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审专家: 赵霞 北京积水潭医院 营养科 副主任营养师 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为了提高居民的抵抗力,降低COVID-19患病率,促进COVID-19患者早日康复,国家卫健委网站公布了防治COVID-19的膳食指南,指导广大居民的膳食营养补充及生活起居,并根据不同类型人群的营养需求进行了分类指导。 适用范围 COVID-19疫情期间的一般人群。 COVID-19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等各岗位一线工作者。 COVID-19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 COVID-19重症型患者。 COVID-19疫情期间的糖尿病患者。 COVID-19疫情期间的老年人。 一般人群COVID-19疫情期间如何饮食? 保持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 一般人群在疫情期间需要提高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因此要保证每天的食物多样,营养齐全。每天都应补充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要选择全谷类、杂豆类和薯类。全谷类是小麦、玉米、燕麦、大米、高粱等谷物的全部可食部分,不建议用精加工的谷物替代;杂豆类是黄豆、绿豆、红豆、芸豆、蚕豆、豌豆等豆类;薯类主要是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新鲜的蔬果也要经常摄取,以深色蔬果更佳。鲜榨果汁虽然味道好、饮用方便,但不能代替新鲜水果(加工果汁更不能),因此建议不要以果汁替代鲜果。 补充各种奶及奶制品,特别是酸奶。 常吃豆制品,可以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如豆腐、豆腐丝、豆浆、豆腐干等。 适量吃坚果,如核桃、板栗、松仁、花生、瓜子等,需要注意的是,坚果油脂含量高,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患者不能多食,因此老人最好限量吃坚果。 适量补充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但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要适量食用。 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都要少吃,多吃有害健康。 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大多通过非法途径获得且未经检疫,可能携带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成为传染源。而且野生动物常采用毒饵猎杀,毫无卫生及安全可言 。 饮食少盐少油,补水,控糖限酒 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薯条、火腿肠等常见零食都属于此类,容易被人忽视。 每日饮用足量的白开水或茶水,成人每天需要饮用7~8杯水(一杯大约200毫升,如常见的一次性纸杯),饮茶不宜过浓。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尤其是高血糖人群。 成人如果想要饮酒,要限制饮酒量,折算成纯酒精量,成年男性≤25克/天,成年女性 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饮食要规律,不暴饮暴食。 疫情期间出门不便,很多人在家中久坐,缺乏活动。因此要注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活动一会儿,每天至少活动半小时。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 家庭内进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这样更加卫生。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要用清水洗净再进行处理。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包括菜板和刀具等),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一线工作者如何饮食? 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 一线工作者工作繁忙,但越是疲劳忙碌越要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以保证高强度的工作、保持身体健康,建议男性能量摄入2400~2700千卡/天、女性2100~2300千卡/天。 摄入优质蛋白质 一线工作者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蛋类、奶类、畜禽肉类、鱼虾类、大豆类等。 饮食宜清淡,忌油腻 不建议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来刺激食欲,饮食要清淡,避免油腻。 可用天然香料等进行调味以增加食欲。 补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一线工作者的饮食要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多吃油菜、菠菜、芹菜、紫甘蓝、胡萝卜、西红柿及橙橘类、苹果、猕猴桃等深色蔬果,菇类、木耳、海带等菌藻类食物。 保证一定的饮水量 尽可能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1500~2000毫升。 普通膳食摄入不足时 一线工作者可能由于物资及工作强度等原因,无法摄入足量的普通食物,这时可补充性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和奶粉、营养素补充剂。 每日额外口服营养补充能量400~600千卡。 疫情期间采用分餐制就餐,避免相互混合用餐 做好营养保障 此外,医院相关部门要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营养补充,应及时根据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合理设计膳食。 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如何饮食? 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症状不重,但基础代谢有所提高,因此要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能量及蛋白质充足是免疫力提高的基础,不可或缺。 保证能量充足 每天要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以保证能量供应,包括大米、面粉、杂粮等。 保证每天的蛋白质摄入 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150~200克,如瘦肉、鱼、虾、蛋、大豆等。 尽量保证患者每天进食一个鸡蛋、300克的奶及奶制品。 补充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的摄入也很重要,可适当增加多种烹调植物油,特别是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茶油、菜籽油、橄榄油。烹调油每天摄入量25~30克。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建议蔬菜每天500克以上,水果每天200~350克,深色蔬果更佳。 保证饮水量 保证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饮水比一次性大量饮水更好。 白开水或淡茶水都可以,菜汤、鱼汤、鸡汤等也适合患者食用。 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食欲较差、进食不足时: 食欲较差、进食不足的患者,老年患者或本身患有慢性病的患者,要保证营养,可考虑营养强化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适量补充蛋白质及微量营养素。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适量运动: 此外患者要保证规律作息,尤其是睡眠时间要充足,这对人体康复有很大帮助。 量力而行,适量活动。 适当增加日照时间。 重症型患者如何饮食? 研究证明营养支持和治疗对重症患者的痊愈非常重要,重症患者的营养补充应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出入量、肝肾功能以及糖脂代谢等情况,参照营养医师或临床营养师的营养诊断,采用序贯营养支持的原则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 可以经口进食的患者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少量多餐,每天6~7次进食容易吞咽和消化的流质食物,食材以蛋、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果汁、蔬菜汁、米粉等为主,优先补充足量的优质蛋白质食物。 病情逐渐缓解时,可逐渐进食半流质、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食物,随身体康复情况逐步向普通膳食过度。 如果经口进食的食物不能满足营养需求,可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无法正常经口进食的患者 如果危重症型患者无法正常经口进食,这时补充营养可以放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应用重力滴注,或肠内营养输注泵泵入营养液。 在食物和肠内营养不足或者不能开展肠内营养的情况下,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需采用肠外营养的方法,以保持基本的营养补充。 营养补充过程中要严格监测血糖、出入量、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并根据变化调整营养补充方案。 糖尿病患者如何饮食?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本身免疫力低下,因此容易并发感染性疾病,更要加强疫情期间的营养补充,以避免感染。 吃动平衡,保持血糖稳定 由于居家时活动量比平时明显减少,如果不能在室内或无人的室外进行足量活动,就要适度减少进食,以免血糖升高。 如每餐比平时酌情减少5%~10%的主食量(即每餐少吃2~3口主食)。 适当增加蛋白质 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尽量少吃肥肉和加工肉制品。 增加蔬菜摄入量 适量多吃蔬菜,这样可以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更有利于控制血糖。 补充足量水分 建议每日饮水1500~1700毫升。 可以饮用白开水、茶水和咖啡等,注意饮品中是否含糖。 加强自我管理,定期监测血糖 ![]() 老年人如何饮食? 由于老年人免疫力降低,且更容易患有基础性疾病,因此老年人对多种传染病易感,病情容易重症化。老年人保持健康、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促进康复的基础是保证营养。 平衡膳食结构,摄取全面营养 同普通人群一样,老年人也要保证饮食全面均衡,荤素搭配、粗细搭配。 每天都应补充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每天都要摄入蔬菜、水果。 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增加全谷物(燕麦、小米等)、薯类、菌菇等食物的摄入。 每天主动少量多次喝水。 食物要细软、容易咀嚼和消化,少吃坚硬、粗糙食物。 高龄、体弱消瘦者 在正常一日三餐的基础上,可以每日进行2~3次加餐。 加餐时牛奶、酸奶、鸡蛋、面包、糕点、水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营养不良者 营养不良的老年人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补充营养。 营养不良者要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膳食摄入不足的可考虑口服营养补充、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参考文献 1.防治COVID-19怎么吃?卫健委膳食指南来了,人民日报新媒体,2020年2月13日,https://mp.weixin.qq.com/s/Tw7uEu9kVOH2nJYtabmbQw 2.COVID-19防治膳食指导,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 ,2020年2月13日,http://www./sps/s7886/202002/5fdabe86e08248aa969990bf71d380e1.shtml |
|
来自: 昵称6222854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