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时测试:环境保护测试卷二

 情境地理 2020-02-19


一、单选题

1.下图是北京市201 61 11 8-24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数值越大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完成下题。

影响20日~23日北京市AQI指数变化的天气系统及原因是

A. 高气压一一气流下沉,污染物难以扩散

B. 低气压一一交通拥堵,汽车尾气量增多

C. 冷锋一一出现较大风,利于污染物扩散

D. 暖锋一一供暖燃煤多,排放污染物增多

2.下列叙述中属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高层次的是(  )

A. 参与环境文化建设,普及环境科学知识

B. 积极参加环境建设,努力净化、绿化、美化环境

C. 坚持在本职工作中做好环境保护,为环境保护尽职尽责

D. 参与有关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决策过程并对环境管理进行监督

3.绿色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兴建的住宅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要求的是(  )

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 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 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 公用绿地和停车场各占一半 隔音效果好,噪音低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4.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后来由于森林被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一事实说明( 

A. 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绝对的

B. 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森林资源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 多数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D. 多数非可再生资源,只要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就可以获得再生

520158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辟蹊径,往水库里投放了近1亿个黑塑料球(如下图)以期高效节水。下列关于黑塑料球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能有效阻止水分的蒸发能防止污染物和雨水等进入水库能净化水质能有效阻止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水质恶化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你认为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臭氧层(  )

A. 严禁使用各种制冷剂

B. 加大科研力度研制新型有效的制冷剂作为现有制冷剂的替代品

C. 采取一定的措施回收大气中的氟利昂

D. 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材料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7.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

A. 使肺癌的发病率升高

B. 使皮肤癌的发病率升高

C. 导致树木大量地死亡

D. 导致洋流发生异常

8.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探险8年》)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阅读材料,罗布泊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全球气候变暖 退耕还草 盲目修建水库 掘堤引水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9.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A. 减弱噪音    B. 减少酸雨    C. 保持水土    D. 绿化环境

10.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 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 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11.读下面洞庭湖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水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的直接人为原因是(

A. 南水北调    B. 城市面积扩大    C. 围湖造田    D. 毁林开荒

12.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臭氧层空洞属于

A. 环境污染问题    B. 生态破坏问题    C. 自然资源的衰竭问题    D. 由环境污染演化的问题

13.下列地理现象体现关联性的是

A. 全球变暖-沙尘暴-地震    B. 火山喷发-台风-干旱

C. 寒潮-酸雨-臭氧层空洞    D. 台风-洪涝灾害-水土流失

14据人民网报道:哥本哈根被英国生活杂志Monocle选为世界20个最佳城市,以生活质量高和重视环保等因素位居榜首。哥本哈根计划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碳中性城市,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零。下列国家最有可能提出“碳中性国家”口号的为(  )

A. 美国            B. 冰岛             C. 印度         D. 埃及

15.滥伐森林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 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B. 污染地下水源   

C. 物种灭绝速度减慢 

D. 引起地方病的发生

二、填空题

16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但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1)阅读以下地理现象关联示意图,分析图中数码代表的含义:

气候变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

 

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________℃

2100年,按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_℃

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主要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A预案               1)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想

B预案               2)维持能源消费构成的现状

C预案               3)使用天然气广泛取代煤

17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一:1993-2005年该地区酸雨频率年际变化

材料二:该地区汗水排放量变化

 

材料三: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 HAB),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12000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据材料,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                            等。为减轻或预防这些环境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三、综合题

18【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陕北的榆林地区拥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的产量

和输出量也很大。但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也在当地留下了大量的矿渣和弃土,形成了大

大小小的废弃矿坑。下图为榆林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图及矿区矿坑、矿渣、弃土景观图。

试分析榆林地区的煤矿开采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19【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大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的开发,都会产生大量的弃渣,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灾害的发生。下图为江南低山丘陵某重大工程建设的弃渣场,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持水土的措施,如在弃渣场内修建截水沟、沉砂池、挡渣墙,并在弃渣场内大量植树种草。

说明该弃渣场建设采用的各项措施对保持水土的作用。

2043【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研究表明,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明显下降。

结合地形和植被情况,分析图示城市冬季空气白净能力下降的原因。

 

 

 

 

 

 

 

 

 

 

 

 

 

 

 

 

 

 

专题30:环境保护

1C【解析】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

读图可知,1 120日~23日北京市AQI指数减小到较小,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较轻,与利于污染物质扩散相关。高气压一一气流下沉,污染物难以扩散,会加剧污染,A错误;低气压一一交通拥堵,汽车尾气量增多,会加剧污染,B错误;冷锋一一出现较大风,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状况减轻C正确;暖锋一一供暖燃煤多,排放污染物增多,会加剧污染,D错误。故选C

2D【解析】试题问的是环境保护最高层次,为参与有关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决策过程并对环境管理进行监督,D正确。

3B【解析】绿色住宅的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隔音效果好,噪音低,B正确;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目前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公用绿地和停车场应根据需求建设。

4C【解析】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后来由于森林被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一事实说明多数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为非可再生资源,C对。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相对的,A错。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森林资源应属于可再生资源,B错。非可再生资源,不可以获得再生,D错。

5A【解析】黑塑料球作用是遮挡太阳照射,能有效阻止水分的蒸发,对。不能防止污染物和雨水等进入水库,错。不能净化水质,错。能降低水温,有效阻止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水质恶化,对。A对,BCD错。

6B【解析】臭氧层破坏主要是冰箱、空调等使用过程中排放的氟氯烃等物质造成。有效地保护臭氧层的措施是加大科研力度研制新型有效的制冷剂作为现有制冷剂的替代品,B对。严禁使用各种制冷剂不合实际,A错。没有技术能回收大气中的氟利昂,C错。缺少控制材料中的化学反应过程的技术,D错。

7B【解析】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削弱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臭氧层的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使皮肤癌的发病率升高,B对。肺癌的发病率升高,与大气污染有关,A错。不会导致树木大量地死亡,C错。全球变暖,气候异常,臭氧层破坏不是洋流发生异常的原因,D错。

8B【解析】考查湖泊干涸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旺盛,湖泊水量减少,符合;退耕还草将增加植被,涵养水源,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不合题意;盲目修建水库,湖泊水量减少,符合;掘堤引水,入湖水量减少,符合。故选B

9B【解析】考查环境保护。

火电厂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而图示的该电厂,实施了燃料的脱硫处理,故直接导致了向环境排放的酸性气体减少,可减轻酸雨危害。故选B

10C【解析】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的防治的关键是恢复地表植被,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故选C

11C【解析】读图,90年代湖区范围有农业用地,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直接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C对。南水北调、城市面积扩大、毁林开荒等活动,不是湖区范围出现农业用地的直接原因,ABD错。

12D【解析】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臭氧层空洞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的问题,D对。排放氟氯烃等气体,是环境污染问题,因氟氯烃气体增加,引发臭氧层破坏剖,A错。不是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的衰竭问题,BC错。

13D【解析】考查地理现象的关联性。

台风引发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引发水土流失,故台风-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体现了关联性。故选D1

14B【解析】考查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冰岛地处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地热资源为清洁能源,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故选B

15A【解析】考查环境问题。

滥伐森林导致了植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故加重了全球变暖。故选A

16.(1臭氧层空洞    ③酸雨    ⑤城市环境问题

20.3     ②1.5-1.8范围内都对

③A——维持能源消贵构成的现状

B预案——使用天然气广泛取代煤旋

c预案——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

【解析】整体分析:不同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差异,氟氯烃气体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排放的酸性气体,与大气中水汽结合,易形成酸雨。根据图示数值,判断气温升高最多的,是维持现在的能源结构,气温上升最少的是使用新能源。

1)根据图中人类活动,图中数码代表的含义,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城市环境问题。

2)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

①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0.3℃

2100年,按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1.5-1.8℃左右。

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主要能源消费结构,A预案---维持能源消费构成的现状,所以温室效应最强,气温上升最多。 B预案---使用天然气广泛取代煤,温室气体较少。C预案----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清洁能源、新能源为主,产生温室气体最少。

17.(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总体趋势是波动中上升)

2BDE

3)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

措施:

节约用水(或一水多用);

兴建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水排放;

农业污染防治(或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废水回收利用;

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污水达标排放;

限制高污染行业(工业)发展;

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或提倡无磷洗涤剂);

集中处理城市有毒垃圾,减少对水体污染;

恢复或增加城市湿地,提高城市环境的自净能力。

【解析】(1)根据图示曲线,2000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即总体趋势是波动中上升。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水中有机质含量多,B对。生活污水排放增多、工业废水大量排放,水体中有机质增多。DE对。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热带气旋活动频繁不是赤潮发生的条件,AC错。

3)据材料,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等。治理措施是节约用水,兴建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水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废水回收利用。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污水达标排放。限制高污染行业(工业)发展,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提倡无磷洗涤剂。集中处理城市有毒垃圾,减少对水体污染。恢复或增加城市湿地,提高城市环境的自净能力。

18.问题:开矿会形成地下采空区,引起地面断裂和沉降;加剧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破坏草原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矿渣与弃土堆放不合理会引发泥石流或粉尘污染,煤渣会引起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加强对矿产开发的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建设堆放场地;对废弃矿坑及时进行回填,对矿区进行复垦;恢复植被,综合利用矿渣弃土;利用矿坑发展矿区旅游业等。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榆林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图为背景材料,以矿区矿坑、矿渣、弃土景观图为切入点,考查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能够对题目要求作答的能力。首先分析榆林地区的煤矿开采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可以从水资源、植被、土壤等方面回答,治理措施可以从科学管理、合理规划、恢复植被等方面思考。

19.江南地区年降水量大,渣土疏松容易冲刷流失;截水沟可以排出坡地汇集的地表径流,减少对弃渣冲刷;截水沟中出水处的沉砂池可以沉积截水沟中携带的泥沙,减少弃渣场对下游河流的影响;挡渣墙可以增加弃渣的堆积量和稳定性;植树种草可以减少雨水对弃渣的冲刷,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提高拦渣效率,还可以逐渐修复生态

【解析】各项措施对保持水土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沉积、减少侵蚀、减少流失、修复生态等方面分析。江南地区年降水量大,渣土疏松,容易冲刷流失。截水沟可以排出坡地汇集的地表径流,减少对弃渣冲刷。截水沟中出水处的沉砂池可以沉积截水沟中携带的泥沙,降低水流的含沙量,减少弃渣场对下游河流的影响。挡渣墙可以增加弃渣的堆积量和稳定性。植树种草可以减少雨水对弃渣的冲刷,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提高拦渣效率,还可以逐渐修复生态。

20.冬季盛行西北风,城市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风速较小);(冬季气温低)植被处于休眠期(树木落叶),调节作用减弱

【解析】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结合图示指向标,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城市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风速较小。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气温低,植被处于休眠期,树木落叶,调节作用减弱,自净能力减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