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汉景帝,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煌煌盛世“文景之治”。 诚然,信奉“黄老”的汉景帝与民生息,让万千黎庶从秦末汉初的困局中得以生存,他的功绩确实不小。 可是,对百姓秋毫无犯的汉景帝,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老好人”,他也曾削蕃强国、抑制豪强。在这些尔虞我诈的政治漩涡中,汉景帝游刃有余、徐徐而行,将无数权臣、贵族玩弄于鼓掌之间。他的权谋之术不可谓不老道。 今天,小编就从两件小事上,来带大家一起看一看,汉景帝的腹黑深沉与翻脸无情。 在《资治通鉴》中有这么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圣眷正隆时,为了便于进宫和汉景帝谋划于密室。故而凿穿了一道隔着自己家与皇宫的围墙,方便进出。 可是,也许是晁错不知道,也许他本来就知道,可是并不以为意——这堵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路障。而是,汉高祖刘邦陵墓的外墙。这可是“大不敬”的灭族之罪。 刚好那时的当朝丞相申屠嘉,非常看不惯景帝对晁错的言听计从,于是准备以此事搞死晁错。 可能是申屠嘉与人商量时,走漏了风声,有人把这个消息连夜告诉了晁错。于是,晁错连夜进宫向汉景帝认错、谈心。 一番洗白,汉景帝对于这个“拔了自己祖坟”的老师,不仅没有丝毫怪罪。还在申屠嘉那里向他开脱,说晁错破坏的是外墙,不算破坏祖庙;并且说这是自己的主意,为的就是方便和晁错一事。 丞相申屠嘉,一听汉景帝的言论,顿时觉得无地自容。自己简直是一个被人玩弄的2B啊!于是愤恨而死。而晁错也因此愈加尊贵。
第二个故事的前半段和第一个差不多。不过是换了主角。这次是景帝的儿子,废太子刘荣亲自拔了老刘家的祖坟。 不过,结果可就千差万别了。对于自己的亲儿子,汉景帝没有丝毫的手软。本来可以去宗正那里从轻议罪的刘荣,直接被汉景帝交给了有名的酷吏郅都。关键是,最后刘荣更是不明不白的死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汉景帝的这一波操作,可是赤裸裸地对人不对事。 在小编看来,大老板汉景帝的这一波操作,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 第一、对于政治家来说,你的地位与身家性命,完全取决于你的价值。你若有用,就算你拔了他祖坟,都没事;你若没用,就算是亲儿子,也得靠边站。 而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55年,那时的汉景帝刚刚刚继位,从政经验有限,他急需一个有经验的“自己人”来为自己出谋划策,所以这时候的晁错,风光无限,谁也无法撼动。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48年,彼时的景帝刚刚更换了太子。这时候的废太子刘荣,对于景帝来说,首先是一个威胁统治的诸侯王,然后才是他的儿子。所以,被“小事大惩”,身死名灭。 第二、永远不要得罪老板眼中的红人,不然就算你是丞相,也得“吃瘪”。 哦,对了。那个曾经被景帝无限看重的晁错,在后来的七国之乱中,由于汉景帝的急于“甩锅”,也被腰斩于市。 也许这就是官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