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王永炎院士用来预测疫情的中医运气理论,是怎么回事?

 大境界ggs36gz3 2020-02-20

昨天,王永炎院士在2019年夏天的一段会议发言视频在朋友圈被刷屏。王院士应用中医运气理论,分析全年的气象和疾病,他说:“要观天地之象,观万物生灵之象,观疾病健康之象。所以,今年大江以南,暴雨成灾。厥阴风木司天,已经描述了太虚元象。上半年,是比较和缓的。下半年,特别是在冬至前后,也就是连续到明年的春季,要有瘟疫发生。”

可以看出,王院士是根据中医运气理论进行预测的。昨天,本人也从一位熟悉王院士的老师那里了解到,王院士最近几年来抛开杂事,一直在潜心研究运气理论。那么,这个中医的运气理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文不嫌浅陋,给大家作个介绍。
01
什么是中医运气理论?

运气的全称,是五运六气,五运是自然界五行(木、火、土、金、水)之气的运动。六气是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这里所说的“五行”,是古人认为的构成自然界万物的5种基本元素。

五运和六气合在一起,就是天地之气。五运六气理论,就是中国古人研究天地之气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生命活动、疾病与健康的影响的一门学问,是中国古代的气象医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相应和整体观的思想。

02
中医运气理论是怎么来的?

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特点、气候变化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大量观察,总结规律而形成的。在自然界,不同年份气候不一样的现象是很常见的:有的年份雨水多,有的大旱;有的年份异常炎热,有的年份冬天持续的时间长,有的又是暖冬……这样的常见现象从古到今都有。既然一年四季,循环往复,为什么不同年份就有会气候的差异呢?

古人也观察到,不同的年份、季节,由于气候不同,万物生灵也表现出不同的生命现象。有的年份某一类昆虫就容易繁殖,而另一类则不容易(见于《内经》的《素问·五常政大论》:“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毛虫育,倮虫耗,羽虫不育。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对人类的影响更大。《内经》的《素问·金匮真言论》就提到:“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春天容易犯鼻炎,冬天容易犯关节病。不同年份,发生的疾病也不一样,病情也有差异。如果气候异常,异常的暖冬或酷暑持续,过后就有可能发生瘟疫,等等。

为了预防瘟疫,保障生命,也为了保障正常的农业生产,中国的古人并不是被动地等待异常气候、瘟疫的来临或者向上苍祈祷,而是积极地去观察、探索和分析,尝试去总结气候变化与疫病(和一般疾病)发生关系的规律,以便于提前采用应对措施来预防。这样就产生了中医的运气理论,也是中国古代天文气象学说的一部分。

03
五运六气是怎么预测疾病的?
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来自于中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这本书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先秦两汉时期。王永炎院士发言里提到的“阴阳大论”、“运气七篇”就专门介绍了五运六气。采用五运六气来预测疾病,首先要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进行推演,就像现代的计算模型一样。然后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气候,对模型进行修正,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怎么用模型来推演呢?先要看预测年份的干支。很多读者对干支纪年很陌生,但在民国以前,这可是古人最常用的纪年方式。例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酉政变、庚子赔款,前面两个字,就是那一年的干支。干支包括天干和地支。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还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所以,不管现代人信不信,传统文化始终是深深地嵌入到中国人的生活和观念里。

扯远了,继续说回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形成了一甲子(60年)。天干和地支,分别对应不同的五运(例如甲年和己年是土运年)和六气(子年和午年是少阴君火之气)。所以,每个天干和地支,都有其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特殊性。例如,今年(2020)庚子年:天干为庚,属于金运;庚是奇数,所以是阳金,金运太过。内经说:“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地支是子,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则火灼肺金,多见肺经病变(呼吸道疾病)。即内经所说的:“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皮肤痛,寒热咳喘……病本于肺”。

具体预测时,还要考虑天干和地支的关系。假如天干和地支可以中和,比如逢戊癸之年,天干是火,如果当年的地支是水(逢辰戌之年),例如戊戌年(1898、2018)。火和水相中和,则为平气之年,气候平和,人体也不易发病。如果天干的运和地支的气属性相同或相近,则有可能使当年的气候变得特殊,出现“天符”、“岁会”、“太乙天符”等情况,往往导致疾病发生和病情进展的特殊性。

以上就是根据模型来推演的大致思路。要想准确,还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气候进行分析。这个放在下文继续讨论。

04
五运六气在古今是怎么用的?

运用五运六气来预测疾病尤其是瘟疫的发生,在古代是常见的做法。

有经验的医生和官府,如果通过预测发现来年可能流行某种瘟疫,则会提前一年,就把应对瘟疫的中草药准备好,以备瘟疫来临时,可以施药救济苍生。

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最高(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评价语)、最重视医学的宋代,政府每年都会组织医家,根据五运六气预测下一年的疫病发病情况,然后由皇帝亲自发布预防瘟疫的处方,昭告天下,供百姓服用预防。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还记录了他在皇帝面前,应用五运六气理论成功预测下雨的案例:

“熙宁中,京师久旱,祈祷备至,连日重阴,人谓必雨。一日骤晴,炎日赫然。余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余对曰:‘雨候已现,期在明日。’众以谓:‘频日晦溽,尚且不雨,如此阳燥,岂复有望?’次日果大雨。是时湿土用事,连日阴者,从气已效,但为厥阴所胜,未能成雨。后日骤晴者,燥金人候,厥阴当折,则太阴得伸,明日运气皆顺,以是知其必雨。

这是一个将运气理论和当前实际气候相结合,预测来日气候变化的经典案例。反复读来,真是令人折服。

在现代,成功应用五运六气的案例也不少。只是,由于中医影响力远不如前,这方面的案例鲜为人知,或者即使如王院士这样说过的,也不被重视。五运六气用于治疗的一个例子是:

1955年石家庄用白虎汤治疗乙脑疗效很高,而次年北京用白虎汤疗效不显著,名医蒲辅周先生根据北京1956年六气所临湿气较胜,脾虚湿困症状,加用芳香化浊的藿香、佩兰,疗效则明显提高。

05
五运六气预测到底靠不靠谱?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人在2000多年前对自然界气候和生命活动相关性的认识,由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自然是有其局限性。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前面反复强调的,应用运气来预测,必须要将理论推演和当前实际气候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才能得到准确的预测结果。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推演,那么在现代,直接编一个计算机程序,就可以实现了,哪有那么简单的事?

就是因为,理论的推演本身就很难,需要全面考虑。五运六气的因素非常复杂,五运有主运、客运,六气有主气、客气,五运和六气之间又存在着交互作用,有天符、岁会、太乙天符、平气等,更复杂的是还有三年化疫理论等。绝大部分人在这一步,就已经被挡在门外了。

因为不理解,所以就认为不靠谱、不科学。这个从古至今都有。对于五运六气,在认识上的争议也是自古就有。尽管《黄帝内经》也强调,不懂得五运六气,不可以当医生(原话是“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但古代还是有少部分医家反对五运六气的机械化模式推演。在民国时期,更是有知名医家陆渊雷先生提出,要“从根本上推翻气化”,五运六气的研究在民国时期几乎限于停滞。

要想做到预测的结果准确,在第一步理论推演已经考虑全面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气候特征来。因为实际的气候还会有变异。比如在北京,有时候冬天下雪特别迟,有的时候过了十一,天气就骤然变冷,这些在中医运气理论中,就是气的“应至而未至”、“未至而至”、“至而太过”、“至而不及”、“非其时有其气”等。所以,必须要结合对纷繁复杂的具体气象的观察,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王院士去年的预测,为我们研究五运六气理论的现代应用,作了很好的示范

所以,靠不靠谱,关键在于预测的过程和方法是否靠谱。

06
对待五运六气,应该有什么态度?

对于五运六气的预测,公众关注和怀疑最多的就是: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你再用五运六气的理论去论证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合理性,那是不是事后诸葛亮?

如果事情没有发生,你是事前预测的,那算不算碰运气?预测之后,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你就拿出来说话,如果事情没有发生,当初的预测就不提了,反正也没人知道。这就有点类似于循证医学的发表偏倚。阳性结果往往容易受到关注和得到发表,而阴性结果,不容易得到关注,研究者拿去发表的意愿也不如阳性结果,杂志社也不太愿意发表。

所以,对于一个预测的观点,公众应该从他的预测依据来判断,是全面科学的分析,还是盲人摸象,信口开河?

从现代医学科研的角度来看,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依赖于科学的研究。五运六气的研究,必须要有严谨的科研思维,最需要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专家介入。依靠连续多年的、前瞻性的、公开的、大数据的研究。而且,想证实一个问题,首先应该要想着去证伪,在证伪不了的基础之上去证实才更可靠,否则这样的证实可以被解释为巧合,或者是随便换一个角度都能解释。唯有这样,才能有说服力。

最后,把被誉为“仲景之后,千古一人”的明代杰出医家张景岳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读运气者,当知天道有是理,不当曰理必如是也。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