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711

 随缘522 2020-02-18
肺脏虚寒,咳嗽上气,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语无音声,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饮食
补肺汤
【处方】 款冬花 桂心各30 桑白皮(炙)120 人参 紫菀茸 白石英各30 五味子 钟乳粉各45 麦门冬(去心)60
【制法】 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 主肺脏虚寒,咳嗽上气,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语无音声,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3枚,粳米1撮,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延年益寿滋阴固精壮功丸
[L] 处方:制首乌、枸杞子各1000g,黄精800g,石菖蒲、制茯苓、麦门冬、党参、苍术、泽泻各500g,炙黄芪、柏子仁、远志、巴戟天、当归、熟地、生地各350g,覆盆子、五味子、女贞子、车前子各250g,秦艽、莲须、杭菊各200g,连翘、藿香各150g,甘草50g,炼蜂蜜45g[/L]
[L]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日配合练习易筋经通脉捶和易筋腾骨布气术空腹早晚各服一丸。连服百日以上。少食辛辣味重腥味品。[/L]
[L] 方解:本方具有延年益寿,通灵壮丹,轻身之功。有显著之增智开慧,旺精神,添神明,强魂魄,乌须发,驻颜固精,安五脏,补诸虚,强筋骨,耐寒暑,聪耳目,祛病解毒,祛湿通痹,生津润肺,养血安神,补心益气,和胃健脾,壮腰健肾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人脾肾亏虚,中老年人心肾不交等患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无数例,一般服药10剂见效。疗效非常显著。[/L]
 
 
 
 
 
慢性鼻炎
组成 北细辛9 白芷9 苍耳子9 白蔻仁9 鱼脑石18克丁香9 明雄黄6克冰片3
制用法先将前7味药研为极细粉,冰片另研,然后混合再共研,瓶装密塞。取消毒棉,撕成薄片,如丝棉纸状小块,兜药其中,大小适宜塞鼻孔,用线扎成小药团,左右两鼻孔交替塞1药力,1日各三四次。
主治 慢性鼻炎。症见鼻塞,流涕,鼻涕稠臭,两耳闭气,头常昏。
按语 若配内服药,收效更捷。
 
 
 
 
 
 
 
 
 
通治方
【组成】大黄、黄精各60克,丹参、隔山消、山药各30克,黄芪、白术、川芎各25克,人参、龟胶、当归、山楂各15克,荜拨、泽泻、神曲、三七、鹿胶、郁金、甘草各10克,防风、荷叶、肉桂、法半夏、陈皮各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备用。每日服2次,早、晚各服36克。
【功用】驱邪扶正,祛瘀生新。能祛气血痰食郁积湿火诸邪,有健脾强肾益气补血使阴阳互生之功。
【主治】易患感冒、咳喘,长期低热,胸痹胸痛,心烦心悸,怔忡健忘,易惊少寐,失眠多梦,口干舌燥,唇焦口疮,小溲黄赤,吐血便血,大便干结,牙齿松动及龈肿出血等;腹胀腹痛,脘痞不舒,胁痛,嗳气吞酸,完谷不化,或消谷善饥,消渴淋症,癃闭,水肿,头晕身重,少气乏力,嗜睡或羸瘦纳减,督脉虚寒,腰酸背痛,畏寒肢冷,阳痿少精,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头痛头晕,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胆石症、慢性肝炎、肾炎、前列腺炎等。
【疗效】多年使用,屡收良效。
 
 
 
 
 
 
 
 
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则吐血者
补肺汤
【处方】 黄耆30 甘草 钟乳 人参各12 桂心 干地黄 茯苓 白石英 厚朴 桑白皮 干姜 紫菀 橘皮 当归 五味芋 远志 麦门冬各15 大枣20
【制法】 上十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 主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则吐血者。
【用法用量】 以水1.5升,煮取500毫升,分五次服,日三夜一服。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胁痛
补肺散
【处方】 山萸、当归、五味、山药、黄耆、川芎、熟地、木瓜、白术、独活、枣仁各等分。
【功能主治】 胁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肺气不足,胸痛牵背,上气失声
补肺散
【处方】 白石英5分,五味子5分,桂心2两,大枣5枚(擘),麦门冬(去心)1两,款冬花1两,桑白皮1两,干姜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气不足,胸痛牵背,上气失声。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大枣,取8合,乘热投1方寸匕服,每日3次;亦可以酒煮。以知为度。
【摘录】 《千金翼》卷十五
 
 
 
 
 
 
入夜肤痒
[病案]唐案,,33,1962年某月就诊。有荨麻疹史,此后每于夜间腹背、四
肢皮肤搔痒,冬日更甚,形体日瘦,病已六年,治疗无效。中府、膻中明显压痛,
眩晕咳嗽,多痰,阳强易举,便溏,性急。脉左关弦劲,右寸沉弱,两尺俱盛。
[治则]泻木培土补金。
[取穴]针行间()、足三里、内关(均补);并于每日卯时取太渊,行子午流注
纳子法随而济之。针2次后痒减,5次显效,7次后痊愈。(见《湖南医药杂志》1932
年第6)
[评析]本症乃木强乘土侮金之兆。针治行间泻肝木,足三里培中土,内关相配
增扶土之功。由于夜间发作且甚于冬日,为肺气不足,取太渊子午流注纳子
,以温煦肺气,故仅治7次而效。(吕志连)
 
 
 
 
 
 
 
 
皮肤瘙痒
[病案]那某,,8岁。19808月就诊。患儿半年来全身瘙痒,日渐消瘦,食欲
不振,喜吃零食,食后即大便,溏薄而有不消化残渣。经某医院诊断为:(1)
肤瘙痒,(2)消化不良。曾服扑尔敏、苯海拉明、氢化可的松和胃舒平等药均
不见效。近期全身瘙痒加剧,影响睡眠和学习。体检:精神倦怠,面色无华,
消瘦,胃部胀满,心肺正常,舌苔略腻,脉象濡弱。
[取穴]采用三棱针点刺双手四缝,挤出少量黄白色粘液。1次治疗后,患儿即感
瘙痒减轻,大便次数减少,食欲渐增。每隔五天治疗1,共治疗3,瘙痒全部
消失,排便正常,食欲大增。随访一年余,未见复发。(见《中医杂志》1982年第5)
[评析]祖国医学认力: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则运化失常,气血之源不足,故而出
现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前人有血虚生风诸痒皆属于风之说。可见,
皮肤瘙痒与血虚和胃肠功能紊乱有关。故在治疗上采用了治本的方法,即予
治疗疳积和消化不良的经验穴——四缝,以三棱针点刺出血而愈。
 
 
 
 
 
 
 
 
 
脊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病案]周某,,16岁。197720日就诊。自幼发现躯干、颈部有多处褐色色
素斑,发育迟缓,智力较差。11岁时先后发现背部和右手掌有海绵状软性肿
,重压则痛,肿块内可摸到大小不等的硬结节。近来脊柱两侧及左侧面部常
抽掣疼痛,每天约发作45,病况日渐加重,初潮未行。X线片示:腰脊生
理弯度消失,前缘骨质明显残缺畸形,头颅骨回迹似见增加,蝶鞍床亦低平。
右手掌片示:45掌骨远端受压变细,两骨间隙增大,边缘略呈弧形压迹。诊
断为脊柱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经用各种西药治疗,症状未得缓解。苔淡白边
缘有瘀斑,脉弦细。
[治则]拟行气活血,佐以补肾,兼化顽痰。
[方药]丹参15,当归10,赤芍10,白芍10,茺蔚子10,川芎6,川断15
,制香附10,玄胡索10,泽兰叶10,制狗脊15,控涎丹1.5(分两次饭
后吞服)。上方连服二月余,掣痛减至每周34,肿块内小结节缩小,初潮己
临。药已中病,再宗前法,加重补肾之品,缓缓图效。方药:丹参10,当归10
,炒白芍10,制香附10,玄胡索10,茯苓10,陈皮10,川芎6,桑寄
15,川断15,制狗脊15,控涎丹1.5(分两次饭后吞)。此方连服五个
,腰及左面部掣痛巳减至每周12,肿块缩小,且未再发现新肿块,月经能
按时来。嘱其间断服药以巩固疗效。于1979318日随访,症状稳定。(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3)
[评析]本案症属先天不足,邪气乘虚袭之,气血失和,致血瘀气滞,痰凝成症,
成骨残;任脉未通,冲脉不盛,故天癸不至,发育迟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
,瘀滞不通,不痛则痛,故面及腰背部抽掣作痛。根据《内经》肾主
肾生骨髓腰为肾府,脑为髓海的理论,该病之本在肾,其标在气、血
与痰。骨的病变,智力减退,皆责之于肾,肿块的形成,经络的抽痛,皆责之于
气、血与痰。肾为先天之本,血海不满,任脉不通,则初潮不至。仅经七个月
的治疗,x线复查,骨质病变未获改变,但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黄宣能)
 
 
 
 
 
 
 
暴吐损肺,吐血不止
补肺散
【处方】 成炼钟乳粉。
【功能主治】 暴吐损肺,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煎糯米汤调下,立止。如无糯米,只用粳米,不拘时候。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虚劳吐血失声
补肺散
【处方】 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3分,白芍药半两,黄芩3分,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伏龙肝1两,白芷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吐血失声。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七
 
 
 
 
 
 
劳嗽
补肺散
【别名】 补肺汤
【处方】 桑白皮2两,熟地黄2两,人参(去芦)1两,紫苑1两,黄耆1两,五味子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劳嗽。
【用法用量】 补肺汤(《妇人良方》卷五)。
【注意】 忌房劳,一切生冷、鱼腥、成毒、腌藏等物。服药止可食淡煮猪蹄肉,仍须先煮熟肉去原汁,再以白汤熟煮。
【各家论述】 1.《医方考》:参、耆脾胃药也,肺虚而益脾胃,乃虚则补其母也;地黄滋肾药也,肺虚而益肾,恐其失养而盗气于母也;五味子酸收药也,咳多必失气,故用酸以收之;紫菀凉肺中之血;桑皮清肺中之气,所谓随其实而泻之。益其所利,去其所害,则肺受益,故曰补肺。
2.《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肺虚而用参、耆者,脾为肺母,气为水母也。用熟地者,肾为肺子,子虚必盗母气以自养,故用肾药先滋其水,且熟地亦化痰之妙品也。咳则气伤,五味酸温,能敛肺气,咳由火盛,桑皮甘寒,能泻肺火,紫菀辛能润肺,温能补虚,合之而名曰补肺,盖金旺水生,咳嗽自止矣。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三一引《本事》
 
 
 
 
 
 
厥证(神经官能症)
[病案]张某,,63岁。于三十四年前,产后受寒,致寒热往来,小腹胀滞,恶露漏
下不止。经中医诊治,下瘀血块而漏止。但自此后,每年入夏必发病一次。起
病初如感冒,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鼻塞体痛,干呕呃逆,右肋下隐痛,小腹作
,腹呜腹泻,23次。数日后,每至晚上9时左右,初觉体表发烫,灼如燔炭,
欲裸露上身,或用冷水擦浴后稍感舒适。继则胸脘满闷,每隔数分钟惊悸抽搐
一次,神昏谵语,烦躁不宁,有欲死而后快之状,持续45小时之久。至半夜1
,患者神疲乏力,连续呵欠数分钟,惊悸渐止,始能安睡。如此之状,每日发作,
病延三十余年,多处求治未效。
[治则]和解少阳,镇静安神。
[方药]软柴胡12,仙半夏5,黄芩5,制川军6,龙骨30,牡蛎30,生姜4
,大枣6,川桂枝10,茯苓10克。1剂后患者即觉症减:2剂药后,诸症大
减;3剂药后症状消失。几十年之奇病顽疾,3剂即愈,其效神速。(见《上海中医
药杂志》1981年第2)
[评析]本病略似《伤寒论》第107条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症:伤寒八,九日,
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本病属三阳均受邪
,太阳受邪,故见恶寒头痛,鼻塞体痛,阳明受邪,故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
阳受邪,故见胸肋隐痛等症。虽三阳俱病,但主要应治少阳,兼以泻热镇惊,
用柴胡龙牡汤主之取得疗效。本方治神经官能症及精神分裂症均有一定疗
效。(黄宣能)
 
 
 
 
 
 
中医治疗反复下腹部坠胀、疼痛、腹泻5
莫某,反复下腹部坠胀,疼痛、腹泻5年。
缘于工作紧张,5年前出现下腹坠胀走窜疼痛,多处就诊,效果不明显。
就诊时见其面色白,诉下腹坠胀走窜疼痛,多于精神紧张时明显,肠鸣,伴腹泻糊状便,时挟少量黏液,无脓血,日46次,伴乏力,口干苦。舌淡红稍黯,苔薄白腻,脉弦细略数。
诊其为泄泻,证属肝郁脾虚兼有肠道湿热。
此为患者平素工作紧张,肝郁不舒,肝气乘脾,运化失职而致。故可见下腹部坠胀,疼痛、腹泻;肝郁化火,可见口干苦。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下蕴肠道,故可见腹泻糊状便。舌淡红稍黯,苔薄白腻,脉弦细略数均为肝郁脾虚兼有肠道湿热的表现。
治宜疏肝理脾、清肠利湿,拟方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
防风,白术,陈皮,延胡索,柴胡,枳壳,蒲公英,败酱草,蛇舌草,救必应,乌贼骨,白芍。
药后腹泻止,大便成形,21次,腹痛较前减轻,余症如前。上方去败酱草,加茯苓。
 
 
 
 
 
 
 
 
舌冷
舌冷()
[病案1杨某,,66,自感舌冷,尖尤甚,口中如食冰块,兼见心悸,少寐,病已三
,西医诊断不明,对症治疗无效。舌质黯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温心阳,益心气,调营卫。
[方药]黄芪30,桂枝12,太子参30,白芍15,生龙骨18,生牡蛎18,
丹参15,生姜9,大枣6枚。3剂后舌冷略减,6剂后舌冷消失,余症愈。继服
4剂巩固疗效。随访三年正常。(见《甘肃中医》1998年第1)
[评析]舌为心之苗,舌尖属心,中属脾胃,两边属肝胆,根属肾。故舌之病变多为
五脏病变而引起。患者年老体弱,导致心阳不足,心失温养,故心悸,心阳虚衰,
血液运行迟缓,不能上达于舌,舌失温煦,故冰冷。今治以温心阳,益心气,调营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获愈。(马荫笃)
舌冷()
[病案]冯某,,50岁。19841026日诊。近二三天自觉从舌根至舌尖发
,口中似含冰块,痛苦不堪。胸闷呕恶,吐白色稀痰,手足欠温,精神不振,便清
,咽干,舌淡,苔白润,中心厚腻微黑,脉沉援。
[治则]温中回阳,健脾除湿。
[方药]附片15(先煎),党参15,干姜9,苍术9,白术9,茯苓15,半夏15
,陈皮9,吴萸9,藿香12,炙甘草3克。2剂后,前症减轻,去藿香加川朴
12,续服5,舌冷诸恙悉平。随访半年,未复发。(见《四川中医》1986年第4)
[评析]舌冷一症,临床少见。本例辨证为脾肾两虚,又脾肾两经均循咽喉,连舌
,故选用附子理中汤合二陈汤加味以温中回阳、健脾除湿。脾肾阳复自能
温煦舌体,脾胃健运则使湿去痰消,津液上承而咽干自止,升降自如则呕胀自
除。(吕忘连)
 
 
 
 
 
 
 
 
肝癌
肝癌()
[病案]陈某,,53岁。1962918日就诊。上腹胀痛已有二个月,食欲减,
摸到肿块(肝肋下9厘米,表面隆起,压痛),腹水征,诊断为肝癌。用噻嗜哌治
,肿块增大至14厘米,且化疗反应较剧,食少消瘦,乃停用化疗,来中医治疗。
症见肌肤枯槁,脘腹胀痛,下肢浮肿,症块隆起,坚硬不移,按之痛剧,苔薄白、质
,脉濡细。
[治则]益气化瘀散结。
[方药]太子参9,黄芪9,丹参9,郁金9,凌霄花9,八月扎9,制香附9
,桃仁9,炙鳖甲12,全虫液剂4毫升。服4剂后,精神较振,诸症略减,
增。原方去太子参,加朝鲜白参1.8(另煎)。服24剂后,症块缩小,纳大增,
起床散步。以上方随症加减治疗年余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癓块缩小至7
,面色红润,精神振作,体重增加30多斤,能操持较重家务劳动。于196310
18日起恢复工作,情况一直良好。(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9)
[评析]本患者系血瘀积聚中焦,病久正气受损,气机失畅,水湿不化,聛运失健,
为气虚脾弱。癓块又为血瘀气滞,凝聚而成,故正虚邪实之症,治疗当以扶正
散瘀,攻补兼施,获显效。(黄宣能)
肝癌()
[病案]冯某,,55岁。据述有肝肿大史,曾怀疑慢性肝炎及胆囊炎。因反复发
,肝区作痛来就诊。检查,肝肋下8厘米,剑突下11厘米,质硬表面不光滑,
锁骨上淋巴结扪及。19787月同位素扫描:肝大,肝左右叶间占位病变。超
声波、甲胎蛋白火箭电泳(>1000毫微克),硷性磷酸酶(>51单位)等检查都证
实为原发性肝癌。转氨酶76单位,苔白腻,脉细弦。所以先予清利湿热、疏肝
理气为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参入小蓟草,胡黄连、黄芩等治疗一个月后,
氨酶恢复正常。
[治则]行气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方药]丹参12,鳖甲15(先煎),生牡蛎12(先煎),香附9,川楝子9,赤芍9,
白芍9,鸡内金9,木香6,白花蛇舌草3060,紫花地丁3060,金钱
30,蜂蜜30(冲服)。若发热加银花、连翘,便结加制大黄,胁痛加徐长
,便血加茅根,散结加三棱、莪术,神疲乏力加太子参、沙参。上方连服三
月余,症状改善,病情稳定。19791,甲胎蛋白火箭电泳,定量≤31毫微克/
毫升。1978年至1981年三年间基本上以上方加减,间或伍以一贯煎等方剂。
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偶有发热,肝区隐痛,癓块依然。19816B型超声
波检查提示:胆囊癌,肝癌。已存活三年余,现仍用中药治疗,观察中。(见《上
海中医药杂志》1982年第7)
[评析]肝癌属中医的癓瘕范畴,是难治之疾。患者一则由于慢性肝炎、胆囊
炎之宿疾,一则由于数年前丧偶,长期抑郁所致的气滞血瘀而成症瘕。故随后
辨证时抓住两点:一为巨大癓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为气滞血瘀成积;二
为反复发热,乃热毒内蕴之象;治疗用行气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法。
药用剂量较大,疗效较好。(黄宣能)
肝癌()
[病案]费某,,50岁。1975年春因持续高热,右侧腰部酸痛,入某院作风湿热
治疗,数天后,热退出院。然血沉仍为108毫米/小时,此后一直低热缠绵,右腰
酸坠疼痛,四肢关节无异常。旬日后再去某院检查,腹诊时发现肝脏明显肿硬
拒按。肝功能:锌浊度18单位,甲胎蛋白阳性。患者日渐萎顿,肝区及腰胀痛
难忍。于同年421日去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诊治,超声波检查:肝上界第5,
最大横径13.5厘米,上下径17厘米,肋下约厚10厘米,9厘米;剑突下厚8
米、长9.5厘米,肝区较密迟钝微小波二级。提示:肝脏明显增厚。同位素扫
描示:肝脏占位性病变。
[治则]软坚散结,破瘀消癌。
[方药]生鳖甲30,丹参30,干蟾皮30,生山楂30,半枝莲30,炙全蝎5
,三棱15,莪术15,庵茼[1]15,水蛭10,狼毒6,2剂后,泻下黑色大
便,肝区疼痛减轻。原方去狼毒,加生鸡内金、生牡蛎、党参、炒白术、红
枣、当归、郁金等。续服20余剂,肝肿逐渐变软缩小,诸症陆续消退,继以逍
遥散、金匮鳖甲煎丸进退施治。复检甲胎蛋白阴性,体征消失。随访四年无
殊。(见《浙江中医杂志》1980年第3)
[评析]肝癌目前尚无较好的疗效。本案确诊后用性味猛烈之虫类药和破瘀活
血之药软坚散结;攻后,再以补脾扶正之品;最后以丸、散善后。方药对症,
步骤有序,故能获效,特录之以供参考。(吕志连)
 
 
 
 
 
 
 
 
眼有白翳多者
补肺散
【处方】 当归5钱,黄芩1两,桔梗4钱,赤芍5钱,桑皮1两,麻黄4钱,枳壳4钱,葶苈5钱,地骨皮8钱,甘菊4钱,元参8钱,白芷4钱,生地4钱,甘草4钱,金银花4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眼有白翳多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
【摘录】 《异授眼科》
 
 
 
 
 
 
 
 
润护肺脏。主肺痈已吐出脓血
补肺散
【处方】 真钟乳粉1两,白滑石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润护肺脏。主肺痈已吐出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调下。
【摘录】 《得效》卷十九
 
 
 
 
 
 
 
肺痿劳伤吐血
补肺散
【处方】 黄明胶(炙燥)2两,花桑叶(阴干)2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肺痿劳伤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用生地黄汁调下;糯米饮亦得。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麻疹后失语
[病案]苗某,,4岁:1976624日诊。其母代诉:麻疹发烧后失语已半月
余。患儿于19765月初患麻疹,疹出不畅,反复出,达十余日,后高烧、抽搐,
经治疗后,虽高烧已退,抽搐停止,但形成失语,已半月余。患儿体形消瘦,面色
无华,慢性腹泻,纳呆,精神怠倦,嗜睡,表情淡漠,只能发出哇、哇的单音,并抓
耳挠脚,心烦急躁,两耳听力尚存。诊断:麻疹高烧后失语。
[治则]补脾土,生肺金。
[取穴]足三里(先刺以补其虚)、通里、合谷、下关()、廉泉。手法用中刺
,不留针。次日复诊,其母代诉:昨日针后患儿流涎不止,至夜突然能喊妈
,今晨已恢复正常,基本上能回答所闻之语意,精神大有好转,泻泄,纳呆亦见
轻。取上穴再针1,以巩巩固疗效。月余后随访一切良好。(见《河南中医学院
学报》1977年第2)
[评析]麻疹发热后引起失语,乃是肺虚金不能鸣之故。针足三里等穴,可补土
生金,肺金实则鸣矣。
 
 
 
 
 
 
 
右下颌痛(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病案]焦某,,71岁。二十月前右侧下颌拔牙,当时并无痛苦,二个月后,该处
阵发性疼痛加重如刀割,吃饭、说话、洗脸都剧痛。检查:口唇稍向右侧倾
,表情痛苦,舌运动自如,口唇呈外翻,闭口时疼痛剧,偶有流涎,右侧下颌牙齿
全部脱落:血压24.7/13.3kPa(186/100毫米汞柱)。诊断:高血压、三叉神
经痛。予止痛和降压药治疗后血压不稳,口唇疼痛未止。改用针刺治疗。
[治则]循经取穴,清热止痛。
[取穴]1.内庭、颊车;2.足三里、大迎;3.合谷,听会。以三组穴位交替针刺,
每天1次。用强刺激手法,逆时针方向捻转,使酸麻感直达口角疼痛部位为止,
并留针3060分钟。先针远部穴,后针局部穴。如此连续针刺5次后痛除,
压阵至18.6/12.0kPa(140/90毫米汞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见《上海中医药
杂志》1965年第12)
[评析]本案经辫证属阳明经郁热。故取穴时,按循经取穴法,着重足阳明经内
庭穴,手阳明经合谷穴,再配以局部之颊车、大迎、听会等穴。远隔肢末取穴
比单独局部取穴效果为好。针刺入内庭后,用逆时针方向捻转并加强刺激,使
酸麻感直达患处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