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联律中的“马蹄韵”,是近年来联界讨论的热点。我们刚才说过,余德泉学长的新著《对联格律·对联谱》和《对联通》(后一种书笔者尚未读过)两书,以及他写的一些论文,都提出了许多有关联律的创见,研究“马蹄韵”的格律,就是他的创获之一。笔者在这方面只是初学中的初学,不敢在本书中发表太多的学习体会。笔者建议,请读者尽可能去阅读一下余先生那两部书。 现在,笔者根据自己学习《对联格律·对联谱》一书的体会,谈一谈对“马蹄韵”的粗浅认识。 它的最基本的格律大致为: 一、两平声两仄声转换一次,如: 平起式:○●●○○●●○ (平收) ○●●○○●●○○● (仄收) 仄起式:●○○●●○○● (仄收) ●○○●●○○●●○ (平收) (“○”表示平声。“●”表示仄声) 二、有多个分句的联语,各分句的尾字也按上述格律安排,如: 两个分句的,一般是:上联尾字先平声后仄声,下联自然反之,即:平仄对仄平。 三个分句的,一般是:平平仄对仄仄平。 四个分句的,仄平平仄对平仄仄平。 如此类推。 欲知详情,务请阅读余先生原著。 拙见以为,马蹄韵确实是客观存在,古人对它可没有太深入的研究,多半是自发地使用;当代的人,自余先生为之揭示出格律后,研究楹联的人,如中国楹联学会的一些同志,很拿它当回事儿,自发地使用,特别是应用它来从事评联。因此,读者要是有志于参加评联投稿的话,可得按照此联律来规范自己的创作。 古人只是自发地应用此联律,自然有时候就不能严格遵守。他们脑子里本来对这事就不十分清楚嘛。咱们呢,拙见依然是: 一、要了解这一联律,力求遵照它去创作。 二、任何创作,形式服从内容,当然,也能影响内容。所以,笔者还是坚持上一小节中所说的,即:尾字一定要平仄分明;多个分句的尾字,尽可能按马蹄韵的要求办。句中的字,尽可能两个到三个字一换平仄,除了开头,别走单了。当然,上下联相对的字,要尽可能做到平仄相对。 初学的人能做到这些,也就够了。 最后,还得讲两点: 一、字越少的联,如三字、四字的联,越要讲究平仄分明。 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格律诗的诗律宽限。不可滥用这条宽大政策。如果一句中超过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平声或仄声,如五字联中一三完全不论,形成四仄一孤平,可就不行啦。一个出句十个字,八个仄声,就算失败。 总之,笔者在前一小节中讲的是宽律,严格按照马蹄韵去作,就是严律。先学从宽,力求从严。 |
|
来自: 空林望月wl78fs >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