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最大国库失窃案伤害了一个女孩,几十年后,她摧毁了清朝!

 浩然文史 2020-02-18

道光二十三年,一件不太起眼的库吏盗银事件引起了苦于朝廷财政捉襟见肘的道光皇帝的注意。道光皇帝下令彻查此案。不查则已,一查惊人,竟由此揭露了有清一代规模最大的一次银库失窃案。道光“愧恨”之余立刻着手惩处相关涉案人员。令后人唏嘘的是,这次整治活动竟然改变了一个年仅九岁的小女孩的一生,这个女孩,全名为叶赫那拉·杏贞,也就是后来的慈禧。

一、银库失窃案之案情经过

这起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银库失窃案得从一件库吏侵盗库银的小案子说起。在讲这个案子之前咱们得先提一下清朝的捐纳制度。

捐纳,通俗来讲,就是卖官鬻爵。这事儿在道德上讲虽不是啥光彩事,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来钱快”!每当朝廷遇到大事,像打仗、救灾啦,需要银子了,就大开捐纳之门。案子发生的那几年,朝廷正好急需银子:鸦片战争后对英赔款第2期的210万两仍未凑足,加上道光二十一年八月黄河决于河南祥符、次年八月再决于江苏桃园,朝廷急需调拨河工、灾赈的巨额银两。因此那几年卖官鬻爵比较火爆。捐纳这事儿,归户部管,所有捐纳的银子都得交到户部银库,银库里的力气活儿由库吏来干。这起案子的罪犯,正巧和一位库吏有关系。

依据《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八日潘世恩等人对户部银库失窃案审查报告的长篇奏折》,我们将这个故事进行了复原如下。

(鸦片战争后的战争赔款加剧了清廷的财政负担)

这名库吏名叫张诚保,他有个哥哥,叫张亨智,开了家银号,相当有钱。朝廷需要银子,张亨智刚好想给自己的儿子张利鸿捐个官,于是让自己的妹夫周二带着将近一万五千多两银子去户部银库给自己的“注册”个知府。按照当时的规定,银子要分袋装,每袋大概一千多两银子,以便于统计,这些银子刚好装了11袋。

那么多银子,想想就很沉,周二这人不傻,于是找了个帮手张五一块搬银子。没想到,事儿就坏在了这个张五身上。

不知是不是碰巧了,还是说因为大清的百姓当官的热情太高,这一天户部银库的人特多,场面一度十分混乱。等到张五交钱时已经到了傍晚。银子得一袋袋往银库里抬。

可能是累晕了,张五把第二袋误报成了第三袋。也许因为现场人太多,库官竟然没有听出来。于是张五灵机一动,又少报了几袋。等张五出了库门,身上竟还带着四袋银子。

这相当于捡了朝廷四千多两银子的大便宜呀!得意洋洋的张五立刻把这事告诉了周二。人,就怕得意忘形。张五、周二两人可能是因为高兴过头了,竟忘了现场有那么多群众了。

虽然这两人也给了围观群众一些封口费,但案情最后还是曝了光,而且还引起了道光的重视。好嘛,朝廷那么缺银子,你们还敢挖朝廷的墙角,恐怕“此等积惯舞弊之人,恐盗用已不止此一次”,严办!必须严办!遂“钦派大臣将库项全数盘查”,并“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严刑审讯”。

不查则已,一查,结果差点没把道光气死。朝廷的银库,竟然早就被偷的差不多见底了!

二、交钱!把朝廷的钱交出来!

道光没猜错,这种事,还真不第一次!这事呀,从道光他爷爷乾隆那时候就开始了。朝廷就没查过么?查过,但没用。

御史是朝廷耳目,可这些朝廷的耳目,早就先被银子蒙蔽了耳目!每当御史清查库银时,银库官员“必进规银三千两,仆从门包三百两,日积月久,习以为常”。

于是,户部银库成了“法外之地”,不仅当官的公然索贿,下面干活的库吏也时不时的往外偷点银子。坊间还流传着库吏练成了把银子银锭塞进肛门里往外偷运库银的功夫。

就这样,一年年的偷,自上而下的偷。等到道光严查时,户部银库已经所剩无几。调查结果显示,户部银库账面上的1218.2万两库存,实际上只剩下了292.2万两,亏银九百多万两!

一定要把银子追回来!库银追缴运动由此发端。

(道光皇帝画像)

道光严旨:凡从嘉庆五年(1800)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期间,在户部银库任职的包括管库大臣、管库王大臣、郎中、员外郎和司库在内的大小官吏,依据其在任年月,限期在半年至四年不等,按月罚赔银 1200 两,已故者照数减半;其历任管库之王大臣每月罚赔银 500 两,查库王大臣每次罚赔银 6000 两,已故各员按数减。

也就是说,不论是清廉还是贪腐,甚至不管是死是活,只要在银库干过,就得交钱。更重要的是,皇帝是认真的,所以,没得商量!

追缴工作立即开展,可这事怎么和慈禧扯上关系了呢?

三、库银追缴对慈禧家庭的冲击

原来,慈禧的曾祖父吉郎阿曾经担任过银库的员外郎。虽然当时吉郎阿已经去世,但是道光的要求里明确指明,就算官员去世,也要由其后代交纳一半赔款。按照前面提到的罚款标准,吉郎阿任职近三年,应交纳四万三千二百两,也就是说慈禧的祖父景瑞应当代为偿还两万一千六百两。

(清代银库复原图)

两万多两,对日后的慈禧太后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可对于当时慈禧的家庭来说,却根本无法承担。

慈禧的祖父景瑞时任刑部郎中,属于五品京官。按照清朝正式的俸禄标准,其年俸不过80两,加上与基本工资数额相近的“恩俸”,一年的收入不过区区160两。在四年之内偿还两万两银子,绝无可能!毫无疑问,景瑞被剥夺职位,被关押进刑部大牢。

景瑞虽然被关押,但赔款照收!

(电视剧《苍穹之昂》中的青年慈禧形象)

此后,为了交纳赔款,营救景瑞。慈禧的父亲惠征变卖家产,到处借钱,最终在慈禧15岁那年完成赔款缴纳。景瑞官复原职,然而由于年龄已经超过了官员的退休年龄65岁,不久后退休。

经过这次事件冲击,慈禧的家庭境况陷入了谷底。

四、从这次事件看慈禧“极权”性格之养成

相比于给慈禧家庭带来的困境来说,这次事件给年仅9岁的慈禧在心理上产生的影响也许更值得我们关注。

一方面,慈禧在日后因其奢侈无度而被世人唾弃,民间至今流传着一大批关于慈禧东陵宝藏的传说。我们不能不怀疑,慈禧这种近乎病态的追求享乐奢华的行为,是对童年悲惨遭遇的“补偿性”心态从中作祟的产物。特别是祖父因无法偿还赔款入狱,一家人为了偿还赔款而东奔西走、变卖家产时,年幼的慈禧的心灵难免不因此受到冲击乃至扭曲。

(翡翠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方面,这件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慈禧日后的“极权”性格。银库失窃一案在当时处于多事之秋的大清国来说只是一件小事,而对于慈禧的家庭来说却是一件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如前所述,在道光之前清廷并非没有开展过对户部银库的清查活动,但由于一系列“官场规矩”倒也相安无事。混迹官场多年的景瑞也曾以为这次银库清查大概也会像以前一样糊里糊涂地结束。然而,这次清查活动与以往不同。关键点,我们前面也提到过:皇帝是认真的!

(《走向共和》中吕中饰演的老年慈禧形象)

其实,慈禧一家最后只是勉强交纳了赔款的六成,只是因为道光生出对老臣的“体恤”之情而特准释放。

当年“不近人情”将景瑞关入大牢、严令必须把赔款还清的是道光,如今“皇恩浩荡”将景瑞提前释放、将赔款一笔勾销的还是道光。臣子的命运完全取决于皇帝几十个字甚至仅仅几个字的朱批。这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少女慈禧带来的心灵冲击是巨大的,慈禧生平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权力的威力。

(颐和园:原为清漪园,供慈禧休养)

也许正是从此刻开始,一个观念在慈禧心底深深扎下了根:掌控了权力就掌控了包括这世上一切人的命运在内的一切。在这之后慈禧的人生经历,包括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堂的血雨腥风,无疑使她更加坚定了这一观念:

什么都是假的,只有权力是真的!

慈禧的后半生,近乎病态的追求权力,她至死都将大清国的权力牢牢攥在手中。这一切,也许在她还只是一个少女时就已经注定。

那年,她九岁。

她原本可以做兰儿,可后来,她活成了慈禧。

文史君曰:

道光二十三年的户部银库失窃案,看似是由一件小事引发的极具偶然性的事件,实际上是清朝吏治腐化的产物。作为国家银库的户部银库实际上成了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那些官员库吏们从大清帝国的机体内部一点点地啃噬着这个老大帝国,此时户部银库虚假的账目不正映照着大清帝国虚假的繁荣么?大清,已经病入骨髓。在这个帝国中生活的每个人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唯有掌握权力才能自救。在道光银库追缴案中,年仅九岁的慈禧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渴望权力的种子。这个姑娘的前半生历经坎坷,后半生早年丧夫、中年丧子,没有感受过人世间的亲情,在一次次的权力斗争中,她终于活成了一个怪物,一个紧紧攥住权力不放的怪物。造成慈禧病态心理的背后,是一个病态的大清国!

参考文献:

[1] 孙小:《道光朝户部银库失窃案琐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04期.

[2] 韩祥:《1843年户部银库亏空案及其影响》,史学月刊,2012年06期.

[3] (日) 加藤徹:《西太后:大清帝国最后的光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