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过八股文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02-19

科举制度虽然起始于隋朝,唐宋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到了明代,朱元璋用科举取士之后,才出现了八股文,成化年间固定为考试文体,此后的科举全部以八股文作为考试文体。

如果单纯从文学或者语言学角度衡量,八股文具有很高的价值。著名文学家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附录中,对八股文有相当高的评价:八股文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大关键。不但集合了古今骈散菁华,凡是从汉字的特别性质演变出的一切微妙的游艺,都包括在内,所以我们说它是中国文学的结晶。著名学者张中行也曾经说:由技巧的讲究方面看,至少我认为,在我们国产的诸文体中,高居第一位的应该是八股文,其次才是诗的七律之类。如果有兴趣的话,再去看看骆宾王的《滕王阁序》,可以从中一窥八股之文采。

八股文的结构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出题、后股、束股、落下10个部分组成。从现存的八股文中,可以发现,八股文是非常复杂的文体。文中总字数大体相仿,采用严格的对偶句式,长短不固定。出色的八股文需要严格的结构,必须做到对仗工整、合于声律,气势宏厚、起承转折一丝不苟,能够做到委婉不直率,富丽而不浮华,言之有物,则更是文中佳品。要做这样的文章,除了熟读四书五经之外,还要精通音韵、文史、哲学等知识,难度非常之大。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借小说人物之口,对八股文予以了肯定:“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进士出身的蔡元培也说八股文“由简而繁,确是一种学文的方法。”按照他们的说法,受过八股文训练的人,其他文体就会很容易。

延续700多年的科举考试,最终选中八股文,绝非偶然。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提到,考生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往往把文章写的很长,但空洞无物,鲜有精品。对字数有严格要求的八股文应运而生,就不足为怪了。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一种工具,符合考试公正性的要求,具备便于考生作答、利于考官阅卷两种功能。这是八股文流行500多年的根本原因所在。

《淡墨录》里记载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1751年(乾隆十六年)辛未科状元吴鸿担任湖南学政,由他负责科试,挑选秀才参加乡试。1762年湖南乡试,正主考官是著名经学家钱大昕,副主考官是新科状元王杰。三人皆是八股高手,也是阅卷高手。乡试结束后,考生将自己在考场中的文章请吴鸿阅视,并判断优劣。吴认为丁正心、张德安、陈圣清等五人肯定会中,并发誓说,这五人如果不中,我就不再阅卷。放榜当日,吴家大摆宴席,一边与众人饮酒,一边让下人去打探消息。一会儿,下人来报,第六名至最后一名中,只有陈圣清一人,这让吴很吃惊,如果其余四人不中,就颜面尽失了。等了一会儿,又有来报,五魁名单已出,其余四人皆在其中。这段故事成为科场考试的一段佳话,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完全是主观题测试的古代,八股文完全满足了考生按规矩作答,考官按标准评定的要求。

明清两代,于谦、海瑞、张居正、王阳明、徐光启、史可法、郑板桥、龚自珍、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张謇等等,都是通过八股文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八股文在选拔人才上,其功能显而易见。

然而,八股文同样遭到了人们的唾弃。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对其多有批判之词。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是,批评八股文的人,不但没有写过八股文,甚至连一篇真正的八股文也没有看过。缺乏对文学、史学积累的今天,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写出像样的八股文了。

最初批评八股文的,是对八股文题目的憎恨。明代乡试、会试开科88次,清代112次,加在一起共举办了200多次乡试、会试,每次需出题3道四书文,5道五经文,不要忘记了全国有16至18个省,每个省都要出同样数量的题目。四书共有171240字,如果要求考官不重复出题,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到后来,不得不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以截搭题考学生。无形之中,这种题目大大增加了难度。

辛辛苦苦举全家之力,付出了十几年青春,甚至是整个人生,能够实现金榜提名理想,享受“春风得意马蹄急”的毕竟少之又少。正常情况下,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全国录取数量少得可怜,秀才不过25000人,举人仅为1400人,进士更是可怜的300人左右,用万中取一还显不足,绝大多数人充当了分母。古人称科举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不中是正常,中了才是稀奇。那些不第学子、或不如意低级官员们是大多数,他们往往通过文学作品来诋毁科举,八股文自然首当其冲。在《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红楼梦》的大肆渲染之下,八股文好像显现出了可怕的残酷性。像范进中与不中之间,被考试摧残的不成人样,让人感叹八股文的罪恶。甚至有许多考生因为不能忍受科举考试中的各种痛苦,在考场中自杀身亡的事情也偶有发生。这些都为人们认知八股文,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鲁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八股文自当不能幸免,成为他批评的重点,在《透底》中,他说:八股原是蠢笨的产物。一来是考官嫌麻烦,他们的头脑大半是阴沉木做的。毛泽东在批评党的文件程式化时,也拿八股文举例子,更使八股文成了生搬硬套和刻板文章的代名词。今天,八股文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再想为其正名,已经是难上加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