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类粳米粳即硬之意,性刚少粘故称粳米。属禾本科1年生草本植物粳稻的果实。其性味甘平。含蛋白质、脂肪、有肌酸、钙、铁、磷、维生素B族、单软脂酸、卵磷脂等多种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强筋壮骨的作用。粳米作为主食,煮饭熬粥皆可。久食多食,能使人健壮不肥,肤色好,耳聪目明。长期用粳米泔(即洗米水)洗脸,可令面部皮肤白嫩光滑细腻。饭后饮用梗米泔,外用硫磺液涂鼻部,可治疗酒渣鼻(即红鼻头)。粳米泔冷调菊花散内服,可治风热目赤。若小儿甜疮,生于面部,可令其母频嚼白粳米,卧时涂之。3~5次即可愈。《滇南本草》中指出粳米能“强阳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小麦属禾本科1年或2年生草本植物小麦的果实。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糊精、油酸、亚油酸、谷甾醇、卵磷脂、淀粉酶、尿胆素、麦芽糖酶、蛋白酶、维生素B族等多种成分。具有养心安神、滋阴敛汗、解毒洁肤的作用。小麦可作主食,常人久食,能健脑强身。凡血虚气短,面色无华、夜间汗出、心慌少眠者宜多食久食。若生冻疮痈疣等,可将小麦杆烧灰涂布或将小麦杆、叶一起浓煎成汁,涂布,敷于患处。若无名肿毒,初起未溃者,可将陈小麦浸泡,水磨取淀粉,再将淀粉炒焦研成细粉,以米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效果甚佳。若遇时疾热疮、烫伤疮烂、跌扑损伤、瘀血青紫等疾患,可用小麦麸(即小麦皮)和醋罨贴即愈。古代医籍《本草拾遗》中指出,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大麦属禾本科1年或2年生草本植物大麦的果实。其性味甘咸微寒。含有淀粉酶、转化糖酶、卵磷脂、糊精、蛋白质、脂肪、麦芽糖、维生素B族等多种成分。大麦可作主食,做饭、煮粥、制成饼馍皆可。长期食用能强身壮体,养血乌发,润肌养颜。若皮肤被水火烫伤,可用大麦炒黑,研末,油调后搽之。现代药理学研究大麦含尿囊素,以其O.4%~4%的溶液局部涂搽,能促进化脓性创面及顽固性溃疡愈合。将大麦发芽过程中的根须制成片剂口服,能降血脂,可用于肥胖者或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食物本草会纂》指出,大麦能“宽肠胃、化谷食、壮气血,久食发不白,补虚、壮血脉”。 玉米别名包谷。属禾本科1年生草本植物玉米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淀粉、糖类、13一谷甾醇、维生素K、维生素C等成分。玉米具有补益脾胃、健身强体、降压降脂的作用。它可以作主食。长期食用能使人壮而不肥,健而有力。现代人把玉米作为减肥美颜佳品。《本草纲目》指出,玉米能“调中开胃”。 豆米黄豆即大豆,属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大豆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粗纤维、钙、磷、维生素B族、烟酸等多种成分。黄豆可煮熟食,也可以磨成豆浆,制成豆制品食用。具有营养滋补、利水消肿、解毒洁肤的作用。凡久病体虚、面黄赢瘦、浮肿气短者,皆可用之作食疗滋补之品。若痘后生疮,可将黄豆烧黑研末,用香油调之,涂搽患处。若皮肤生疖肿疔疮,可将适量黄豆放入水中浸软加白矾少许,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若生无名肿毒,可用豆腐渣,在砂锅内焙热,制成饼子,贴之,冷即更换。《本草纲目》指出,黄豆能“治诸风热,活血、解诸毒”。 黑豆即黑色大豆。属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黑豆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族、烟酸、生物素、果胶、糖类等多种成分。黑豆作为主要副食,长期食用具有强身健体、利水消肿、解毒洁肤、乌发养颜的作用。凡病后虚弱、烦热胸闷、身面浮肿、自汗盗汗者皆可用之作滋补食疗之品。若疖肿、婴儿湿疹、神经性皮炎,可用黑豆干溜油涂于患处。若小儿丹毒、水火烫伤,用水煮黑大豆汁涂之,愈后无瘢痕。《食物本草会纂》指出,黑豆能“消肿胀,散瘀血……止膝痛。入盐煮熟时,常食之补肾”。《神农本草经》指出,黑豆能“除痈肿,煮汁饮止痛”。 赤小豆又称红豆。以粒小色赤者为佳。属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赤小豆的种子。其性味甘酸平。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粗纤维、糖类、维生素B族、尼克酸、钙、磷、铁等多种成分。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洁肤、托毒排脓、清热除烦的作用。凡脾虚不运、腹水胀满、黄疽泄痢皆可用之作滋补食疗之品。若痈疸初起,可用赤小豆研成细末,以醋调之,涂于患处。若风疹瘙痒,可用赤小豆、荆芥等份研末,以鸡蛋清调之,外敷。若小儿黄水疮用赤小豆煮汁洗之。《神农本草经》指出,赤小豆“主下,排痈肿脓血”。 绿豆又称青小豆。属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绿豆的果实。其性味甘寒,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B族、烟酸、钙、磷、铁、胡萝卜素、磷脂等成分。绿豆的清热解毒作用很强,是夏季消暑清凉洁肤的佳品。可煮粥、熬汤、制成豆芽,经常食用,能起到清热消暑、生津止渴、解毒洁肤、利水消肿的作用。若皮肤生痈疖肿毒,可用绿豆衣或绿豆煮服,也可用绿豆水磨取汁,涂之。若乳痈初起,可用绿豆淀粉、血余炭面各30克,水调糊状,敷于患处。若小儿丹毒,可用绿豆、大黄共研末,用生薄荷汁加蜜调涂。若生痤疮,将绿豆粉温水煮成糊状,睡前洗净患部涂抹之。《食鉴本草》指出,绿豆“清热解毒不可去皮……作枕明目”。《本草纲目》指出,将绿豆“研煮汁饮,治消渴,又去浮风,益气力,润皮肤”,“治痘毒,利肿胀”。 蚕豆又称胡豆。为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蚕豆的果实。其性味甘微辛。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磷脂、胆碱、哌啶酸、植物凝集素、叶绿醌等多种成分。蚕豆可制成多种食品,具有降压降脂、止血止带、解毒洁肤的作用。蚕豆嫩叶,可作蔬菜,具有滋阴润肠之功。若小儿头部生黄水疮,用蚕豆壳炒焦研末,以麻油调之,涂擦患处。若生脓疱疮,可用豆荚煅焦研末,以麻油调后涂之。若脱发秃疮,用鲜蚕豆捣烂如泥,涂疮上,干即换。《本草从新》指出,蚕豆“补中益气,涩精实肠”。 肉类猪肉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属猪科动物。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猪肝能养血补肝,明目去翳,患夜盲、目暗、浮肿、萎黄等病者可常食之。猪皮性味甘凉,含有胶质成分,能营养肌肤,将猪皮煮熬成冻子食之,能使人皮肤光洁细腻。若治白癜风,可用猪胰1具,酒浸1小时,饭上蒸熟食用。猪蹄性味甘咸平,有补血、通乳、托疮的作用,可用于产后乳少、痈疽、疮毒等症。《本草备要》指出,“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津液,丰肌体,泽皮肤,固其所也。”《随息居饮食谱》指出,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 牛肉有黄牛肉、水牛肉之分,以黄牛肉为佳。其性味甘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族、烟酸、钙、磷、铁、胆甾醇等成分。具有强筋壮骨、补虚养血、化痰熄风的作用。牛肉的营养价值高,古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凡体弱乏力、中气下陷、面色萎黄、筋骨酸软、气虚自汗者,都可以将牛肉炖食。若手术后的病人,可用牛肉加红枣炖食。牛筋的性味甘平,有补肝强肾、益气力、续绝伤的作用。血虚、骨折病人可食之。牛肝性味甘平,能补血养肝明目,凡疳眼夜盲、产后血虚、面色萎黄者可多食。牛血性味甘凉,能养血理血,滋阴润肤,牛脂能治诸疮疥癣。《本草纲目》指出,牛肉能“安中益气、养脾胃,补虚壮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 羊肉有山羊肉、绵羊肉之分。其性味甘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胆甾醇、维生素A、维生素C、烟酸等成分。具有补气滋阴、生肌健力、养肝明目的作用。羊肉鲜嫩,营养价值高,凡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腹中冷痛、虚劳不足者皆可用它作食疗品。羊肝性味甘苦寒,能养血、补肝、明目。凡血虚目暗、视物不清、夜盲翳障者可常食之。羊胆苦寒,能解毒洁肤,可治疗风热目疾、疮疡肿毒等症。羊髓性味甘温,能补肾健脑,可治疗毛发枯槁、须发早白、失眠健忘、皮肤粗糙等症。羊肾(即羊腰子)性味甘温,能补肾气、益精髓,可治疗肾虚所致的耳聋耳鸣、须发早白。《日用本草》指出,羊肉能治“腰膝赢弱、壮筋骨、厚肠胃”。 兔肉兔肉在国外被称为“美容肉”。其性味甘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岛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滋阴养颜、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长期食用,又不引起发胖,是肥胖者的理想食品。若久病体虚,气短乏力者,可用兔肉加淮山药、黄芪、枸杞浓煎,服之。兔肝性味甘苦,能补肝明目,可治疗目痛、目暗、目赤等症,兔脑性温,将其捣碎外敷,可治疗水火烫伤、皮肤皲裂及冻疮。兔尿可治劳疳眼、去浮翳。《食物本草会纂》指出,兔肉能“补中益气,治热气湿痹,止渴健脾。去小儿痘疮。凉血解热毒,利大肠”。 鸡肉鸡的品种很多,但作为美容食品,以乌鸡为佳。其性味甘用酒浸之外涂。蛇胆苦咸寒,可用于风热目疾、视物不清、痔疮红肿、皮肤痈疖等症。《本草纲目》指出,蛇肉能“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疬风,疥癣,恶疮”。《开宝本草》指出,“乌蛇,主诸风瘙痒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 水产类鲫鱼又称鲋鱼、喜头鱼。属鲤科动物。其性味甘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B12、钙、磷、钾、铁等成分。具有温中补虚、健脾利水、解毒洁肤的作用。鲫鱼肉多且嫩,味道鲜美,是鱼中佳品。《吕氏春秋》云:“鱼之美者,有洞庭之鲋。”凡是气血不足、面色萎黄、虚劳赢瘦之人皆可用它作滋补强壮之品。若治痈疡肿核,可将鲫鱼培干研末外敷。鲫鱼头调中补肝气,能治目中障翳;鲫鱼胆外涂患处,可治疮痈。若小儿头不生发,可将鲫鱼烧灰研末,以酱汁和敷之。《备急千金要方》指出,鲫鱼“甘平无毒,主一切疮”。 鳜鱼又称桂鱼,属鳍科动物,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成分。具有补虚养颜、活血行瘀、解毒沽肤的作用。鳜鱼肥美,食之味佳,常人多食,能使人健美,肤色宜人。若小儿疮疖化脓,用生鳜鱼尾贴之。《随息居饮食谱》指出,鳜鱼“养血、补虚痨、杀痨虫,消恶血、运饮食”。 白鲢又称鲢子鱼、白鲂。属鲤科动物。其性味甘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温中益气,养颜泽肤、利水渗湿的作用。凡脾胃虚弱、面黄肌瘦之人,可用之作滋补食疗之品。作为美容食品,常食之,可使人皮肤白而细腻有光泽。《随息居饮食谱》指出,鲢鱼能“暖胃、补气、泽肤”。 青鱼又称鲭鱼,为鲤科动物。其性味甘平,含蛋白质、维生素B族及钙、磷、锌等成分,还含有核酸和尼克酸。它具有滋阴养颜、解毒洁肤、养肝益肾的作用。鲭鱼肉厚肥美,常人多食能健美强身。若久病体虚,脚软无力者,可用韭白煮鲭鱼食之。鳍鱼胆苦寒,能清热明目,若目赤障翳可用其胆汁频频点之。若皮肤出疹有炎性渗出物,久治不愈,可用鲭鱼胆汁拌黄柏粉末,晒干研细,外敷之。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鲭鱼含有核酸及微量元素锌、硒等,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所以鳍鱼又是美容佳品。《滇南本草》指出,鲭鱼能“和中,养肝明目”。 鳗鱼又称白鳗。属鳗丽科动物。其性味甘平微寒,含有蛋白质、脂肪、肌肽、鹅肌肽、尼克酸、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2等成分。具有补虚强身、杀虫止痒、解毒洁肤、祛风除湿的作用。虚劳体弱的人,可将其蒸食,能强身壮体。本品含丰富的维生素A,夜盲病人可多食。鳗鱼的脂肪,可涂敷皮肤治疗白驳;鳗鱼血少许点眼,可治目翳,其骨,烧灰可治恶疮。《日华子本草》指出,鳗鱼能“治痨补不足,杀虫毒恶疮”。 鲳鱼又称婆子鱼。属鲳科动物。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B2、钙、磷、铁等成分。具有强身健体、益气充精、补血养颜的作用。鲳鱼肉甚厚,色自如凝脂,其肉质鲜嫩少刺。常人多食,能达健壮增力之效。《本草拾遗》中指出,鲳鱼能“令人肥健,益气力”。 鲥鱼又称三来,时鱼。属鲱科动物。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尼克酸等成分。具有温中补虚、解毒洁肤的作用。若面色无华、体虚无力者,可用其加竹笋、香菇同煮食之。若水火烫伤、痈疖肿毒、可用鲥鱼鳞焙干研末外敷;若皮肤生疔疮,可在蒸鱼时取汁液,外敷之。《养生经验合集》称其为“拔疔第一妙药”。 鲟鱼又称镡鱼,为鲟科动物。其性味甘平,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l、尼克酸等成分。具有营养强壮、益气补虚、滋阴养颜、止血通淋的作用。鲟鱼体滑无鳞、肉味鲜美。平常人食之能补气血、强筋骨、养容颜,是很好的强身美容之品。若恶血疥癣,以鲟鱼煮豆腐食之。鲟鱼子含丰富的卵磷脂,能健脑益肾、延缓衰老。《饮食正要》指出,鲟鱼能‘‘利五脏,肥美人”。 鲈鱼又称花寨,属鳍科动物。其性味甘平,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维生素B族、尼克酸等成分。具有补肾养颜、健脾利水、解毒洁肤的作用。常人可将其作营养滋补之品。现代多以食鲈鱼来治疗面部痤疮。《食经》指出,鲈鱼能“主风痹瘀疰、面疮,补中、安五脏”。 鳝鱼又称黄鳝,为鳝科动物。其性味甘大温,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烟酸、钙、磷、铁、锌等成分。具有补血养颜、强筋壮骨、祛风通络、补肾壮阳、解毒洁肤的作用。鳝鱼肉嫩、昧美。常人可将此作补益之品食之。若下肢皮溃不愈,可将鳝鱼剁成肉泥敷于患处,若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可用鳝鱼鲜血涂敷之(左歪涂右,右歪涂左)。若鼻衄可将干鳝鱼血研末吹鼻中,能很快止血。鳝鱼骨能治风热痘毒,鳝鱼皮烧研后,暖酒调服,能治妇人乳结硬痛。《本草纲目》指出,鳝鱼“专贴一切冷漏、痔瘘、赚疮”。 泥鳅又称鳅鱼,属鳅科动物。其性味甘平,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l、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解毒洁肤的作用。泥鳅肉嫩、昧鲜美。是营养滋补和养颜佳品。一般人可常食。现代科学研究泥鳅的滑涎有很强的抗菌消炎作用,若皮肤生丹毒、痈肿时,可用其治之。《滇南本草》指出,泥鳅“煮食治疥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 带鱼又名牙带、海刀鱼,属带鱼科动物。其性味甘温,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l、维生素B2、钙、铁、碘等成分。具有和中开胃、补血养肝、滋阴润肤的作用。带鱼肉细嫩,营养丰富,易于吸收,凡久病体虚、气血不足、皮肤干燥者可将其作为滋补之品常食之。《随息居饮食谱》指出,带鱼能“暖胃、补虚、泽肤”。 海参又称海鼠,属刺参科动物。其性味甘咸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甾醇、三萜醇、碘、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肾益精乌发、养血润燥美肤的作用。海参属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尤其适合肥胖之人、高血压、冠心病人食用。若病后、产后、衰老涎孱,宜用火腿或猪羊肉煨食之。现代科学研究海参具有抗衰老、抗癌的作用。《本草从新》指出,海参“甘咸温、补肾益精,壮阳疗痿”。《增补食物秘书》指出,海参能“润五脏,补益人”。 海蜇又称海蛇,属海蜇科动物。其头部(即口腕部)性味甘威平,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碘、尼克酸、维生素A、维生素Bl、胆碱等成分。具有清热化痰、降压降脂、滋阴养颜、解毒洁肤的作用。冠心病、高血压及肥胖病人可多食之。海蜇煮汤外洗,可治疗丹毒、水火烫伤。海蜇皮(即伞部)其性昧咸温微涩,具有止带祛风、消痰行积的作用。若无名肿毒或溃或痛,以海蜇皮1片,白糖霜揉软,中开一孔贴之。治流火以海蜇皮软者贴上,于则换之。 鲍鱼又称鳆鱼,属鲍科动物。其性味甘咸平,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成分。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清热利湿、滋阴养颜的作用。常人将其作菜食之,大有补益强壮之效。若青盲、内障、高血压眼底出血者多食之。配伍菊花、草决明等中药煎服,可明目去翳止血。若皮肤痈疽不愈,可用鲍鱼煮汤食之。《医林纂要》指出,鲍鱼“甘咸平,补心暖肝、滋阴明目……疗痈疽”。 乌贼又称墨鱼,属乌贼科动物。其肉性味咸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成分,具有补气血、滋肝肾、养容颜的作用。其壳,性味咸涩微温,含有碳酸钙、壳角质、粘液质及少量的氯化纳、磷酸盐、镁盐等成分c具有收敛止血、制酸益胃、强筋壮骨的作用。李时珍称乌贼是“血分药”。常食乌贼肉,能治贫血、面色无华、妇女血虚经闭等症。乌贼骨可作药材,若皮肤跌破出血,可将其研粉敷之,能止血,促进伤口愈合。若小儿骨软或咳喘,可用乌贼骨6克,以米汤下之。《名医别录》指出,乌贼能“益气强志”,《医林篡要》指出,乌贼能“补血滋阴、明目去热”。 鳌又称甲鱼、团鱼,属鳖科动物。其肉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等成分。具有益气补虚强身、滋阴养血美颜的作用。其壳性味咸平,含有动物胶、角质蛋白、碘、维生素D等成分。其有柔肝潜阳、散结消痞、滋阴养颜的作用。鳌肉鲜美,以蒸食为佳,常人食之能大补气血,强壮身体,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若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可用鳌血涂之;若脱肛、子宫下垂或阴疮,可用鳖头煅灰外涂;若痔瘘,可用鳖胆汁外涂治之。《本草纲目》指出,鳌“作臛食,治久痢,长髭须”。《名医别录》指出,鳖“主伤中益气,补不足”。 水龟又称金龟、之绪,属龟科动物。其肉性甘咸平,含蛋白质、脂肪、钙、磷等成分。有滋阴补血的作用。其壳性味咸平,含有动物胶、角质蛋白、脂肪及钙、磷等成分。有滋阴潜阳、益肾壮骨的作用。龟肉属大补阴血之品。常人多食,能健身长寿。若久病体虚、血虚面黄、肌肤干燥、腿脚无力者,皆可将其作为滋补食疗之品。若小儿骨软、囟门不合,可用龟甲炖服,亦可用龟板胶炖服。若面部生丹毒,可用龟胆汁涂之。《本草备要》指出,龟能“滋阴……治阴血不足,劳热骨蒸,症瘕崩漏、五痔难产”,《本草纲目》指出,龟能“治腰脚酸痛,补心肾”。 河虾又称青虾、米虾,属虾科动物。其性味甘温,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l、维生素B2、尼克酸等。有补肾壮阳、益气托毒的作用。常人可用之作滋补品。若赤白游风、臁疮,可用青虾生捣外敷;若痈疽肿毒,可将其焙干研细外敷;若皮肤瘙痒,虾壳煎汤外洗。《本草纲目》指出。虾“作羹,治鳖瘕,托痘毒,下乳汁,法制壮阴道;煮汁吐风痰;捣膏敷虫疽”,《食物宜忌》指出,虾“治疣去癣”。 河蟹又称河螃蟹,属方蟹科动物。其性味咸寒,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钙、磷、铁等成分。蟹肉为秋令美食。常人食之有补肝肾、生精髓、壮筋骨、美肌肤的作用。若生漆疮、疥癣或水火烫伤,可用生蟹肉捣碎,外敷之。若乳痛硬肿,用蟹爪9克煎服之。若跌打损伤,皮肤瘀血青紫,可用金蟹焙干研末,每次9~12克,以黄酒送下。《别录》指出,蟹能“解结散血,愈漆疮,养筋益气”。 牡蛎又称海蛎子,属牡蛎科动物。其肉性味甘咸平,含有糖元、中磺酸、lO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谷胱甘酸、维生素A、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D、维生素E、岩藻糖、铜、锌、锰、钡、钙、铝、镁、氧化铁等多种成分。具有调中补虚、滋阴养颜、补肾壮骨的作用。其壳性味咸涩微寒,含碳酸钙、磷酸钙、镁、氧化铁、有机质等成分。具有制酸益胃、降压降脂、平肝潜阳、补肾壮骨、软坚散结的作用。牡蛎肉味道鲜美,凡久病体弱、阴血虚少、面色萎黄、烦扰不寐者,皆可用之作食疗滋补之品。作为美容食品常食之,可使人肌肤细嫩、身健力强。若生瘰疬,可用生牡蛎与贝母、玄参研末,服之。若小儿骨软,可用牡蛎末,饮米汤下之。若金疮出血,以牡蛎粉敷之。若丹毒,可生食鲜牡蛎肉。《食物秘书》指出,牡蛎能“清热、调中、令人细肌肤、美颜色”。《本草拾遗》指出,牡蛎“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 蚬又称扁螺,属蚬科动物。其肉性味甘咸寒,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腺甙等成分。具有化痰祛湿、解毒洁肤的作用。其壳性味咸温,含有角蛋白、碳酸镁、碳酸钙等成分,具有制酸益胃、补肾壮骨、止痰平喘的作用。若目赤肿痛,可用蚬肉煮食;若痛疽肿毒,可用蚬肉杵烂,涂敷之。若生痘疮,可用生蚬浸水洗之,无瘢痕。《唐本草》指出,蚬能“治时气,开胃;压丹石及疗疮、下湿气、下乳”。 蚌(附珍珠)又称河蚌、蛤蜊,属蚌科动物。其肉性味甘咸寒,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D等成分。具有滋阴养颜、生津止渴、解毒洁肤、清肝明目的作用。其壳性味咸涩寒,含有碳酸钙、磷酸钙、角质等成分。具有平肝镇惊、祛翳明目、止咳化痰、补肾壮骨、制酸益胃的作用。蚌肉味美,煮熟可作菜肴。凡阴血耗伤、面色萎黄、目赤目痛、皮肤干燥粗糙者,皆可用之作食疗滋补之品。若痔疮、脱肛者,可用活蚌汁加黄连涂之。若脚趾湿烂,可用蚌蛤粉干搽之。若小儿胎毒,湿疹痘毒,皮肤痤疮可将蚌烧焙研末,外敷之。《本草拾遗》指出,“蚌主妇人劳损下血,明目,除湿,止消渴”,《杏林春满集》指出,蚌能“平肝安神、外用其粉末可以愈湿疮”。 珍珠淡水河蚌与海蚌均产珍珠,为贵重药物,是美容佳品。含有碳酸钙、亮氨酸、蛋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及铝、铜、铁、镁、锰、钠、锌、硅、钛、锶等多种微量元素。现代科学研究珍珠所含氨基酸能增强心脏功能,松驰血管平滑肌,还能抗组织胺、抗过敏。作为美容佳品它能细嫩肌肤、润燥增白。能增强皮肤的营养,促进皮肤的代谢,从而起到减少皱纹,延缓衰老的作用。 田螺又称池螺、黄螺,属田螺科软体动物。其肉性味甘寒,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尼克酸、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尤以维生素D含量丰富。具有清热利水、解毒洁肤作用。其壳性味甘温,含有角质、碳酸钙、磷酸钙等成分,具有收敛止血、制酸益胃、补肾壮骨的作用。田螺宜煮熟食用。凡小便不利、五淋白浊、黄疸吐血、皮生痈疮者皆可食之。若痈疽肿毒、瘰疬癣疥,可用田螺连壳烧灰,香油调之,外敷。若目赤肿痛、痔疮便血可煮食之。若小儿骨软、囟门不合,可常食之。《本草纲目》指出,田螺能“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疮癣”。 淡菜又称壳菜、珠菜,属贻贝科动物。其性味咸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钙、磷、铁、烟酸、维生素B2等多种成分。具有滋养肝肾、益精添髓、乌发美颜的作用。淡菜肉呈红紫色、味美,为营养滋补佳品。凡赢瘦体弱、面色萎黄、精血耗伤、气短食少、眩晕健忘者,都可常食之。若须发早白、皮肤干燥粗糙者,更可多食。《食疔本草》指出,淡菜能治“产后血结,腹中冷痛,治症瘕,润毛发,治崩中带下”。《本草纲目》指出, 淡菜能“消瘿气”。 海带又称海草,属大叶藻科植物。其性味咸寒,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C、烟酸、磷、钴、钙、铁、碘等多种成分,尤以碘的含量为高,具有清热利水、软坚散结、降脂降压、解毒洁肤的作用。海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味,有多种疗疾保健功能。凡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脚气浮肿、高血压患者,都可以常食之。海带还是美容佳品,西方现把海带的有效成分制成各种膏霜、香波、洗净剂、洗浴剂等,还用来治疗关节炎、牛皮癣、失眠等症。由于海带能降压降脂,它又可治疗肥胖症。另外,常食海带还能增加毛发的光泽。《玉楸药解》指出,海带能“清热软坚,化痰利水”,《医林纂要》指出,海带能“补心,行水,消痰软坚。消瘿瘤结核,攻寒热疝癜,治脚气水肿,通噎膈”。 紫菜又称子菜、春菜,属红毛菜科植物。其性味甘咸寒,含有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硫辛酸、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U、胆碱、胡萝卜素、磷脂、碘、钙、铁、锌、锰等多种成分。具有清热利尿、化痰软坚、解毒洁肤、祛头屑止痒等作用。凡水肿、甲状腺肿大、夜盲症、皮肤瘙痒、龋齿患者,都可以常食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紫菜有抗衰老的作用。《本草纲目》指出,紫菜“病瘿瘤,脚气者,宜食之”。 乳品类人乳又称奶汁。其性味甘咸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 物、灰分、乳化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尼克酸、溶菌酶、消化酶、激素、抗体等多种成分。人奶是阴血化生,营养极其丰富,且易于吸收。具有补血填精、益气安神、养颜生肌、滋肾强筋、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常人可作强壮滋补或美容食品食之。若皮肤生疱,以人奶、桐油等份和均,涂之。若目赤肿痛,以新鲜人奶直接挤入无菌滴眼瓶内,点人眼内。《名医别录》指出,人乳能“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疗目赤痛多泪”。 牛奶又称牛乳,是奶牛的乳汁。其性味甘平微温,含有人类所需的全部的必需氨基酸、酪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棕榈酸、硬脂酸、卵磷脂、胆甾醇、色素、乳糖、钙、磷、铁、镁、钾、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胡萝卜素、尼克酸、叶酸、肌醇、乳清酸等多种成分。牛奶的营养价值高,是补虚强身的要品。具有益气补血、生津润肤、强壮筋骨的作用。凡面黄肌瘦、体弱多病者,均可用之作滋补食疗之品。常人久食或入药剂中兑服,有生津利肠、润泽肌肤的作用。可治皮肤干燥、毛发无华等症。若以牛奶洗面,则可令肌肤白嫩光洁。《日华子本草》指出,牛奶能“润皮肤,养心肺,解热毒”。 羊奶又称羊乳。某性味甘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补肺益肾、解毒洁肤的作用。羊奶的营养丰富,各种虚劳赢弱者皆可常食。若小儿口疮,以羊奶细细沥口中,可愈。若生漆疮,则以羊奶涂之。《食疗本草》指出,羊奶“补肺肾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 马奶又称马乳。其性味甘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钾、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尼克酸、肌醇等多种成分。具有补虚强身、润燥美肤、清热止渴的作用。马奶成分与牛奶相似,故功效与牛奶相同。常人多食,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马奶性味甘凉,善清胆、胃之热,能疗咽喉口齿诸疾。《随息居饮食谱》指出,马奶“功同牛乳而性凉而不腻”。 酸奶是牛奶或羊奶加乳酸杆菌发酵制成的乳制品。其性味甘、酸、温,除含有牛奶、羊奶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乳酸杆菌,使其营养成分更加易于吸收。具有生津止渴、养颜壮骨、降脂减肥的作用。可作为小至皮肤干燥大至动脉粥样硬化等多器官的疾病的食疗之品。 疏菜类冬瓜又称白瓜、水芝、枕瓜,属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其性味甘淡、微寒,含有蛋白质、糖、粗纤维、磷、铁、钙、胡萝卜素、硫胺素、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 C等成分。冬瓜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水消肿、解毒洁肤、降脂减肥的作用。冬瓜含钠量和含糖量较低,因而肾脏病、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的患者可常食之。若小儿夏季生痱子,可将冬瓜切片捣汁,涂之。祛痱止痒,效果很好。 冬瓜皮能清热利水、祛风止痒,将其煎汤服用,可治疗水肿及荨麻疹。若冶冻疮,可用冬瓜皮加茄子根,煎汤洗患处。若治跌打损伤,可将冬瓜皮焙于,研末,热酒调服。 冬瓜仁含有瓜氨酸,能润肺化痰,解毒消痈,利水消肿,冬瓜仁与桃仁、苡仁等中药配伍,可治疗肺痈、肠痈、水肿等症。若治痔疮,可用冬瓜仁加花椒煎汤洗患处。 冬瓜叶能解毒洁肤、祛风止痒。将冬瓜的嫩叶心和面饼食用,可治疗热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冬瓜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是西红柿的1.2倍。因此,常食冬瓜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皮肤伤口愈合。 冬瓜不含脂肪,而含有丙醇二酸,所以能防止人体发胖,增进形体健美。现代人把冬瓜作为减肥、增健、美容的佳品。《日华子本草》指出,冬瓜能“除烦、治胸隔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痒子”。 黄瓜又称王瓜、胡瓜,属葫芦科1年生蔓生草本植物黄瓜的果实。其性味甘寒,含有多种糖类,游离氨基酸、云香甙、异槲皮甙、咖啡酸、绿原酸、维生素C、维生素E、纤维素、葫芦素、钙、磷、铁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水消肿、解毒洁肤、抗肿瘤的作用。黄瓜生食熟食皆可,凡身热口干、烦燥不宁者宜生食;凡水肿腹胀、小便不利者熟食。若治外伤肿痛或水火烫伤,可用鲜黄瓜捣烂、取汁外敷患处;若生脓疱疮,可用黄瓜的藤蔓,焙干研末,香油调之,涂抹患处,若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可用黄瓜霜吹喉,1日数次。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瓜是美容、减肥佳品,它含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的排泄功能,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形体健美,同时对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亦有辅助治疗作用。黄瓜还含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转化成脂肪,有很好的减肥作用,是肥胖病人不可多得的佳品。黄瓜中的维生素E,能润肌肤、舒皱纹、抗衰老,凡皮肤干燥、粗糙多皱,可将鲜黄瓜切片,轻轻擦抹面部,或将鲜黄瓜捣碎,敷于面部。 现代人根据黄瓜的成分和功效,已把它制成多种美容剂(如黄瓜洗面奶、洗浴剂、面膜霜等),经常使用能促进皮肤代谢,增加皮肤的营养,使皮肤白嫩、光滑。《滇南本草》指出,黄瓜能“解疮癣热毒,消烦渴”。《陆川本草》指出,其能“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 南瓜又称倭瓜、饭瓜、番瓜,属葫芦科1年生蔓生植物南瓜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温。含有瓜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葫芦巴碱、腺嘌呤、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脂肪、葡萄糖、蔗糖、甘露醇等成分。具有健脾利水、解毒杀虫、润肺益气的作用。南瓜的营养丰富,可代粮充饥,可作菜肴,凡久病体虚、气短乏力、浮肿尿少者,皆可常食之。若治火药伤、烫伤,可用生南瓜捣烂外敷,也可用南瓜瓤捣烂,涂敷患处。若治疔疮、皮肤破溃,可用老南瓜蒂焙干研末,香油调后敷之。若营养不良,面色萎黄者,可将南瓜子、花生仁、胡桃仁同食之。《本草纲目》指出,南瓜能“补中益气”。 丝瓜又称水瓜、布瓜,属葫芦科1年生蔓生草本植物丝瓜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凉。含有皂甙、木聚糖、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B、维生素C、瓜氨酸等成分。具有清热利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解毒洁肤的作用。凡血尿、黄疸、肠风下血、崩漏带下,皆可用之作食疗之品。若乳痈、乳汁不通、疔疮、痔瘘、卵肿疝痛者,可用丝瓜焙干研末内服或将生丝瓜捣烂取汁外敷。若慢性喉炎、声嘶者,可用生丝瓜绞汁,炖热后频频服之。 生面疮、粉刺、癣疥者,可用丝瓜煎水洗之;或用嫩丝瓜叶、茎捣烂取汁擦之。若患腮腺炎、荨麻疹,可用鲜丝瓜叶、鲜竹叶各60克,洗净捣烂外敷。若外伤出血,可用鲜丝瓜叶晒干研末外敷能止血,促进伤口愈合。若预防麻疹,可用丝瓜络煎汤服之。萎缩性鼻炎或慢性鼻炎急性发作,可用近根部的丝瓜藤1-1.5米,同瘦猪肉60克切块,煮熟后,食肉喝汤,有解毒消炎通鼻窍的作用。《本草纲目》指出,丝瓜能“祛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瘘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齿蜃、痘疹胎毒”。 菜瓜又称越瓜、梢瓜,属葫芦科1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菜瓜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寒,含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粗纤维、钙、磷、铁等成分。具有清热利水、生津止渴、解毒洁肤的作用。凡身热心烦,口渴尿少者,可将其生食或煎汤食之。若将菜瓜烧灰存性,研末外敷患处,可治疗疮痈久不收口。《本草拾遗》指出,菜瓜能“利小便、祛烦热、解酒毒、宣泄热气,为灰敷口吻疮及阴茎热疮”。 葫芦又称壶卢、瓠瓜,属葫芦科1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葫芦的果实。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维生素C、矿物质等成分。具有清热利水、生津止渴、解毒洁肤的作用。葫芦可作蔬菜,可作药用。凡身热口渴、浮肿尿少可食之。若治疮痈,可将其烧灰研末外敷。《千金要方》指出,葫芦“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日华子本草》指出,葫芦能“除烦、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石淋”。 苦瓜又称凉瓜、癞瓜,属葫芦科1年生攀缘状本草植物苦瓜的成熟果实。其性味苦、微甘、寒。含有多种氨基酸、半乳糖醛酸、苦瓜甙、果胶、苦瓜蛋白、奎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暑、清肝明目、解毒洁肤的作用。凡中暑发热、烦躁口渴者可用之作食疗之品。若肝火上扰、目赤肿痛,可用鲜苦瓜捣汁饮或煎汤服之。若治痈肿、丹毒、恶疮,可将鲜苦瓜捣烂取汁外敷之。《滇南本草》指出,苦瓜能“治丹火毒气,疗恶疮结毒,或遍身成芝麻疔疮,疮痛难忍”。《本草纲目》指出,苦瓜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番茄又称西红柿、洋柿子,属茄科1年生草本植物番茄的成熟果实。其性味酸,微甘、平,含有蛋自质、脂肪、糖类、胆碱、葫芦巴碱、腺嘌呤、苹果酸、柠檬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P、钙、磷、铁、硼、铜、碘、锌等成分。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除湿利尿、凉血解毒、洁肤美颜等作用。西红柿是菜中佳蔬、果中美品,生食热食皆可。凡身热口渴、咽干舌燥、食欲不振,皆可用之作食疗之品。若生口疮,可将番茄汁含口中,每次数分钟,1日多次。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番茄含有大量的水分(是其重量的94%),可与西瓜媲美,是夏日暑热的降温清凉之品,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西瓜多的多,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PP的含量高,它们能保护皮肤的健康,促进伤口的愈合,减缓皮肤的衰老。研究还表明,番茄含有谷胱甘肽,这是一种抗衰老、抗肿瘤的物质,所以番茄不愧是美颜健肤、抗衰老的佳品。《陆川本草》指出,番茄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 茄子又称昆仑瓜、茄瓜,属茄科1年生草本植物茄子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寒。含有多种生物碱(葫芦巴碱、水苏碱、胆碱、龙葵碱等)、烟酸、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维生素C、钙、磷等成分。其有祛风通络、止血消肿、降脂减肥、解毒洁肤等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茄子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增加微小血管的韧性,有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美国一家杂志介绍《降低胆固醇十二法》一文中,把食用茄子列入首法。而降低胆固醇对心血管、形体健美都是大有益处。所以,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动脉硬化、咳嗽气喘、关节疼痛的患者宜食之。若治疮痈红肿、皮肤溃烂、冻疮等,可用鲜茄子捣烂如泥,或烧干研末,外敷之。若被蜈蚣咬伤、蜂螯,可切鲜茄片擦试之。若痔疮肿痛出血,可用茄子加香油,隔水蒸食之。 茄子作为草本植物,其根、茎、花、叶、蒂皆有药用价值。治口腔炎,可用霜后茄蒂烧灰研末,加蜜调之外敷;治冻疮可用茄子根、茎、辣椒梗、大蒜梗共煎水洗;治荨麻疹,可用茄子根、叶加明矾、食盐煎水薰洗之;治乳头皲裂,可用经霜茄花焙干,香油调之外敷。《本草纲目》指出,“茄,老实治乳头裂,根煮汤治冻疮,折蒂烧灰治口疮。俱获其效”。《滇南本草》指出,茄子能“散血止乳痛,消肿宽肠,烧灰米饮下,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 辣椒又称海椒、番椒,属茄科1年生草本植物辣椒的成熟果实。其性味辛热。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多种辣椒碱、壬辛酰香、荚兰胺、隐黄素、辣椒红素、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钙、磷、镁、维生素C、维生素B等多种成分。具有温中散寒开胃,除湿通络止痛、杀虫解毒洁肤的作用。凡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冻疮冷疥者宜食之。若治腮腺炎,可用老红辣椒焙焦研末,香油调之,敷患处;若治跌打扭伤,皮下瘀血青紫,可用辣椒、乳香、当归各1份为末,加凡士林5份,制成膏,敷患处;若治手足心热,以辣椒、盐等份,以醋调而敷之。辣椒煎水外洗患处可治冻疮,也可将鲜辣椒皮撕下贴之。若被毒蛇咬伤,可用鲜辣椒捣烂外敷之。对于脱发秃顶者,可用辣椒油涂擦患处,能促进毛发再生,若治腋臭,可将辣椒切碎泡入碘酒中,涂擦腋下。 辣椒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中含198毫克),这能促进细胞质中胶质的形成,防止动脉硬化,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另外据日本金泽大学的教授研究表明,辣椒能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防止体内脂肪积存,有减肥作用,因此,辣椒又是一种美容健肤,保持形体健美的佳品。 辣椒的营养成分多,药用价值高,但它毕竟是辛热之品,它所含的辣椒素,对人体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而所含的辣椒碱刺激舌上的味感受器后,能反对性地引起血压升高。所以辣椒不可多食,宜适而可止。《食物本草》指出,辣椒能“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消毒”。《药性考》指出,辣椒“多食眩晕、动火故也,久食发痔,令人齿痛咽肿”。 大白菜又称黄芽菜、黄芽白,属十字花科越年生草本植物。其性味甘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成分。具有健脾利水、益气养胃、宽胸除烦、润肠通便、解毒洁肤等作用。大白菜脆嫩甘美,炒煮、凉拌、腌、泡制皆可做成可口菜肴。凡胃虚食少、肺蕴痰火、咳嗽气喘、胸闷烦躁、浮肿尿少、大便干结者,可常食之。若热疮痈、漆疮、小儿丹毒等症,可将大白菜捣烂,外敷之;若生冻疮,可用洗净的大白菜煎汤,洗患处。《滇南本草》指出,大白菜能“走经络、利小便”。《随息居饮食谱》指出,大白菜“甘平、养胃”。 小白菜又称青菜,因其种子能榨油,故又称油菜,属十字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凉,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多糖、槲皮甙、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及矿物质等成分。具有清热除烦、调中益气、润肠通便、止咳化痰、解毒洁肤的作用。凡身热烦躁、胃热阴伤、食少纳差、咳嗽痰多、皮生疮疖、大便干结者,可常食之。若治疮毒肿痛,可将小白菜捣烂,外敷之;若咽痛声嘶,可用腌制小白菜加大米炖粥食用。《滇南本草》指出,小白菜“主消痰,止咳嗽,利小便,消肺热”。《名医别录》指出,小白菜“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 卷心菜又称包心菜、洋白菜、甘蓝,属十字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平,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U等成分,有补肾壮骨、益气养胃的作用。凡体弱赢瘦,食少纳呆、肢体痿软无力、耳聋健忘者可常食之。卷心菜的补肾作用强,久食能强身健体,耳聪目明。《本草拾遗》指出,卷心菜能“补骨髓,利五脏六腑,利关节,通经络中结气,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壮筋骨”。 芹菜又称早芹,有水芹、旱芹之分,但以旱芹为佳,属伞形科植物。其性味甘苦、微寒。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铁、磷、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维生素C、维生素D、烟酸、芹菜甙、佛手甙丙脂、甘露醇、挥发油、有机酸等成分。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痉、降压镇静、调经止血、解毒洁肤等作用。凡咳嗽痰多者,宜常食之。若治腮腺炎可用鲜芹菜捣烂,加茶油调之。敷于患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芹菜含芹菜甙,佛手甙丙酯、甘露醇、环已六醇、挥发油、有机酸等成分,它们能明显地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因此它又是肥胖者、高血压、心脏病人常用食疗品。若高血压头晕头痛、失眠心烦,可用芹菜、酸枣仁煎汤服之。《陕西草药》指出,芹菜能“祛风、除热、散疮肿。治肝风内动、头晕目眩、寒热头痛、无名肿毒”。《生草药性备要》指出,芹菜能“补血祛风、去湿。敷洗诸风之症”。 菠菜又称赤根菜、波斯菜,属藜科植物。其性味甘凉、滑利,含有蛋自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胡萝卜素、灰分、钙、磷、铁、锌、氟、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草酸、叶酸、甾醇类、菠菜甙等多种成分。具有养血止血、调中补气、润燥养颜、润肠通便的作用。凡血虚面色萎黄、衄血、便血、高血压、痔疮肿痛出血、大便秘结者宜多食之。若治夜盲,可用鲜菠菜加羊肝、谷精草炖煮,吃肝饮汤。若治跌打损伤,皮肤青紫,可用洗净的鲜菠菜挤汁,以黄酒送服。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菠菜中锌和维生素E的含量很高,常食菠菜,可以预防或治疗皮肤角质化、肌肉萎缩、骨骼和生殖器官发育不良,亦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牙龈出血、口腔粘膜溃疡等症。所以菠菜又是养颜美容的佳品。《陆川本草》指出,菠菜“人血分,生血、活血、止血、祛阏,治衄血、肠出血、坏血症”。《本草纲目》指出,菠菜能“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根尤良”。 苋菜又称紫苋菜、青香苋,有红白两种,属苋科1年生草本植物。其性昧甘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无机盐、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清热凉血散瘀、养肝明目通窍、解毒止痢洁肤等作用。凡肝火上扰、目赤肿痛、头昏耳鸣、赤白下痢者,皆宜食之。若治漆疮、皮肤瘙痒等症,可用苋菜煎水外洗。若治牙痛,可用苋菜根晒干,烧存性,为末抹之。若感冒鼻塞或慢性鼻炎,可用苋菜煎汤薰之。《食物秘书》指出,“苋菜子,治肝经风热,上攻眼目,赤痛生翳,青盲赤眼”。《本草纲目》指出,苋菜“治一切痢,滑胎”。《滇南本草》指出,苋菜能“化虫,祛寒热,能通血脉、逐瘀血”。 蕹菜又称空心菜、无心菜,属旋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寒,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菸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清热凉血、利尿消肿、解毒洁肤的作用。凡身热口渴、尿少便干、衄血下血者宜食之。若治皮肤湿疹、瘙痒,可用蕹菜煎水外洗;若治疮痈,用鲜蕹菜捣泥酒调之,擦涂患处。《陆川本草》指出,蕹菜能“治胃灼热,大便结”。《本草拾遗》指出,蕹菜能“解胡蔓草毒,煮食之,亦生捣服”。 金针菜又称黄花菜、真金花、宜男草,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萱草的花蕾。其性味甘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尼克酸、硫胺素、核黄素、胡萝卜素、铁、钙、维生素A、维生素 B、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具有补肾壮骨、健脑益智、消炎镇痛、清热利尿、降压降脂、解毒洁肤等作用。金针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凡血虚面黄、头昏耳鸣、失眠多梦、心慌烦躁、衄血便血、浮肿尿少者皆可用之作食疗之品。若疮痈肿毒,以鲜金针菜连根捣碎如泥,外敷之。若治血虚面黄,产后少乳,可用金针菜炖猪蹄或猪肉食之。若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亦可用金针菜炖猪蹄,加黄酒食之。若失眠健忘,可用金针菜煎汤,于睡前1小时服之。若治毒蛇、蜈蚣咬伤、蜂螯,可用鲜金针菜根煎水去渣,兑适量黄酒温服。若声音嘶哑,可用金针菜煮烂,加蜜调之,每日数次,慢嚼咽下。若鼻出血,用金针菜煎水服之。治目赤肿痛,可用金针菜、马齿苋共煎水饮之。小儿疳积、食少面黄赢瘦,可用金针菜叶煎水饮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金针菜是健脑佳品,日本人称它为健脑菜。它能缓解和治疗因工作学习紧张,神经过度疲劳所造成的各种症状,能预防和减缓老年人智力衰退。研究还表明,它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这对心血管病人和延缓中老年人衰老是有益处的。宋代大文人苏轼有诗赞日:“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金针菜浑身是宝,它不仅是菜中佳肴,亦是美容佳品。《本草纲目》指出,金针菜能“通结气,利肠胃”。《云南中草药选》中指出,金针菜能“镇静、利尿、消肿。治头昏心悸、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乳汁分泌不足、关节肿痛”。 香椿又称白椿、香椿芽,属楝科,含钙、磷、钾、钠等成分。具有补虚壮阳固精、补肾养发生发、消炎止血止痛、行气理血健胃等作用。凡肾阳虚衰、腰膝冷痛、遗精阳痿、脱发者宜食之。若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不止,可用韭菜或根捣烂外敷患处。若腰扭伤,亦用韭菜或根切细与黄酒煮沸后,热饮之。若治漆疮作痒,亦以韭叶捣烂敷之。《日华子本草》指出,香椿能“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腹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气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中风失音研汁服;心脾胃痛甚,生研服;蛇、犬咬并恶疮,捣敷”。 芫荽又称香菜、胡荽,属伞形科1年生植物。其性味辛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正癸醛、壬醛、芳樟醇等成分。具有调中醒脾通窍、解毒透疹洁肤的作用。芫荽辛香走窜,食之助运化,故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不利者宜食用。将其煎水饮之,可透发痘疹;捣如泥外敷可治毒蛇咬伤。《嘉佑本草》指出。芫荽能“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拨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大蒜又称胡蒜、蒜头,属百合科植物的鳞茎。其性味辛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尼克酸、挥发油(蒜辣素、硫醚化合物及其他芳香物质)等成分。具有温中开胃健脾、解毒杀虫止痒、养发生发美肤的作用。凡患肺热咳嗽、肠炎下痢、疮痈肿疖、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及各种虫症者宜食之,若治神经性皮炎、头癣、足癣、疥疮、冻疮、疖肿,可用大蒜或大蒜头捣烂外敷患处,也可用它煎水外洗。若预防钩虫病,可将大蒜捣烂,于下田前涂于四肢;若治蛲虫,可于临睡前,涂于肛门周围。若患颈淋巴结核,可用大蒜头加水煮鸭蛋,饮汤吃蛋,作疾病的辅助治疗。若咽喉肿痛,以大蒜头捣烂,敷鱼际穴,起泡后,咽痛自然减轻。治慢性中耳炎,可用大蒜制成20%乳剂,滴耳。若被蜈蚣咬伤,以独头蒜切片,擦摩患处,痛可减。治龋齿,可将蒜泥塞入龋齿,能消炎止痛。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蒜除食用及多种治疗作用外,由于它的特殊化学成分,它还是极好的美容健肤之品,大蒜经过脱臭等现代工艺加工后,可制成比珍珠霜更为优良的高级化妆品。大蒜指甲油能使指甲恢复生长机能并保持光泽,还有洗头剂、护发剂、大蒜发腊,都能使头发乌黑光亮柔软,能促进毛发再生,治疗秃顶、脱发。大蒜润肤膏能增强皮肤的代谢,改善其营养状况,使皮肤细嫩滋润光滑。大蒜所含的挥发性物质,能治疗多种皮肤病,对阴道滴虫也有明显杀灭作用。 大蒜有这么多作用,但以生食效果佳。因大蒜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不宜多吃。《本草纲目》指出,“葫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症积肉食,此其功也。”《日华子本草》指出,大蒜能“健脾,治肾气,止霍乱转筋,腹痛,除邪辟瘟,疗劳疟,冷风,痃癖,瘟疫气。敷风损冷痛,蛇虫伤,并捣贴之”。 大葱又称胡葱,属百合科植物。其性味辛温。含有蒜素,二烯丙基硫醚、烟酸、脂肪油、粘液质、叶酸、草酸钙结晶、糖类、纤维素、木质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成分。具有发汗解表、通阳宣痹、解毒洁肤的作用。凡风寒感冒、鼻塞咳嗽、心腹疼痛、肠炎痢疾、乳汁不通者宜食之。治感冒鼻塞,可用葱梗加生姜、红糖煎汤饮之,也可用于蛔虫、蛲虫症。将鲜葱捣烂外敷,可治疗疮痈肿毒、跌打损伤、皮肤瘀血青紫。若治冻疮,可用葱根、茄根煎水泡洗患处。治鼻衄,可将葱白捣烂,加酒少许,用2~3滴滴入鼻内。若冶痔疮痛肿,可用葱和须,浓煎汤置盆中坐浸之。治阴囊肿痛,将葱白和乳香捣烂,敷之。治小儿秃疮,可用冷泔水洗净,以羊角葱捣泥,蜜调后涂患处。《本草纲目》指出,大葱能“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奶汁、散乳痈、利耳鸣、涂狾白伤”。 莴苣又称莴笋,属菊科植物。其性味甘苦、微寒,含有粗纤维、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E、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清热化痰、宽胸利气、健脾化湿、解毒洁肤、养颜美肤的作用。莴苣的茎叶皆可生食、熟食,可作美肴。凡胸膈烦热、咳嗽痰多,尿血便血者宜食之。若产后乳汁不通,以莴苣叶煎酒饮之。若小便不通、尿血,可以莴苣叶捣汁敷脐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莴苣富含维生素E,尤以叶的含量为高,它能增加皮肤的营养,延缓皮肤衰老,减少皮肤皱纹。现代人把莴苣列入美容食品。《日用本草》指出,莴苣“味苦、寒平。利五脏,补筋骨,开膈热,通经脉,祛口气,白牙齿,明眼目”。 茭白又称茭粑、茭笋,属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茎。其性味甘寒,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铁、磷、碳水化物、草酸等成分。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解毒洁肤的作用。凡热病口渴、目赤肿痛、面目身黄、痈疖肿痛者宜食之。若治产后乳汁不足.可用茭白炖猪蹄食之;若治身目俱黄,可用鲜茭白煎水服用,作辅助疗法。若患高血压面潮红、心烦热,可用茭白子、大麦芽妙焦后,水煎去渣服用。若小儿烦渴、皮生痘疮,可用茭白、旱芹煎水服之。若酒渣鼻、面生痤疮、白癫者,可将菱白与盐醋煮食之,用作辅助治疗。《食疗本草》指出,茭白能“利五脏邪气、酒渣面赤、白癫疮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本草拾遗》指出,它能“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 洋葱又称葱头、球葱,属百合科植物洋葱的鳞茎。其性味辛温,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磷、钙、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原、尼克酸、胡萝卜素、气味物质(硫醇、硫化物)、苹果酸盐、柠檬酸盐等多种成分。具有和胃下气、祛湿化疾、杀虫止痒、解毒洁肤、降脂降糖、减肥美颜等作用。洋葱的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在欧美被誉为“菜中皇后”,是家庭菜肴的必备之品。而且它的药用价值亦高,可治疗多种疾病,凡是胸闷脘痞、咳嗽痰多、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者宜用之作食疗之品。若治金伤、扭挫伤、皮肤溃破、轻度水火烫伤、滴虫性阴道炎,可用鲜洋葱捣泥状,外敷之。若治咽喉肿痛,可用鲜洋葱汁加醋食之。若患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肿胀、活动不利,可用洋葱叶与芥子油混合外敷之。把洋葱制成软膏,还可治疗牙痛、局部肿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洋葱几乎不含脂肪,它的降脂作用比某些药物还强,是预防动脉硬化和减肥的佳品。它所含的前列腺素A,是降压的极好物质。它含的维生素 C,对皮肤健美有很大作用。从这些方面来看,洋葱又是养颜美肤、降脂减肥、增进形体健美的佳品。《药材学》指出,洋葱“捣成泥剂,治疗创伤,溃疡及妇女滴虫性阴道炎”。 山药又称山芋,属薯蓣科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山药的块茎。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淀粉、多酚氧化酶、胆碱、粘液质、游离氨基酸、止权素、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养颜美肤、聪耳明目、健脑益智等作用。山药香而不燥,补而不腻,凡久病体虚、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气喘、肾虚畏寒、遗精尿频或小儿遗尿、皮肤干燥、糖尿病者,宜用之作食疗滋补之品常食之。若治皮肤红肿硬痛、痈疽肿毒初起、冻疮等可用鲜山药捣泥外敷之。若脾虚面黄,需养颜美肤,可用干山药捣研细,加酥油煎香,再加酒调匀,每晨空腹服用。若项后结块、红肿疼痛或淋巴结核,可用鲜山药1段去皮加蓖麻子2~3粒去壳,同捣研细,敷于患处。《本草纲目》指出,山药能“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阳,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日华子本草》指出,它能“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土豆又称马铃薯、洋芋,属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搪、脂肪、粗纤维、钙、磷、铁、灰分、氮物质、胶质、柠檬酸、乳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等成分。具有健脾益气、调中和胃、接骨疗伤、解毒洁肤的作用。土豆的营养价值高,能供给人大量的热量,而且比米、面有更多的优点。它可作主食,也可作蔬菜,被国外营养学家誉为“十全十美的食物”。凡脾虚胃弱、纳差便溏、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大便秘结、皮肤疾患者宜将它作食疗之品多食之。若头痛,可用土豆切片擦头部。若治腮腺炎,可用土豆捣泥加醋调之擦患处。若治烫伤、皮肤破溃、湿疹,可将洗净土豆捣泥敷于患处。治毒蛇咬伤,可用土豆根茎捣汁服用,效果甚好。若骨折,可用土豆片敷贴在断处皮肤上,以作辅助疗法。治秃疮,可用土豆磨汁涂患处。《湖南药物志》指出,它能“补中益气,健脾胃消炎”。 红薯又称甘薯、黄薯、番薯,属旋花科植物番薯的根块。其性昧甘平,含有淀粉、糖类、粘液质、维生素A原、钙、磷、镁等多种成分。具有健脾胃、补虚损、益气力、强筋骨、养容颜的作用。凡腹痛腹泻、疟疾、糖尿病、浮肿尿少、夜盲、皮肤疾患者宜食之。若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纳少便溏,可用新鲜红薯叶煎水服之。若治夜盲,可用嫩红薯叶与羊肝同煮食之。乳痛者,可用生红薯洗净切碎捣烂,敷于患处。有止痛、止血、消痈的作用。若生对口疮、项疽,亦可用洗净的生红薯与鲜鱼腥草等量捣泥外敷。若枪伤、皮肤破损、毒虫咬伤,可用鲜红薯叶捣汁敷之。《本草求原》指出,红薯能“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经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本草拾遗》指出,它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 芋头又称芋艿,属天南星科植物芋艿的根块。其性味甘辛、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镁、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B2、维生素C、粘液质、皂甙等成分,具有补气益肾、破血散瘀、消肿止痛、解毒洁肤的作用。凡脾虚纳差便溏、肾虚腰膝酸软、尿频耳鸣、大便秘结者宜食之。若治腹中癖块、瘰疬,可用白梗芋头,切片晒干研末为丸,每次3~6克温水服下,若乳腺炎、腰痛、坐骨神经痛,以芋头捣泥加生姜片,以面搅拌成糊状,外敷患处。若生赘疣、鸡眼等,用生芋头片涂擦患处。若被毒蛇咬伤、蜂螯,用生芋梗擦患处或将捣烂贴敷之。若生牛皮癣,可用去皮芋头加大蒜各等量研末调糊状,敷患处。《日华子本草》指出,芋头“破宿血,去死肌。和鱼煮甚下气,调中补虚”。《滇南本草》指出,它能“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中药大辞典》指出,它能“治瘰疬、肿毒、腹中癖块、牛皮癣、烫火伤”。 胡萝卜又称红萝卜、金笋,属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的根。其性味甘辛,微温。含有多种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挥发油、咖啡酸、绿原酚、番茄烃、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具有健脾补虚、行气消食、利水消肿等作用。胡萝卜的营养价值高,尤其是维生素A的含量高。生食,熟食皆可。凡久病劳损、老幼体弱皆可常食,能补气生血。若治夜盲,可用胡萝卜煮羊肝或猪肝,常食之。若治小儿麻疹,可用胡萝卜根或叶与芫荽、荸荠煎水,代茶饮。若治斑秃,可用胡萝卜全草、生姜、半夏、蜘蛛草捣烂如泥外敷患处。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胡萝卜中含的胡萝卜素,能转化成维生素A,它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血管功能,降脂,降压,强心。用于软骨病、夜盲症、目干、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症等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胡萝卜还被称为“皮肤食物”,因维生素A、维生素B可润泽肌肤,展平皱纹,消除皮肤上的斑点,而且还能使头发乌泽光亮,所以它又是人们美肤美颜的佳品。《本草纲目》指出,胡萝卜能“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 萝卜又称莱菔,属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根。其性味甘辛平,微寒。含有糖类、果胶、多种氨基酸、腺嘌呤、葫芦巴硷、莱菔脑、维生素C、维生素B、钙、磷、铁、锰、硼、碘、淀粉酶、催化酶、木质素等多种成分。具有健脾化湿、利尿消肿、化痰定喘、生津止渴、降压降脂、活血祛瘀、止血疗伤、解毒洁肤、滋阴养颜等多种作用。萝卜是我国的国菜,能制成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人们的喜爱,故有“萝卜是土人参”的美称。凡是脾虚食少、脘腹胀满、呃逆矢气、咳嗽痰多、咯血吐血、面黄身肿、喉痛声嘶者宜多食之。若治满口烂疮,可用萝卜汁频漱去涎;若治鼻衄,可用萝卜汁加醋饮之。若水火烫伤,用生萝卜捣烂,外敷之。若久咳、气喘、慢性支气管炎,可用萝卜子与中药白芥子、苏子共研末,以蜜为丸,服之。把洗净的鲜萝卜,以酒精擦拭外皮,再捣烂如泥,作成栓剂,可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常食萝卜能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动脉硬化、保持血管和皮肤的弹性,因此它又是减肥美容之佳蔬。《本草纲目》指出,萝卜“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淤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烫火伤”。《日华子本草》指出,它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 藕又称莲藕、莲根,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莲藕的根。其性味甘寒,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尼克酸等成分。具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清热润肺、凉血行瘀、止血生肌等作用。凡是暑热烦闷口渴,肺热咳嗽痰多,吐血便血衄血,产后虚弱无力者,宜用之作食疗滋补之品。若伤寒口干,可以藕汁、生地黄煎服;若治痰热咳嗽,以藕汁、梨汁等份服用;若治热淋,以生藕汁、生地黄汁、葡萄汁等份,温服之。藕节是著名的止血药,可治疗各类出血性疾病。若吐血衄血,可用生藕节捣汁饮,亦可滴人鼻中;若遗精、白浊,可用生藕节配芡实,山药、莲须等中药煎水饮之。若功能性子宫出血,可用藕节配血余炭、侧柏叶等中药煎水服之,《名医别录》指出,藕“消渴、散血,生肌”。《日用本草》指出,它能“清热除烦,凡呕血、吐血、瘀血、败血,一切血症宜食之”。 竹笋又称毛笋、笋,属禾木科植物竹的嫩芽。其性味甘微寒,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磷、钙、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解毒洁肤的作用。凡咳嗽疾多、口干便秘、皮生痈疖者,宜用它作食疗之品。若治疳疹、风疹或水痘初起,可用鲜竹笋同鲫鱼炖汤空腹食之。若治小儿头疮、天疱疮、黄水疮等,以鲜竹笋烧存性研末,香油调之,外敷患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竹笋中含的微量元素锗、硅的化合物,能激活人体细胞,具有降压止血、降脂减肥、美颜的作用。《名医别录》指出,竹笋“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纲目拾遗》指出,它能“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芥菜又称芥菜头、雪里蕻,属十字花科植物。其性味辛温,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等成分。具有宣肺豁痰、温中利气、解毒洁肤的作用。凡咳嗽多痰、胸脘胀满、耳目失聪者宜多食之。若治漆疮、痈疖,可用芥菜茎叶(雪里蕻)煎水外洗患处;若治牙龈肿痛可将其烧研敷之。《食疗本草》指出,芥菜“主呃逆,下气,明目,去头面风”。《名医别录》指出,它主治“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 苤蓝又称芥蓝、玉蔓菁,属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的球状茎。其性味甘辛、寒,含有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粗纤维、钙、磷、铁、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成分。具有健脾利水、止咳化疾、解毒洁肤的作用。凡痰湿停蓄、气机不利、脘腹胀满、尿少身肿者宜食之。若治风热肿毒,阴囊肿大疼痛者,可用苤蓝生捣,外敷之。《滇南本草》指出,它能“治脾虚火盛,中膈存痰,腹内冷痛,小便淋浊;又治大麻风、疥癫之疾”。生食止渴化痰;煎服治大肠下血,烧灰为末,治脑漏;吹鼻治中风不语。皮能止渴淋。 鲜姜又称生姜,属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其性味辛、微温,含有挥发油(姜醇、姜烯、水芹烯、芳香醇等)、多种氨基酸、树脂状物质、淀粉等成分。具有辛温解表、温中散寒、健胃止呕、解毒洁肤的作用。凡是脾胃虚寒、恶心呕吐、心脘痞满、食欲不振者宜食之。若治秃疮,可用生姜捣烂敷之。若治冻疮、手脱皮,可用生姜泡酒,取汁涂擦患处。若治牙痛,可用炮姜,川椒等份为末,涂擦之。若蛇咬伤,可用生姜捣烂外敷之,于即换。治腋臭,以生姜汁加冰片少许,涂擦腋下。若治白癜风,可用生姜片频擦之。若跌打损伤、腰肌劳损,可用生姜、芋头捣烂如泥,外敷患处。《别录》指出,生姜能“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祛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宣诸络脉,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等”。 木耳又称黑木耳、云耳、树鸡,属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其性味甘平,含有蛋自质、脂肪、糖类.粗纤维、灰分、钙、镁、胡萝卜素、维生素BI、维生素B2、尼克酸、磷脂、甾醉等成分。具有补虚益气、滋肾益志、凉血止血、养颜乌发、降压降脂等作用。凡是久病体弱、脾肾虚损、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皮肤干燥者宜用之作滋补食疗之品。若治眼疾,以木耳烧存性与木贼共为末,以米泔煎服。治一切牙痛,可用木耳、荆芥煎汤漱之。若治诸疮溃烂,以黑木耳焙干研末,以热水拌糊状,包敷患处。治四肢麻木,可用木耳、桃仁共捣如泥,蒸服。若治贫血,以木耳、红枣煎水服之。《本草纲目》指出,木耳“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并有治疗痔疮,血痢下血的作用”。《孟洗》指出,它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香菇又称香蕈、冬菇、香菌,属侧耳科植物香藁的子实体。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磷、铁、维生素 B1、维生素B2、维生素Dl、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D及麦角固醇等多种成分。具有补气益胃、活血止痛、解毒洁肤、延年益寿等作用。凡是年老体弱、久病气虚、乏力纳少、小便频数者宜多食之。若治痘疹,可用它煎水服之,以使痘疹外出。若治跌打损伤、瘀血青紫,可用香菇、地鳖虫共捣烂外敷。治水火烫伤,可用香菇煅后研末,香油调敷患处。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香菇有很强的抗癌作用。常食香菇,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肿瘤发生。《日用本草》指出,香菇“益气,不饥,治风破血”。《本草求真》指出,它能“益胃助食,及理小便不禁”。 银耳又称白木耳,属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镁等成分。具有补肾强精、润肺止咳、补气和血、滋阴养颜、补脑强心等作用。凡年老体虚、咳嗽气喘、咯血衄血、身热口渴者宜多食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银耳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兴奋骨髓造血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作用。因此它又是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健身食品。《本草再新》指出,它能“润肺滋阴”。 果品类苹果又称奈子、天然子、频婆,属蔷薇科植物苹果的果实。其性味甘、微酸、凉,含有糖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灰分、钾、钙、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7、苹果酸、鞣质、粘液质等多种成分。具有补气益心、润肺止咳、解暑除烦、生津止渴、滋阴养颜等作用。凡是气虚乏力、胸闷心慌、食少倦怠、口干皮燥、便秘、腹泻者宜食之。若皮生毒疮,可用苹果树叶烧灰,香油调之,涂擦患处。若小儿消化不良、轻度腹泻,可用鲜苹果去皮,用汤匙刮成苹果泥喂食。苹果的含钾量较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浮肿尿少的病人,多食苹果能补钾,从而减轻其症状。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苹果含维生素B17,它对肿瘤有明显治疗作用,多食苹果,又能预防和治疗肿瘤,延年益寿。 实践证明,苹果还是养颜美容食品。西方一些妇女喜欢用口红、胭脂等化学性的化妆品,时间长了,对皮肤有损害。但经常食用苹果,能预防和减轻这些损害。《滇南本草》指出,“苹果炖膏,名,‘玉容膏’,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瘟疫而止寒热”。《千金要方》指出,它“益心气”。《医林篡》指出,它能“止渴,除烦,解暑,祛瘀”。 梨又称快果、玉乳,属蔷薇科植物梨的成热果实。梨的品种较多,我国有白梨、砂梨、秋子梨3种,以白梨为佳。其性味甘、微酸、寒,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苹果酸、柠檬、酸、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清热降火、润肺止咳、生津止渴、滋阴养颜、解毒洁肤等作用。梨含大量的水分,果肉脆嫩,香甜可口,被称为“百果之宗”。梨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凡热病伤阴、心中烦闷、口干咽燥、肺热咳嗽、喘促气急、目赤肿痛者宜多食之。治目赤肿痛,可用黄连浸入梨汁中,以梨汁点眼。若声音嘶哑,可用雪梨捣烂如泥,加蜜后水煎服。慢性喉炎,可用雪梨去皮挖心,与川贝末、冰糖同煮食之。若膝疮、皮肤瘙痒,可用梨树叶洗净,煎汤熏洗患处。 《本草纲目》指出,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本草通玄》言:“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润五脏之阴”。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梨有降压、镇静、养颜的功能,故可用作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皮肤干燥多皱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香蕉又称蕉果、蕉子,属芭蕉科多年生树草本植物香蕉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寒,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灰分、果胶、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去甲肾上腺素、钙、铁等成分。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补肾益精、养颜乌发、润肠通使等作用。香蕉是高能量水果,老幼皆宜。它还有较强的药用和保健作用。若患急性角膜炎,可食香蕉,并用其皮敷患眼,有消炎作用。若手足皲裂,用香蕉焙热,用热水洗手、足后擦患处。若皮生痈疖,可用香蕉捣烂敷患处。预防中暑或小儿疖肿,可用香蕉花煎水服用。若痔疮便秘,久咳不愈,用香蕉加糖,隔水炖服。亦可于睡前食2~3只香蕉。香蕉树根有清胃火,解热毒的作用。将其捣汁也可治疮疖痈肿。香蕉树汁能治水火烫伤,用之梳头可使枯黄的头发变得乌黑光亮。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香蕉中的钾含量高,这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增强细胞功能,改善心肌代谢是很有益的。所以香蕉又是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者的佳果。《日用本草》指出香蕉“生食破血,治金疮,解酒毒,干者解肌热烦渴”。《本草求原》指出,它能“止渴润肺、清脾滑肠”。 葡萄又称山葫芦、草龙珠,属葡萄科藤本植物葡萄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酸、平,含有糖类、蛋白质、矿物质、胡萝卜素、硫胺酸、尼克酸、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补血益气、健胃利尿、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滋阴养颜、滑利关节等作用。葡萄的营养价值高,且易被人体吸收,是老幼皆宜的佳果。常食能使人健壮、敏捷、延年、益寿。 葡萄及其藤、叶皆可人药,藤及根煎汤服用或薰洗患处,可治疗风湿痹症,关节疼痛。其叶和根煎汤服用还可安胎,治疗浮肿尿少等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葡萄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肥胖者多食之能轻身。它还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的作用,因此它又是减肥美容,延年益寿的佳果。《本草纲目》指出,它主治“筋骨湿痹、益气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随息居饮食谱》指出,葡萄能“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桃又称桃实、桃子,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桃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酸、微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PP、胡萝卜素等成分。具有补气生血、生津止渴、活血祛瘀、消积化食的作用。凡年老体虚、气血不足、咳嗽便秘者宜多食之。桃的含铁量较高,它可用来治疗血虚面色无华,有养颜润肤之效。桃树的根、叶、花及桃子的仁(桃仁)皆可入药。桃树根可治疗黄疽、吐血、闭经、痈肿、痔疮等症;桃花性味平苦,有祛痰、消积、活血、利水、泻下的作用,可治疗浮肿、痰饮、积滞、便秘等症。桃叶性昧平苦,有发汗解表、杀虫止痒作用。可治疗风寒感冒、阴道滴血、皮肤瘙痒等症。桃仁苦平而润,有破血、镇静、止咳平喘的作用,可用于一切血症。若白发增多,可将桃仁浸泡后,去皮去尖,将白糖在锅内加热化开,倒人桃仁中,冷却后食用。《随息居饮食谱》指出,桃能“补心、活血、生津、涤热”。《别录》指出,它能“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症瘕,通脉,止痛”。《孟洗》指出,它能“杀三虫,止心痛”。 猕猴桃又称藤梨、木子,属猕猴桃科藤本植物猕猴桃的成熟果实。其性昧酸、甘、寒,含有糖类、有机酸、维生素C、脂肪、磷、钙、钠、钾、铁等成分。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止血通淋的作用。猕猴桃是一种低热高营养的果品,它的营养价值比苹果高19—83倍,比梨、香蕉和葡萄则高出更多,被称为“超级水果”。它是当今世界新兴的一种滋补品。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常吃猕猴桃,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它还能防止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产生,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研究还表明,猕猴桃对消化不良、尿道结石、关节炎、瘫痪、青年白发、痔疮等多种疾病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它可治疗坏血病、过敏性紫癜,促进伤口愈合,健美皮肤。 作为植物,猕猴桃的根、藤、叶皆可入药。治风湿性关节炎,可用其根加防己、虎杖、红花等中药,煎汤服用。治跌打损伤,可用其根、藤加酒捣烂,烘热外敷患处。治脱肛,用其根加猪大肠炖服。治乳腺炎,用其叶洗净,加酒精、红糖共捣烂,敷之。《随息居饮食谱》指出,猴桃能“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熄虚风、清虚火”。《本草拾遗》指出,它能“利五脏关节,通血气”。 西瓜又称夏瓜、寒瓜、水瓜,属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寒,含有磷酸、苹果酸、糖类、多种氨基酸、甜菜碱、枸杞碱、蕃茄色素、胡萝卜色素、多种酶、粗纤维、铁、碘、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维生素PP等多种成分。西瓜还含大量的水分,它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降火除烦、利尿消肿、滋阴养颜、解毒洁肤、润肠通便等多种作用。西瓜汁多、味甜、爽口,是夏季暑热经常食用的佳果。凡是热病发热、口渴汗多、中暑津伤、尿少尿黄者宜多食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西瓜汁中含有一种物质,能把不溶性蛋白转化为可溶性蛋白。高血压、肾炎浮肿、糖尿病、胆囊炎、肝炎、膀胱炎者皆可食。 西瓜浑身都是宝。西瓜皮的绿色部分,称为“西瓜翠衣”,其性味甘凉。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祛痱止痒的功能。将西瓜翠衣煎汤服用,可治疗小便不利、浮肿等症,外洗则祛痱止痒。用经霜的西瓜皮,烧灰塞牙缝内,可治牙痛。若治闪挫腰痛、不能屈伸,可将西瓜皮切片,阴干,研末,以盐、酒调之,空腹服用。将西瓜配制成西瓜霜,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治疗扁桃体炎、咽候炎、口舌生疮、口腔溃疡等症。 西瓜子也是食、药两用的好食物。将其晒干,可制成各种美味瓜子。据医学研究表明,常食西瓜子能滋润皮肤、减少皱纹,有养颜美容之功。若月经过多,可将西瓜子去壳,研末以水调服。《日用本草》指出,西瓜能“清暑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便、止血痢”。《丹溪心法》指出,“治口疮甚者,用西瓜浆水,徐徐饮之”。《食物本草》指出,西瓜“疗喉痹”。 木瓜又称海棠梨、铁脚梨、皱皮木瓜。属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成热果实。其性味酸甘、温,含糖类、粗蛋白、脂肪、粗纤维、灰分、磷、钙、黄酮甙、苹果酸、酒石酸、鞣质、维生素B、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具有健脾利水、祛风除湿、解痉止痛、强筋壮骨、补肾乌发之作用。木瓜宜先煮后食,也可用糖浸渍,或制成果脯、果酱、果冻等食品。它可作多种疾病的食疗剂。若小儿黄水疮、湿疹、体癣、脚烂,可用熟木瓜捣烂,加米醋、食盐拌匀取汁,外敷之。若风湿痹痛、关节不利,可用木瓜配伍老鹳草、五加皮、虎骨等中药煎汤服之。若颈犟筋急、疼痛,活动受限者,可用木瓜去瓤,加乳香、没药入木瓜内,饭上蒸烂,研制成膏,配生地黄汁、酒,温服之。若头发枯黄无光泽,可用木瓜浸油洗头,能使头发乌黑光亮。若治脚痉挛痛,可用木瓜数个,与水、酒共煮烂、制膏,热敷于患处。《日用本草》指出,木瓜“治脚气上攻、腿膝疼痛、跌打损伤、筋内痉挛等症”。 甜瓜又称香瓜、甘瓜、熟瓜,属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寒,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钙、磷、铁等多种成分。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消肿、解毒洁肤等作用。凡是身热口渴、纳少乏力、汗多胸闷者宜食之,常人也可用作清凉降温解暑之品。其瓜蒂含喷瓜素,可入药。若慢性肥厚性鼻炎、鼻息肉,以甜瓜蒂末涂擦之。若食物中毒,可用甜瓜蒂作催吐药。《本草纲目》指出,甜瓜能“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间壅塞气、治口鼻疮,暑月食之不中暑”。 橘又称黄橘、朱橘、福橘,属芸香科植物福橘、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酸、凉,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磷、钙、胡萝卜素、铁、核黄素、果酸、维生素B1、维生素A、维生素D等多种成分。具有健脾益胃、行气止痛、活血消肿、润肺化痰、生津止渴、滋阴润燥等作用,凡是咳嗽气逆、胸胁疼痛、乳房胀痛、咽干舌燥者宜食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橘子有降低血脂和血压的作用,可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血管疾患。橘子的维生素C含量高,对甲亢、坏血病、病毒性感冒、创伤的愈合很有好处。 橘皮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它性味辛、苦温,能调中益气,燥湿化痰,行气化滞,是常用的中药。可治疗多种疾病。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橘皮含的挥发性芳香油,能兴奋心脏、抑制胃肠、子宫的收缩,是治疗低血压、心肌梗塞、脂肪肝的有效药物。它所含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C,能预防脚气病、末梢神经炎,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加血管壁的弹性,有抗衰老的作用。橘核性味苦平,能理气止痛,可用于乳痈初起、小肠疝气、睾丸肿痛等症。橘树叶,性味苦辛平,能疏肝理气、化痰消肿、解毒洁肤,可用于咽干舌燥、咳嗽气喘、痈疽疮疖等症。《食用本草》指出,橘能“止渴润燥、生津”。 甜橙又称香橙、鹄壳,属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成熟果实。其性味寒酸,含有苹果酸、柠檬酸、果酸、糖类、挥发油、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橙皮油等成分。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理气止咳化痰、解毒止痒洁肤等作用。香橙营养丰富,美味可口,人们喜欢在饭后食用,故又有“饭后之果”的美称。它的药用价值高,凡是胃脘气痛、久咳声嘶、乳腺炎红肿疼痛、慢性气管炎者,可用甜橙作食疗。若治疗痔疮肿痛,以隔年风干香橙在桶内烧烟薰之。橙的芳香诱人,可制成食品饮料的添加剂和化妆品的香精;它也是很好的理气中药。鲜橙叶有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将其捣烂,可外敷疮疖。《滇南本草》指出,甜橙“治妇人乳结不通,红肿结硬疼痛,恶寒发热”。 柑又称柑子、金实、木奴,属芸香科植物茶枝柑、瓯柑等多种柑类的成熟果实。其性昧甘酸凉,含有糖类、柠檬酸、枸杞酸、陈皮甙、川陈皮素、挥发油、维生素B、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生津止渴、和胃利尿、润肤美容之作用。凡胸膈烦热、口干咽燥、食少气逆、小便不利者宜食之。治肾虚腰痛,可用柑核、杜仲等份,炒熟研末,盐酒下之。《医林篡要》指出,它能“除烦、醒酒”。《开宝本草》指出,它能“利肠胃中热毒,止暴渴,利小便”。 菠萝又称凤梨、露兜子,属凤梨科植物菠萝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平、微涩,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淀粉、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具有补益脾肾、生津和胃的作用。凡暑热津伤、头昏体倦、脘腹胀满者,皆可用作食疗之品。将菠萝制成蜜膏,有补脾胃、固元气、益气血、强精神的功效。用菠萝汁可治疗伤暑或夏日发病;不熟的菠萝取汁,能治肠道寄生虫。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菠萝叶中含菠萝蛋白酶,它可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皮肤炎症。《本草纲目》指出,它能“补脾胃,固元气,制伏亢阳,扶持衰士,壮精神,益血,宽痞,消痰,解酒毒。止酒后发渴,利头目,开心益智”。 椰子又称椰棵、胥余、越王头,属棕榈科植物椰子的果实。其性味甘温,含有葡萄糖、水苏糖、果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磷、钙、镁、纳等多种成分。具有生津止渴、利尿消肿、驱虫止痛、解毒疗疮、养颜抗衰等作用。椰子成熟后,果肉内充满椰汁,被誉为“天然清凉饮料”;椰肉雪白如凝脂,芳香滑脆,香醇味美,椰油气味芳香,它们皆有药用价值。治心衰浮肿,可适量饮用椰汁。治体癣、足癣、皮肤疾患,可用椰壳提制的馏油外擦。治便秘,可早晚各吃半个椰肉。治湿疹、阴部瘙痒,可将椰壳打碎,煎水洗之。经常食用椰子汁、肉,有扶正固本、抗衰老的作用。《纲目拾遗》指出,“椰子壳熬膏,涂癣良”。《开宝本草》指出,椰子“止血疗鼻衄,吐逆霍乱,煮汁服之”。 龙眼又称桂圆、亚荔枝,属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糖类、酒石酸、果酸、胆碱、腺嘌呤、钙、磷、铁、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具有补气益心、养血安神、健脑益智的作用。凡是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心悸、失眠、健忘者宜多食之。若治足趾痒烂,可用龙眼肉、核烧灰擦之。若治一切疮疥,用龙眼核煅存性,香油调之外敷。若治水火烫伤,将其壳煅存性,为末,桐油调涂患处,即止痛,愈后不留疤痕。治狐臭,用龙眼核同胡椒同研,涂擦腋下,汗出即擦之。治刀伤、跌打损伤、皮肤青紫,把龙眼核炒香,研末外敷患处。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龙眼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对营养不良、神经衰弱、贫血、心慌、失眠、健忘等症均有明显疗效。研究还证明,人的衰老与黄素蛋白——脑B型单氨氧化酶有密切关系,而龙眼能抑制这种酶的活性。所以它又是不可多得的抗衰老佳品。《本草纲目》指出,龙眼能“开胃益脾,补虚长智”。“疗健忘怔忡,能安神熟寐。”《本草通去》指出,它能“润肺止咳”。《得配本草》指出,它能“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 荔枝又称丽枝、丹荔、勒丽等,属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酸、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分、烟酸、苹果酸、柠檬酸、钙、磷、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具有补益气血、健胃止呕、生津止渴、补肾益智、消痈洁肤、止血止痛等作用。凡热病津伤、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皮生痈疖者宜食之。荔枝肉外敷可治淋巴结核和疗痈疖。呃逆不止,可用荔枝连皮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若肌肉消瘦,四肢无力,关节酸痛肿胀,体形不健美者,可用荔枝2500克,炖猪小肚1个,食小肚,饮汤。若外伤出血,可和干荔枝研末,涂于患处,能止血,预防伤口感染。若疮痛肿疖,用荔枝肉、梅肉各5枚,捣烂制成饼状,贴于患处。《本草纲目》指出,“常食荔枝能补脑益身,治疗瘰疬疔肿,开胃;干制品能补气,为产妇及老弱病残者的补品”。《食疗本草》指出,它能“益智,健气”。《医林篡要》指出,它能“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止血止痛”。 杨梅又称朱红、杨果、自蒂梅等,属杨梅科植物梅的果实。其性味酸、甘、温,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钙、铁、蜡质、维生素、柠檬酸、草酸、乳酸等成分。具有生津止渴、利尿消肿、行气止痛、止血生肌、解毒洁肤等作用。杨梅酸甜适度,滋味鲜美,最宜酒后饭余食之。若治口干舌燥,低热烦渴,用鲜杨梅生食,早晚各100克。夏日预防中暑,亦用鲜杨梅煎水饮之。治水火烫伤、一切损伤,可用盐藏的杨梅和核捣如泥,敷之,能止血生肌。治鼻息肉,用连枝杨梅,加冷饭粒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杨梅树皮含杨梅皮甙、杨梅树皮素、大麻素及鞣质。临床可用于治疗痢疾、跌打损伤、目翳、牙痛、恶疮疥癣等症。亦可用于肾脏病和心血管病患者。《日华子本草》指出,它能“凉血止血,化瘀生新”。《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指出,杨梅“根皮可消肿散瘀,止痛杀虫,收敛。治痢疾,肠炎,腰肌劳损,跌打损伤,湿疹,秃头疥疮,慢性溃疡”。 梅又称青梅、春梅,经炮制后称乌梅、白梅等,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梅的果实。其性味酸平,含有糖类、蜡质、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谷甾醇、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收敛生肌、安蛔驱虫、解毒洁肤的作用。凡肺虚久咳、脾虚久泻、便血尿血、肠道寄生虫等症宜食之。若治肠道、胆道蛔虫,用乌梅、川椒、川连、生姜开水炖服。治急性胃炎,取鲜梅,取汁,用文火煎成胶状,于饭前服用。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用腌制的酸梅,鲜橄榄连核共捣烂,加水煎汤去渣,饮之。若治鸡眼、胼胝,用乌梅肉配轻粉适量,调米醋贴敷。《神农本草经》指出,梅能“主下气,除烦满,安心,肢体痛,偏估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樱桃又称含桃、朱樱、朱果、樱珠等,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樱桃的果实。其性味甘温,含有蛋白质、糖类、铁、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发汗退热、祛风除湿、透发痘疹、解毒洁肤、舒筋活络、滑利关节、养颜美肤等作用。若治水火烫伤、冻疮、汗斑,用鲜樱桃汁涂擦之,可止痛、止痒。若要养颜润肤,可用鲜樱桃500克煎水服用,并常食生樱桃,可令皮肤白嫩、光滑、细腻。若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把樱桃洗净晒干,泡于酒中,常服。樱桃核人药可治疗小肠疝痛、外伤久不收口、眼皮生瘤、疹出不畅、咽痛音暗等多种病症。樱桃树叶、树根也可治疗蛔虫、绕虫、毒蛇咬伤诸症。《滇南本草》指出,樱桃能“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浸酒服之,治左瘫右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本草纲目》指出,它能“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止泄精,水谷痢”。 枇杷又称忧扇、芦枝、蜡风芦桔,属蔷薇科多年生乔木枇杷的果实。其性味甘、酸、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果胶、鞣质、灰分、钠、钾、铁、磷、维生素B、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成分。具有清热化痰平喘、和胃降气止呕、滋阴生津止渴、止血止痒生肌、解毒疗疮美颜等作用。凡咳嗽痰多、气急喘促、皮生痈疖、呕吐呃逆者宜用之作食疗之品。若治关节疼痛,用鲜枇杷、猪爪、黄酒炖之,食爪喝汤。若治瘰疬,把干枇杷研末,调热酒敷之。枇杷叶是常用的中药,可治疗多种疾病。若肺热咳喘、妊娠呕吐、乳房肿痛、伤风流涕、声音嘶哑皆可用枇杷叶配伍有关中药煎汤饮之。若治痘疹溃破、痱疖痒痛、颜面粉刺、痔疮肿痛,可用枇杷叶煎水外洗之。若治外伤出血、鼻衄,可把批杷叶焙干研末,茶水调之,外敷。《食疗本草》指出,枇杷“煮汁饮,主渴疾,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之疮”。《本草再新》指出,它能“清肺气,降肺炎,止咳,化痰,止吐,止血,呛血,治痈痿热毒”。《安徽药材》指出,“煎汁治浓疮,溃疡,痔疮”。 杏又称杏子、杏实,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杏或山杏的果实。其性味辛、苦、甘温,含有糖类、蛋白质、钙、铁、磷、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B、柠檬酸、苹果酸等多种成分。具有止咳定喘、润肠通便、解毒疗疮、美颜美容的作用。杏的营养价值高。气逆咳喘、咽喉肿痛、高血压、神经衰弱、皮肤创伤、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宜用之作滋养食疗之品。作为药用,主要是杏仁,并有甜杏仁和苦杏仁之分。甜杏仁可食用,苦杏仁人药。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苦杏仁除含有杏肉的成分外,还含有苦杏仁甙、苦杏仁酸、雌酮及各种维生素、挥发油,可治疗多种疾病。若治肺热咳嗽,以苦杏仁研末,雪梨1个去皮去核,将杏仁末放入其中,隔水炖服。若治肺寒咳嗽,将苦杏仁、生姜、大枣煎水饮之。治各种体癣、足癣,将杏仁捣碎与醋混合加热,敷于患处。治诸疮肿毒,杏仁去皮,研末制膏,加轻粉,麻油调之,外擦。《滇南本草》指出,杏能“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刺,下气,治疳虫”。《本草纲目》指出,杏仁“能散能降,故可解肌散风,降气润燥”。 甘蔗又称糖梗、竿蔗、干蔗等,属禾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蔗的茎杆。其性味甘寒,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l、维生素B2、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清热除烦、理气和中、润肠通便、解毒洁肤等作用。甘蔗的保健食疗作用很多。在甘蔗汁中加点黄连液,饮之,能治目赤肿痛,怕光流泪。肺热咳嗽、口干舌燥者,用甘蔗汁煮粥食用。咽喉肿痛、音暗者,用甘蔗、荸荠、茅根煎水代茶饮。若小儿头疮、白秃,用甘蔗烧存性、乌柏油调,频频掺之。治百毒疮痈,用甘蔗皮煎水外洗,再以甘蔗捣烂敷之。《本草再新》指出,甘蔗能“和中消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泻,疟,痢,解疮火诸毒”。《随息居饮食谱》指出,它能“利咽喉,强筋骨,熄风养血,大补脾阴”。《滇南本草》指出,甘蔗“治百毒诸疮,痈疽发背,捣烂敷之”。 石榴又称安石榴,属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实。其性昧酸、涩、温,含有鞣质、糖类、石榴酸、雌酮、雌二醇、谷甾醇、钙、磷、铁、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具有解乏醒神益脑、理气开胃消食、止吐止泻止漏、润燥收敛生肌、解毒疗疮洁肤等作用。凡热病津伤,口干咽燥,虚寒久咳,下血崩带者宜食之。若治乳疮,用石榴数个,捣汁熬膏,外敷。 石榴皮是常用的中药,可用于久泻、痢疾、小儿疳积、便血、脱肛、牛皮癣等症的治疗。石榴花也可入药,用于外伤出血、鼻衄、中耳炎的治疗。《本草纲目》指出,石榴“正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滇南本草》指出,它能“治筋骨疼痛、四肢无力、化虫、止痢或咽喉疼痛肿胀、齿床出血、退胆热、明目”。《随息居饮食谱》指出,它能“解渴,醒酒”。 柿又称青柿、黄柿、红柿等,属柿科植物柿的果实。其性味甘寒、涩,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碘、钙、磷、铁、胡萝卜素等多种成分。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解毒洁肤、软坚散结等作用。鲜柿的含碘量高,对甲亢、胃病、脑溢血、糖尿病者有辅助治疗作用。柿叶、柿蒂皆可入药。经常饮用由柿叶制成的柿叶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在国外,把它作为健身食品。柿叶还含有芦丁、胆碱,因此它又可治疗心血管疾病。柿蒂是常用药。治中耳炎,用柿蒂煅,研末,吹耳。治小儿脐部流脓水,用干柿蒂焙干为末,外敷之。治咽喉肿痛,用柿霜、硼砂、麦冬等研末为丸,含服之。若治呃逆,柿蒂、丁香、人参为末,水煎服。《急备千金要方》指出,柿“主肠擗不足及火疮金疮,止痛”。《食经》指出,它“主下痢,理痈肺 ,口焦, 舌烂”。 无花果又称天生子、文仙果、奶浆果、映日果等,属桑科植物无花果的果实。其雌雄异花,藏于花托内,外观只见结果,不见开花故名无花果。其性味甘平,含有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果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植物生长激素、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具有健脾调中、利尿消肿、解毒洁肤等作用。凡腹泻或便秘、痔疮纳少,皆可用它作食疗之品。若疮疡久不收口,用无花果粉末或无花果肉捣烂外敷,能去腐生肌。若治蛔虫、钩虫,用无花果或其叶煎汤,空腹服用。若治白癜风,将无花果叶切细,酒浸泡,涂患处。若去目翳,用无花果汁加乳汁调均点眼。若治疖肿,用无花果树根和叶煎水薰洗之,再用鲜叶捣烂外敷。《滇南本草》指出,无花果“敷一切无名肿毒,痈疽疥癞疮癣,黄水疮,鱼口便毒,乳结,痘疮破烂,调芝麻油搽之”。《本草纲目》指出,它“止消渴,涂发令黑,治吐血,水肿”。《江苏植物志》指出,“鲜果的乳汁外涂治疣”。 李子又称李实、嘉应子,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李的果实。其性味苦酸、微温、涩,含有多种氨基酸、糖类、脂肪、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B1、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具有生津止渴、利尿消肿、清肝涤热、解郁除烦、解毒疗疮、养颜美肤等作用。凡阴虚内热、口渴喜饮、咽喉肿痛、跌打青紫者宜用它作食疗补品。若治皮肤湿疹、瘙痒,用酸李捣烂煎水外洗患处。若治疮疖肿毒,用鲜李子去核捣烂外敷患处。若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周炎,可用酸李连核捣烂,兑凉开水适量含漱之。 古人认为,李子有养颜美肤之功效。用李子核去皮研细,以鸡蛋清调之,涂面,次日早晨洗去,再涂胡粉,可治妇女面部黧黑。李花亦有美容功效。将李花、梨茶、桃花、葵花、红白莲花,共研细末,用于洗面,百日后,面部光洁如玉。《滇南本草》指出,李子“治风湿气滞血凝”。《随息居饮食谱》指出,它能“清肝涤热,活血生津”。《泉州本草》指出,它能“清湿热,解邪毒,利小便,止消渴。治肝病腹水,骨蒸劳热,消渴引饮等症”。 山楂又称山里红、木桃、赤枣等,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山楂的果实。其性味酸甘、平,含有果酸、糖类、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胆碱、皂甙、鞣质等多种成分。具有消食和中、行气散瘀、补心益气、收敛生肌等作用。凡消化不良、肉食不化、风湿腰痛者宜食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山楂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因此它是肥胖者、动脉硬化者、心血管疾患者的佳果。山楂还有美容、抗衰老的作用,常食山楂,能保持皮肤光滑细腻,预防早衰。《本草纲目》指出,山楂能“化饮食,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增补食物秘书》指出,它能“消积、杀虫、治风,但不可多食”。 柚子又称胡柑、香奕、朱奕等,属芸香科植物柚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酸、寒,含有糖类、柚皮甙、枳实甙、胡萝卜素、维生素 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钙、磷、铁、挥发油等成分。具有健胃消食、止咳化痰、生津止渴、解毒洁肤的作用。凡是脾胃虚弱、食积不化、口中恶气、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者宜用之作食疗之品。若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可用鲜柚、生姜切碎后捣烂,敷患处。若治急性乳腺炎,可用柚树叶、青皮、蒲公英共煎水服用。若治头发枯黄或脱发,可用柚核,开水浸泡,1日数次涂擦患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柚子还能降低血脂,这对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病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日华子本草》指出,柚能“治妊孕人食少并口淡,去胃中恶气。消食,去胃肠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重庆草药》指出,它能“治小儿寒食肚胀痛,寒湿腰膝痛,冻疮”。 荸荠又称乌芋、地粟、马蹄等,属莎草科植物荸荠的球茎。其性味甘寒,含有荸荠英、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C、维生素Bl、维生素B2等成分。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聪耳明目、解毒洁肤、润肠通便等作用。凡热病伤津、心烦口渴、目赤肿痛、咽喉疼痛、大便干结者,宜用它作食疗之品。经常食用,能明显改善症状。若治小儿口疮,用荸荠烧存性,研末,掺之。若治风热眼疾,可用鲜荸荠去皮洗净,绞汁滴眼。《本草再新》指出,它能“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 菱又称菱角、水菱、沙角、菱实等,属菱科植物菱的果实。其性味甘凉,含有淀粉、蛋白质、糖类、谷甾醇、维生素B、维生素C、多种无机盐等成分。具有健脾胃、补气血、强筋骨、理气机、祛暑湿、解诸毒、美肌肤等作用。由菱角制成的菱粉,是很好的保健食品。若治头疮、黄水疮,用隔年老菱,烧存性,麻油调之外敷患处。若治痔疮出血疼痛,用鲜菱肉捣烂并用菱壳烧灰研末,加香油一起调之,外敷。用菱叶晒干为末,外涂,可治小儿马疳,头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菱角有抗癌作用,可用来治疗食道癌、乳腺癌、宫颈癌等。《纲目拾遗》指出,它能治“头面黄水疮”。《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它能“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 红枣又称大枣,属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其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粘液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P、钙、磷、铁等成分。枣在药膳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凡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面黄、失眠多梦者宜食之。若治皮肤青紫,可用红枣煎水服之。若治脱肛可用红枣、陈醋同煎至醋干,食枣。《神农本草经》指出,枣能“补少气,少津液……久服轻身延年”。 板栗又称栗果、大栗、栗楔等,属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其性味甘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淀粉、维生素B及脂肪酶等成分。具有补肾填精、健脑益智、强筋壮骨、接骨疗伤、活血止痛、解毒洁肤的作用。若治小儿疳积,用栗子捣碎敷之。治小儿口疮、熟板栗常食之。治肾虚腰膝酸软无力,用栗肉加猪肾、糯米煮粥食之。治跌打损伤、筋骨肿痛,用鲜栗肉捣烂,外敷之。 栗叶亦有消肿疗毒作用,可治疗漆疮。《随息居饮食谱》指出,栗能“补肾,益气宽肠,止泻耐肌,最利腰腿”。《名医别录》指出,它“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肌”。《食性本草》指出,它“理筋骨风痛”。 核桃又称胡桃、万岁子、山核桃等,属胡桃科植物核桃的果实。其性味甘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黄素、胡萝卜素、维生素E、钙、磷、铁等多种成分。具有补肾益气、固精止泄、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乌发美颜的作用。核桃的营养丰富,有人计算过,1000克核桃肉的营养价值,相当9500毫升牛奶或5000克鸡蛋的营养价值,且核桃的蛋白质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其脂肪中含叶红素,是很好的营养物质。不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常食核桃,对健脑增智大有益处。凡肺肾两虚、久咳不愈、阳痿遗精、痛经崩漏、便秘尿频者宜用它作食疗滋补品常食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核桃所含的挥发油,经提炼后,能治疗皮炎、湿疹、牛皮癣、白癜风及水火烫伤等症。 若治须发早白,可用青核桃皮、蝌蚪等份,捣泥涂发,可使之乌黑光亮。若治瘰疬,用核桃烧黑,和松脂研末,外敷,治头癣,用核桃捣泥,卧时擦患处。治结膜炎、麦粒肿,可用核桃皮配伍黄连、竹叶煎水服。《开宝本草》指出,核桃能“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本草拾遗》指出,“食之令人肥健”。《孟洗》指出,核桃能“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润”。《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胡桃仁为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之要药。胡桃善治腰疼痛,一切筋骨疼痛。因能补肾,故能固牙齿,乌须发,治虚劳咳嗽,气不归之,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女子崩带诸症”。 白果又称银杏,属银杏科乔木银杏的果实。其性味甘平、苦涩,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淀粉、钙、磷、铁、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白果乙酚、维生素A、维生素B等多种成分。具有敛肺止咳定喘、补肾固精缩尿、解毒疗疮美肤的作用。白果是风味独特的佳果,可炒食,也可以作蔬菜,常食能强身壮体,延年益寿。若治头面癣疮、酒渣鼻、无名肿痛、乳痛溃烂、毛虱、角虱等症,可用生白果去壳捣烂,外敷患处。若治手足皲裂,生白果嚼烂,夜夜涂之。若治鸡眼,用白果树叶,烧存性,研末,用饭粒研和,贴于患处。若肾虚遗精,妇女赤白 带下,咳嗽气喘,肠风下血者可用白果肉配适当中药煎服之。《本草再新》指出,白果“补气,益心,养胃滋阴,止咳除烦,生肌长肉,排脓拨毒,消疮疥疽瘤”。 莲子又称藕实、莲子米、莲仁等,属睡莲科植物莲的果实或种子。其性味甘平、涩,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棉子糖、蜜三糖、β-谷甾醇、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等成分。具有养心益肾、涩肠止泻、安神定志的作用。凡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脾虚久泻、遗精尿频、带下崩漏、浊淋涩痛者宜用它作滋补品。若治白浊遗精,用莲子、龙骨、益智仁等份,为末,空腹米汤饮下。若补虚益损,用莲子和猪肚子煮食,能强身壮体。用莲子煮粥,经常食之,有减肥益气之功。 莲子中的绿色胚芽称莲子心,含有多种生物碱(莲心碱、异莲心碱、耐佛碱、本犀草甙等),具有清心降压的作用。凡失眠多梦、口舌生疮、劳心吐血等症,可用莲子心煎水饮之。《神农本草经》指出,莲子“主补中,养神,益气力”。《本草纲目》指出,莲子“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泻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 落花生又称花生、长生果、落地松、地果等,属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其性味甘平,含有脂肪油、蛋白质、氨基酸、甾醇、生物素、卵磷脂、嘌呤、花生碱、泛酸、维生素B1、维生素E等成分。具有润肺止咳、醒脾和胃、散瘀消肿、止血止痛等作用。若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可用花生的鲜叶煮水喝。若治久咳不愈,以花生仁煮食之。若乳汁不足,可用花生米煮食之。若妇女白带过多,可用花生60克,冰片O.5克,共捣泥状,空腹时以白开水送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花生衣(即花生仁外层的红皮)具有抗纤维蛋白的溶解,缩短凝血时间,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加强毛细血管收缩等作用,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各种出血疾病。《药性考》指出,花生“生研用,下痰;炒熟用,开胃醒脾,滑肠。干咳者宜餐,滋燥润火”。 芝麻又称胡麻、脂麻,属胡麻科植物芝麻的种子,有黑白两种。其性味甘平,含有脂肪油(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蔗糖类、多缩戊糖、卵磷脂、蛋白质、脂麻素、脂麻油酚等多种成分。具有补肝肾、填精髓、壮筋骨、明耳目、乌须发、润肠道、美容颜等作用。芝麻为滋补强壮之品。平常人食之,有强身壮体之效。若血虚面黄、皮肤干燥、瘙痒,可用芝麻、红枣、莲子、糯米等煮粥食之;也可用芝麻、黄豆、糯米共碾粉,冲食之。若发枯发落、白发少须,可用黑芝麻、制首乌等份,研末为丸,温水服之。若风湿痹痛、关节不利可用芝麻叶煎水服之。若患荨麻症、瘙痒,用芝麻根煎水洗之。若咽喉肿痛,可用鲜芝麻叶5-7片,嚼烂,慢慢咽下,每日1次。《神农本草经》指出,芝麻“主伤中虚赢,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 |
|
来自: sdxy > 《中国古今养颜益寿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