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276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8

            《伤寒杂病论》

                  ――第二百七十六条

原文:太陰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释义:(太陰病兼表证的证治。)

      太陰病,如果见到表症而脉浮的,可用桂枝汤解肌发汗。

      本条仅举出脉浮,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太陰病本属里症,以理推测当为沉脉,今脉不沉而见浮象,提示当兼表症,在表之邪未罢,故仍以桂枝汤解表。本条乃举脉略症,不应理解为单纯据脉定症,然而太陰病兼表,何以不先里后表,却先治表,必然是太陰里虚寒尚不甚,若里虚寒较甚,则虽有表症,亦不可先治其表,而宜先温其里,后和其表,或温里为主,兼以和表,如桂枝人参汤即是其例。“陽明篇”“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陰”,可与本条互参。然而本症既用桂枝汤治疗,那么以药测症,自当有头痛、发热、恶风等见症,否则仅据脉浮即用桂枝汤,那是不够妥切的。

  太陰病本是脾虚证,今“脉浮”明显,是外感表邪,且脾虚不甚,故“可发汗”。但不能用峻汗剂麻黄汤,而只能用桂枝汤,因桂枝汤既可外和营卫以祛风解肌,又能内调脾胃以治中焦,对中气虚不甚而夹有表邪者颇为相宜。

辨证论治:

主症:原有太陰病,复感外邪,脉浮,恶寒,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成因:素体脾陽不足,风邪袭表,营卫不和。

治法:调和营卫,温陽和里。

方药: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己亥年十月十二

立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