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基础梳理 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常见类型: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 (2)传递过程: (3)传递特点 ①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其原因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难点突破 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的三大原因: 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1.(2019·新课标Ⅰ)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解析】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相关感受器,B正确;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D错误。 【答案】D 2.(2016·新课标Ⅱ)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乙酰胆碱在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再达到突触后膜。(3)由图可知,酶D能使乙酰胆碱失活,酶D失活,导致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持续起作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1.(2019·临川区校级一模)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没有ATP酶活性,包括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两大类: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与水通道蛋白有关;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特定刺激时才瞬间开放。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 B.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 C.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K+通道开放,K+顺浓度梯度流出细胞 D.通道蛋白由游离在细胞质的核糖体合成,直接运输到细胞膜上 【解析】由题意可知,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与水通道蛋白有关,所以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A正确;由题意可知,依靠通道蛋白运输的物质不需要消耗ATP,因此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不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B错误;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顺浓度梯度流入细胞,C错误;通道蛋白是膜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上的,D错误。 【答案】A 2.(2019·洛阳一模)兰伯特一伊顿综合征又称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神经一肌肉接头(结构与突触类似)中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突触间隙的Ca2+内流,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从而使肌肉无法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肌无力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病 B.乙酰胆碱的释放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C.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D.Ca2+内流会导致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结构与突触类似)中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突出间隙的Ca2+内流,属于自身免疫疾病,A正确;乙酰胆碱释放属于胞吐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由题意知,阻滞突出间隙的Ca2+内流,会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因此钙离子内流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答案】D 3.(2019·西安二模)2017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无毒青春,健康生活”,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由图可知“瘾君子”吸食毒品可卡因后,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从而产生“快感”,表现出情绪高涨、好动、健谈、体温升高、产生幻觉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现象,其中的“健谈”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相关英文字母)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3)兴奋在细胞A与细胞B之间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或“B→A”),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某种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兴奋,但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都无影响,则导致兴奋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特异性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功能。 (2)由图可知,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通过多巴胺运载体运输回突触小体中,可卡因能阻碍这个过程,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增多,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瘾君子”情绪高涨、好动、健谈、冲动、体温升高、产生幻觉等现象。其中的“健谈”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中的S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3)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传递方向为A→B。 【答案】(1)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特异性结合 信息传递功能 (2)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增多 S (3)A→B 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
来自: 久离rrh2z6c2a9 >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