名震朝野。宋孝宗亲自接见了他并委以重任。他46岁时入蜀任干办公事等职,接近宋金对峙的前线,写下了大量豪迈的爱国主义诗篇。如“令传雪山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旗角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这一类描写战争气氛的毫言壮语,早已成为千古名句。他的爱国主义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此相对应的是另一类反映陆游为人处事,养生悟道的诗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实,这类诗所反映的内容正是陆游得以长寿的直接原因。我们姑且把这类诗称为“养生诗”,其中大部分是陆游隐退故里后所作。陆游的先天身体素质并不强,四十多岁已是二竖缠绕,满身疾病了,可到了八十岁的时候,反而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就连诗人自己也觉得惊奇:“禀赋本不强,四十已遽衰”,“岂料今八十,白间犹黑丝。”其实,这正是陆游长年修持和锻炼,获得的善果。陆游的养生诗大致可分为“养心”“养气”和“养身”三类。

一:养心

养心又可分为不欺心,净心和心常少。

1:不欺心:

浩浩乾坤我何私,学道当从不自欺。——《自警》

守道常违俗,存心不愧天。——《贫居即事》

病觉死生真大事,老知道德愧初心。——《偶书》

学古忘衰迹,斋心洗昨非。拳拳奉天理,坦坦息心机。

改过先幽隐,收功在细微。——《学易》

陆游这里的“道”当指天道,易道和养身之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古人心中常怀这种信念。只有不欺天,培养高尚道德,才能在胸中纳入浩然正气,才能使心理平衡,有利健康。“奉天理”和“息心机”,这里的“心机”是指人的过分欲望。正常的欲望是符合天理的,过分的欲望就变成了恶欲,就违背了天理。那么天理和人欲的界线如何区分呢?南宋的理学家朱熹认为:饮食是人必须的,因为不吃饭人就会饿死,所以正常的饮食欲望是合乎天理的;如果要是一心想吃遍天下珍肴美味,想吃遍各种动物的肉来肥自己,那么就是恶欲膨胀,违背天理了。同理,人有爱的欲望,结婚生育,各尽义务,延续种群,合乎天理;但要是同床异梦,节外生枝,红杏出墙,沾花惹草,那就是恶欲膨胀,违背天理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乎天理;为了敛财,不择手段,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无所不为,那就是恶欲膨胀,同样违背天理。人的行为违背天理,就会引出不良后果。所以无论是国是家,都需要这种“坦坦息心机”的自律精神。

“易道深远”,周易中蕴涵着乾坤造化之道,阴阳变化之道,象数理义之道,为人处事之道,趋吉避凶之道,养生立命之道和善恶报应之道。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探研易理的很多,诠释易理的著作不下数千种,由于各人领会的不同,行成了“象数派”和“义理派”。当然,探研易理也和功利有关,历代王朝都以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取士,精通一经,就有为国效力的机会。文天祥有“辛苦遭逢起一经”诗句,就是证明。这里的“遭逢”就是遇到机会,通过苦研某经,获得了为国效力的机会。所以,易经作为五经中的一经来说,有无数人去深入研究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易经中有“ 积善余庆,积恶余殃”等告诫,决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人的善恶行为的因果归纳和经验总结。那么“学易”就包括改掉坏毛病,持正人的行为。陆游的《学易》就包含了这种理念,只有把先前难以启齿的幽隐之过彻底改掉,才能不会因为违背天理而遭“天谴”,才能坦坦荡荡做人,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

2:净心

无事自能心太平,有为终蔽性光明。——《书怀》

治心无他法,要使百念空。——《治心》

宁使此身迁此景,莫令一物迁灵台。——《杂题》

人生乐处君知否,万事当从心所安。——《初春感事》

这是陆游晚年的一种心理上的自我调适行为,诗中可以看出是受到道家“无为”和佛家“明心见性”观念的影响,因此才能百念空,放得下。一般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似乎成为人生的定律:年青时候,不管大事业,小事业,都在为事业奋斗,很难使心境平静;到了晚年,仍然在处心积虑地谋算如何给儿孙多攒点钱物,因此,搞得身心疲惫不堪,从而影响健康,享受不到“正命”年寿而过早辞世。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大可不必多虑。老年人都应该学习陆游这种“心所安”放得下精神。因为人的心境安谧,就会轻松愉快地生活,反之心理负担过重,就会杂念丛生,加速衰老的进程。

3:心常少

每驾柴车游古道,间骑竹马伴群儿。——《春游》

情怀犹是昔年人,岂料侵寻八十身。——《述怀》

老翁终日饱还嬉,常拾儿童竹马骑。——《老叹》

年迈而往心自宽,只作儿童码齿看。——《齿落自解》

人的心境老化比人的生理老化更可怕。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就是提醒人们经常注重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心绪活跃,保持少年般的气质。心常少,是长寿的重要因素。放翁把老而掉牙看成是儿童换牙而掉牙,这种乐观精神很值得学习。

二:养气

养气,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练气功。“气功”一词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产生的,在古代,气功叫导引术。导引术是中华特有的一种调气养身术,伴随中华文明已经走了几千年,形成了许多门派。导引术的产生,缘于古代医疗技术的不发达和交通的不便利。当人们有病或身体不适,而又得不到医治时,一定会本能的变换姿势,调整呼吸,尝试哪种姿势,哪种呼吸能缓解痛苦,久而久之,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导引术就产生了。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轩辕氏,有熊氏,缙云氏都指的是黄帝),就是个大导引家,或者说是大气功师:《史记》中有“黄帝内视三月而道成”的记载,讲得就是导引术的一种——“内视功”。实践证明,学点导引术,经常进行自我调适,会使气血通畅,抗体增强;相反,完全依赖于医药,只会减弱人的抗体。

陆游把自己的卧室叫做“龟堂”,另有专门练气功的房间叫做“道室”。他是个佛道兼修的人,打坐,练丹,辟谷等都尝试过。“清坐了无书无读,残年赖有佛堪依。”足以证明他对佛的信仰和依赖程度。

一室冷如冰,人疑在定僧。

手称丹灶火,纱护佛龛灯。——《道室》

这是陆游打坐时的专注形态,人们看他就象一个入定坐禅的和尚一样。他活了八十多岁,疾病常常浸濡,还得了几次危重症:“我少本多疾,屡亦濒危殆”,“死边常得活,闹处偶容归。”面对不利情形,陆游坚定信念,坚持练气功,常常获得“丹灵驱竖子”的神效。他体会到自己的功力在随着岁月的推移而增长,“学道年年似有功”使他增强了进一步修练的信心。练功时为了气场效应,常常烧旺香火。他认为“清夜一座香,实与天心通。”

学道知专气,尊生得养形。

精神生尺宅,虚白集中扃。——《学道》

扃是个不常用的字,读(jiong炯音),意为门扇,关门;这里意为门内,对应“尺宅”表示一定的范围之内。上面可以看出,陆游的功力已达中上层次。《老子,十章》云:“专气至柔,能婴儿乎?”这里的“专气”“婴儿”都是道家炼内丹的术语:专气就是练功激活的生理之气,也叫真气。经过长期修炼,就能达到“气随意走”的神效,身体哪里不舒服,调气到哪里疏通,便可收到“冲气而为和”的效果。“婴儿”是指功力达到上层后,内视可看到凝聚的如婴儿形状的丹气;还有一种解释是练功时屏除杂念,象婴儿一样无外想,才能有功效。不论哪种解释都是合理的。

“周流惟一气,天地与人同”,这是陆游练功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有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人身上具备与天相对应的东西:天有五星(指太阳系的五个行星岁星熒惑星太白星辰星镇星),地有五行,人有五脏。佛家,道家都认为人通过修炼,自身的小宇宙就能得到调整,就能同大宇宙沟通信息,使生命得以升华。

为了更好的采气,陆游把道室建在家乡的鉴湖之畔:“西游曾受养生书,晚爱烟波结草庐。两目神光穿夜户,一头胎发入晨梳。”

关于两目神光,陆游有更详细的记载:“中夜睡觉,两目每有光,如初日,历历照物。。。。。。”这种眼出神光能照物的现象,的确奇特。这种现象在陆游的诗中出现过好几处,八十二岁那年,他记载道:“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分,披衣起坐,神光自两眦出,如初日,室中皆明,作诗志之。”眦,(音zi子),就是眼角,内眼角叫内眦,外眼角叫外眦。这恐怕是功夫到了高级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超常现象。是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的极好证明。据吕洞宾(一说王重阳)的《太乙金华宗旨》介绍:“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真气。”这里明确指出,“气”是可以转化为光的。陆游在练功实践中,出现的能量转化,给我们今天留下了研究课题。

陆游对辟谷也尝试过,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辟谷对疗病养身有一定的好处。

身如病鹤常停料,心似山僧已弃家。《自治》

老人不食绝魂清,晃如身游白玉京。《夜赋》

总之,由于陆游长期修练气功,使他真正获得了祛病延年的好处。

三:养身

养身主要综合陆游饮食,爱好,劳动诸方面来探讨。

陆游是个热爱生活的诗人,他非常崇拜陶渊明自食其力,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因此,他积极参加劳动。力求追慕古人。他主张“心常凝不动,形宜小劳之”。这是对练功和体力锻炼两方面配合养生的高度艺术概括。

名马宴游疏,畦菜手自锄。——《幽居》

爱物停垂钓,劬身自荷锄》——《杂兴》

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夜归》

诗人记载自己劳动的诗很多,直到八十五岁那年冬天,逝世前一个月还写道:“明年尚不死,乐哉驾黄犊。”

常年坚持劳动,锻炼了体魄,改变了弱质。这是长寿的又一原因。

陆游对饮食也有自己的一套,他基本上以吃素为主,还常吃些粗粮调理口味。

中年畏病杯行浅,晚岁修真食禁多。——《病中夜思》

久因多病疏云液,近为长斋进入筵。——《书怀》

屏除金鼎药,糠秕玉函方。——《养气》

可以看出,诗人为了“修真”而忌禁了许多食物,并且疏远了酒。他认为常吃糠秕这类粗纤维食品,比上等养生方都顶用。

陆游有许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爱好,旅游,下棋,作诗,画画等等。他认为下棋可以使他忘掉岁月的流逝,听听鸟的悦耳的歌唱,能唤起他的精神,使他振作:“棋局可忘老,鸟声能起予。”他是这样描写自己的爱好的,“棋劫正忙停晚饷,诗联未稳画寒炉”。意思是棋下到白热化的打劫阶段,忙得连晚饭也不吃了;作诗未想出工稳的对仗联,就停下来不作而去画画。鲁迅先生说:“写不出来,不要硬写”。看来,古今大手笔都有息息相通之处。披衣按摩罢,居榻久伸余“。保健按摩是传统的养生方法,,陆游把它娴熟的掌握,使之为己服务。

晚年的陆游,家境非常贫寒,他称自己是个“抱瓮穷园叟,还山老布衣。”他安尉自己说:“学道从来幸寡求,”“莫恋污渠与铜帑”(帑:音躺,意公款)。他相信缘分,安于贫穷,非常知足。他觉得穷日子易过,办了错事,问心有愧的日子不好过:“忍穷过日却差易,负愧终身良独难。”他认为上天是公平的,他虽然贫穷,却得到长寿来补偿:“寿居福之首,贫为士之常。造物赋我贫,乃以寿见偿。”——《贫歌》  正是这种知足的精神,使他能够常乐,常乐的人往往是长寿的。从另一方面讲说,知足是陆游悟道的体会,人不知足必生贪婪之心,就会不择手段地敛财聚物,从而招祸,因果相随。因此,诗人总结说:“茫茫九衢中,百祸起一贪。”

陆游还禅悟出,宇宙中其他生命体也与人一样,都爱惜自己的生命,愿生不愿死。从这一知觉出发,他佛心大现,对一切生物充满了友好与爱怜之情:

一脔可怜牛断领,霜刀斫脍几许痛,

物生怖死与我均,砧几流丹只俄顷。——(对牛的恻隐)

司晨与警夜,异类亦可怜。——(对鸡犬的恻隐)

放生鱼自乐,施食鸟常驯。——(对鱼和鸟的锺爱)

陆游非常注重邻里关系,发现有人吵架,他总是劝了这方劝那方,让双方各自忍让,宽容,不要结怨。“生世与人处,无可伤至和。唾面听自干,彼忿自消磨。”这便是他的观点。

陆游在当地德高望重,深得大家爱戴。他手无分文也能打酒喝,左邻右舍做上好吃的食品,总要送他一份:“市炉分熟容赊酒,邻居亲情每馈食”一个人由于自己的修德,而能得到大家如此回报,怎能不欣慰呢。

孔子曰:“智者乐,仁者寿。”陆游退隐后,悟道修身,养心炼气,戒杀放生,行善积德,灵气,善气源源而来(古代认识论认为“同气相求”),改变了他生命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良信息。按他的体会他的话说,叫做“死生虽有命,人事常相参”。他正是凭借“人事”的作用,善于养生,而强化了身心,得以长寿的。

陆游的养生诗和他的爱国战斗诗,是一棵嘉树上并开的两枝奇葩,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今天的和平环境里,人们都希望幸福长寿,而陆游的成功经验足以给人以启迪,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养生诗也许更有价值。

 

(转载自时瞾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