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里数次说到“天命”,孔子的“天命”是什么意思?

 寥斋 2020-02-19

《论语》一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我们要去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学说,《论语》是最好的本子。不仅因为它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更重要的是其以语录体的形式,较其时的书面语(如《春秋》)更生动活泼,对我们了解春秋时代的口头语有宝贵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普遍迷信,以天、命、鬼神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无法解释的事情。譬如天旱,古人认为是神灵降灾于世人,要焚人以祭神灵,或是以人为牲,投河祭于河神。 孔子是鲁国人,鲁国这个国家,比其他国家更迷信。《左传》襄公九年载,穆姜搬家,要先用《周易》占卜;叔孙穆子刚出生,也用《周易》占卜;成季还没有出生,鲁桓公先用龟甲占卜,又取蓍草筮。

那么孔子呢?他是否信奉时人所信的天命鬼神之说?

一、《论语》中所提到的'天'

除掉'天子''天下''天道'这样的复音词,《论语》里单独提到'天',一共有十八次。除掉别人说的,孔子自己所谈的,有十四次。子夏有一次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子夏也是听别人说的这句,而这个别人,极有可能是孔子,因此我们将这一例计作半次。那么《论语》中孔子提到'天',共有十四次半。将这些例子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天'在《论语》中,有三个义项:一是自然的天;二是代表主宰或命运的天;三是代表义理的天。

(一)象征自然的天:

1.巍巍乎!唯为大,唯尧则之。

2.子曰:'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何言哉?'

上引两例所提到的'天',仅是自然界中的天。在孔子表示强烈感慨时,作为比较的对象而提到。

(二)主宰命运的天:

3.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厌之!厌之!'

4.子曰:'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5.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8

6.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乎?

7.丧予!丧予!

8.不怨,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9.知我者其乎!

10.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

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孔子提到'天'的语境:例3,当孔子在发誓的时候提到'天','天厌之'意即'上天会厌弃我',是当时赌咒的语言。例4是孔子在匡被围,例5是桓魋想谋害他,皆是孔子人生遭创或处于险境之时,他没有办法自我安慰,只好听天。例6是因为子路弄虚作假,违反礼节,孔子对他的行为不满,便骂到'欺天乎'。例7是颜渊死后,孔子感到悲恸,认为是天要灭亡他。——这并不代表他真的相信'天命'之所在,因为古人疾病则呼天,创痛则呼父母,在情感达到极端无法发泄之时,藉天以自慰以发泄罢了。在他不得意而又引起学生牢骚时,只得说'知我者其天乎'。

(三)义理的天:

11.获罪于,无所祷也。

'获罪于天'意即'行为不合天理'。

《论语》里数次说到“天命”,孔子的“天命”是什么意思?

二、《论语》中所提到的'命'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命',有五次:

12.(伯牛有疾) 亡之,矣夫!

13.子罕言利与与仁。

14.道之将行也与,也;道之将废也与,也。公伯寮其如何!

15.不知,无以为君子。

伯牛是好人却得了不治之症,孔子去看望他的时候,从窗子里握着他的手,说'这是你的命呀!'单以此看来,孔子似乎是宿命论者,相信天命。其实不然,如孔子真是宿命论者,怎会'罕言利与命与仁'?司马迁认为'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姓名哉?'按他的说法,孔子很少谈命,是因为没有通幽明之变,无法解释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孔子只相信他看到的东西,相信实际生活授予他的经验,对于他所未见未知的事情,都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论'。若孔子真是宿命论者,相信'天'是人间主宰,那么他理应信奉天会'赏善而罚淫',那对于伯牛的病,他应该埋怨老天瞎了眼,而不是说这是他的命。因为无法得知伯牛得病将亡的原因,只得将之归于'命'。

《论语》里数次说到“天命”,孔子的“天命”是什么意思?

三、《论语》中所提到的'天命'

《论语》中孔子所提到的'天命'有三处:

1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就孔子思想来看,他所说的'天命',一是指以自然征象表达的天命神学,一是指在客观规律束缚下的个体的命运。'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年过半百了,应当对客观规律有所了解,什么是自己能够做并且成功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成功不必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的成败,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交织,没有谁能够正确预判事态的走势,故此孔子用'天命'来形容这些难以捉摸的事情。

君子所畏的'天命',在我看来更像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德红线',有道德的人在社会中相处,被一条条的线束缚着,线后是伦理、道德、公正、安定等与社会秩序相关的东西,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亦不作推墙之人。小人便不同了,小人不知何为规矩何为秩序,损公而利私。

孔子在日常生活中,严于约束自己,用近乎宗教徒的方式面对生活。斋戒、战争、疾病是他一生都谨慎对待的事情;百姓、食物、丧事、祭祀是他一生所看重的事物;以文化知识、行动、忠诚和守信思想内容教导学生。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尽管没有遇到有道之君,获得施展抱负的机会,但他都积极地面对,'朝闻道,夕死可矣。'舍身求道,生死攸关之时,依然讲诵不止,弦歌不辍。孔子留给后人的,是'知天命'而行动的仁人形象。

《论语》里数次说到“天命”,孔子的“天命”是什么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